图书介绍
差异教学论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差异教学论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32269825.jpg)
- 华国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373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中小学-教学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差异教学论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生的差异与差异教学1
第一节 个性及个性差异1
一、个性及个性差异的概念1
二、个性差异的产生1
三、差异的群体分布2
第二节 差异的类型3
一、性格的差异3
二、兴趣的差异4
三、能力的差异4
第三节 认知风格的差异8
一、认知风格的内容8
二、概念速度的差异9
三、整体性知觉方式和分析性知觉方式9
第四节 差异对教学的影响10
一、智力水平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10
二、布卢姆的研究结论11
三、师生相互作用差异带来的影响14
四、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影响15
第五节 差异教学的思想理论基础16
一、差异教学的含义16
二、差异教学的思想理论依据17
三、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19
主要参考文献20
第二章 学生差异的测查21
第一节 差异测查的意义21
一、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差异教学的前提21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差异的测查21
第二节 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22
一、确立差异测查原则的意义22
二、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23
第三节 测查的内容23
一、个体间差异的测查24
二、个体内差异的测查24
三、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26
四、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27
第四节 测查的方法30
一、观察与记录30
二、测验32
三、调查35
附录36
一、行为核查表36
二、常用智力测验简介37
(一)中国比内测验37
(二)韦氏智力测验38
(三)瑞文推理能力测验39
三、12项个性因素量表41
四、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CA-NPI)(1988年版)41
五、症状自评量表(SCL-90)42
六、多元智能观察表46
主要参考文献50
第三章 教育安置和资源52
第一节 个别教学52
一、古代的个别教学52
二、近现代的个别教学53
三、个别教学的利与弊56
第二节 集体教学56
一、班级授课制的形成和推广56
二、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57
三、班级教学的利与弊57
四、班集体教学的改进与变式58
第三节 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60
一、个别化教学61
二、差异教学61
三、以小班为基础的动态灵活分组61
四、小班、大班、个别和小组教学的有机结合62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64
一、计算机技术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64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方面及发展方向65
主要参考文献66
第四章 目标、课程、计划67
第一节 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67
一、教学目标的意义67
二、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67
第二节 灵活的课程69
一、加强基础学科,突出基本概念69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70
三、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70
四、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71
五、提供课程资源中心71
六、课程结构整体优化72
七、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72
八、提倡组合课时72
第三节 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别教学计划73
一、并列式教学计划73
二、个别教学计划的意义及其类型75
三、个别教学计划的内容76
四、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78
附录一 并列式教学计划案例(参考)79
二 个别教学计划的案例82
主要参考文献88
第五章 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89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策略及理论89
一、构建整体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89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90
第二节 认知前提的准备和学习动机的激发91
一、认知前提的准备92
二、情感前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92
第三节 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93
一、教学目标的挑战性93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93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95
第四节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95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96
二、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97
三、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做法98
第五节 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102
一、各个教学环节 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102
二、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103
三、注重教学的情感过程106
四、协作教学、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106
五、及时的大面积的反馈和评价107
第六节 提高教学效率109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110
二、精心设问,提高教学效率111
三、努力提高学习小组的效率112
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112
附录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活动顺序的排列原则113
主要参考文献117
第六章 辅导训练及课外活动118
第一节 辅导、训练、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118
一、辅导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118
二、技能差异和训练的作用119
三、课外活动的意义119
第二节 学习辅导的环节和注意的问题119
一、课前铺垫辅导120
二、课中及时辅导120
三、课后强化辅导121
四、小单元针对辅导121
五、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122
第三节 训练的一般原则123
一、早期干预原则123
二、个别化原则123
三、科学化原则124
四、循序渐进原则125
五、全面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125
第四节 训练的内容和一般方法125
一、心智技能的训练126
二、动作技能的训练128
第五节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29
一、从课外活动到活动课程129
二、课外活动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130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31
附录 训练案例132
主要参考文献135
第七章 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136
第一节 环境和学生的差异136
一、早期环境影响儿童智能的发展136
二、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差异137
第二节 优化心理环境137
一、教师的作用137
二、班风、校风的影响139
三、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141
第三节 良好的物理、物质环境142
一、物理环境142
二、物质和信息环境143
三、座位的编排143
四、特殊学生的需要144
第四节 有效的管理145
一、学校领导与决策145
二、班级规模146
三、学生的差异和不良行为146
四、自觉的纪律147
五、异常行为的矫正148
主要参考文献149
第八章 同学间的合作与互助150
第一节 学生的差异与合作、互助150
一、同学间合作与互助的意义150
二、合作学习的恰当运用151
第二节 伙伴教学153
一、开展伙伴教学的意义153
二、伙伴(学生老师)的挑选和培训154
三、伙伴教学的设计和实施155
四、伙伴教学的管理156
第三节 小组合作学习157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及其意义157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158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159
四、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融进小组162
五、常用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设计163
附录 配对阅读要领(参见泰德·格莱恩的阅读指导方案)165
主要参考文献165
第九章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166
第一节 潜能和差异166
一、人类的潜能166
二、学生的差异和潜能开发167
第二节 了解大脑科学用脑167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67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168
三、人脑的营养和使用169
四、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170
五、脑潜能的开发172
第三节 从小抓起游戏中学174
一、早期发育和营养174
二、早期教育训练的意义175
三、给孩子提供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的机会176
第四节 创造性学习和训练178
一、创造力及个性差异178
二、创造性学习和训练180
主要参考文献181
第十章 超常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183
第一节 超常学生的教育183
一、超常学生和超常教育183
二、超常学生的特征和识别184
三、超常学生的教育及深造189
第二节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193
一、学习困难的定义193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195
三、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学生的神经心理特点197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198
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对策和原则200
附录一、评价超常学生特点的伦朱利一哈特曼量表205
二、感觉统合障碍症候群征候核对表210
三、感觉统合核对表教师、双亲用212
主要参考文献214
第十一章 社区的配合与支持215
第一节 社会、家庭带来的差异215
一、不同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215
二、父母教育水平的差异215
三、父母和子女交往的不同水平215
第二节 社区教育216
一、社区教育的意义216
二、组织与机构217
三、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218
四、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220
第三节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220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220
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222
三、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223
主要参考文献224
第十二章 差异考试和评价225
第一节 传统考试和记分的弊端225
一、强化选拔功能,淡化教育功能225
二、不能全面考查学生225
三、不能照顾学生的差异226
第二节 差异考试及其原则要求226
一、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226
二、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提供更多教育信息226
三、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227
四、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227
第三节 差异考试的类型和形式227
一、考试的类型227
二、考试的形式228
三、试卷模式229
四、试题的类型和特点230
第四节 考试评价的一般步骤232
一、泰勒评价的八个步骤232
二、考试评价步骤的一般解释232
第五节 客观公正评价促进学生发展234
一、不囿于标准答案,客观评分234
二、总分、部分分、进步分、等级、评语相结合234
三、采用多种评价,加强自我评价235
主要参考文献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