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禅林宝训》讲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禅林宝训》讲释
  • 弘学讲释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659910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禅宗-研究;禅林宝训-注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禅林宝训》讲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禅宗与宋代之禅宗——《禅林宝训》产生的时代背景1

《禅林宝训》的作者及成书经过6

《禅林宝训》讲释10

《禅林宝训》序10

道德为立身之本12

学必有恒,学当勤问16

除利而尊仁义18

倡礼去恶20

引义士以愧贪僧23

居讷识大觉27

居讷举贤达29

人应守节义32

论丛林之兴衰33

居安思危36

学问为立身之本38

三教一体39

损己利人44

安不忘危46

感情是联络人的纽带48

古德志坚49

操守贵真实50

无怀名利而丧德行51

亲师友不可自怠53

修行人不可疑信相参54

凡事宜细审55

住持三要56

择贤愚为要务58

不通人情则道法滞塞59

人当务实而不虚假61

治心须求妙悟62

清修当忌浮华64

勿务外缘65

行解相应(一)67

住持不可专己之情68

知人之道69

德惠兼行72

师严徒敬74

取舍有道76

君子闻过则喜77

克己78

确志操修79

牛来山中,水足草足81

贵在实悟84

道在人弘85

言行乃立身大本86

专志于道89

笃志勤学91

知几知微92

古德不自负94

住持要智识阔达95

利生为要务96

用人得宜98

确志力行100

君子小人之异102

道本无二103

住持涉世免害之方105

恭孝之心106

为人之风范与气度107

勿耽外物,有废己业108

情通上下,知损益否泰110

做事立志要阔大115

诫谨于人,以防其欺116

当长老必以行道为任117

专切专勤,绝嗜守律119

威严乃人之良模120

黄龙三关121

有志者事竟成123

不可厌故悦新124

学人要专一无杂125

人当自谅126

明识因果127

道德自重,勿招人厌129

不能弃本取末130

修行以渐入为期130

真净出山132

不可轻易是非134

惭己自责135

心存中正,不失节义136

体度宜慎重,操修贵实践137

朴素无贪,知足自安138

难易志不变139

惜人重法140

绝异学,求妙悟141

大中至正之义143

贵在变通144

求友须胜己145

华而不实者诫146

知人最难147

品格之成就148

循俗苟利不可为150

不妄语151

好学不倦152

中道为要153

强之勿庸154

以理防患156

忧道不忧贫157

积德累行158

勿存私心159

安不忘危,理不忘乱160

即妄明真162

量力而行163

韬光晦迹164

不拘泥文字165

曲全人材166

至公为心168

轻财重德170

修德力行172

人当深蓄厚养174

学道悟守难175

谦光导物176

行解相应(二)177

涵养勿暴,免招祸辱179

诚信为本180

改过迁善181

以德感人182

情通而法治183

惟善是求,以全大德184

利济为心186

谨始慎终187

稽古为训188

不贬节求名189

不为荣辱所动190

不徇私,不为外物惑乱191

去奢从俭192

为道惜人193

安贫守道194

深操远虑,刻苦进修195

应世三诀196

操守清净197

鲠直节义198

临事细审,防微杜渐198

利欲难防,道德正心200

不可泥于语言文字201

防情救弊202

责己恕人204

识人慧眼205

心存正大205

除妄去蔽206

清俭为贵207

法令为先208

望子成龙210

爱之至而怜之深211

随处可乐212

殷勤扶持后学213

人贵自严215

行脚至妙216

言行俱实218

涵养德性218

重德不重名219

爱怜老病220

题灵源门榜223

善当法,恶当戒224

遵教行道231

谨严自惜232

知因识果234

选贤之要236

坚志确修,自他两利238

笃志深修239

贵在中正239

仿效先哲240

审其言行,务合中道241

忘年之交243

气志不可偏存244

度量不容狭小245

宾主契合247

知机识宜249

审思勿暴250

法门龙象,众僧表率251

清廉自守252

仁慈为用253

非常手段,激励学人254

失德悖礼255

心不可存物256

节俭为要257

才识雅量258

诚信感人必深258

道利不能兼行259

感慕有德者261

以道义处人261

生性不可强移262

治心于未萌263

经大传远之要务264

处心端正266

亲贤远佞267

善用人者则道昌法盛268

勿偏听自专270

定是非以理270

适性为乐271

忘机是道272

赏罚有道,恩威并施274

节谨持身275

涉难要有主宰275

人不失正277

公正无私277

器节俱妙278

雅尚贤德280

名分当正281

小人狡猾282

闲言不可轻信283

迁善改过284

人贵要端正285

坚持公论286

节俭放下,修身入道287

存大体,合公论288

光阴不虚度288

名节当立,自思造入290

各知所守,利人为先291

丛林住持当得其人292

德者为后学之法式293

直言存义295

道在人弘296

住持当自重297

患难见知己298

不可以偶然贬抑论300

当以公正待人接物301

正己利人302

忧劳是良药304

行解相应(三)305

狂禅成弊307

宾主之仪不可忽308

接纳外护,须存大体309

丛林须存古规310

法古尊先311

勿以偏见自蔽314

摧邪显正314

严洁有礼316

各知所守317

机思至妙318

直心直行318

不贵装点319

勿恃浮华321

作事尽诚321

人要清廉322

制妄想323

丛林本末324

预处生死326

学道心要正327

勿事贪求328

忘身为法329

真率为人330

徒强师高331

利生全在得人332

尊道济世333

行道以建立为心335

遵先圣礼法336

慎重其道338

尊师重道340

至诚待人而道自行341

临难不苟免341

师家本色343

勤学聚德344

至道不繁,变之成弊347

美器固自生成349

道不可以智愚论350

至人自重,起居不二352

学道以智觉为先353

智量深妙353

论道要超然直入355

当善养士355

锋芒不可太露356

住持要贤德为佐357

鉴深知远358

贵在持久359

遵信奉行360

谦恭持法362

宜崇礼法363

守中晦迹365

当慎择贤与不肖366

住持牢记三事366

隐恶甚于倾邪367

存性浑厚368

至诚向道369

须体本末370

举贤任能371

隐迹自重372

因语识人373

或庵应谶嘱374

至言感人,谁不敬爱375

知人以道,如水投水376

学道要持平377

不可弃厌衲子377

住持要知贤378

去来自在379

人器自有分定380

学道先正心382

道行有时383

存大体,勿拘小节384

苦志深修385

道义相投387

遁迹自持,果熟飘香391

行事要存正理393

以道自适394

任缘而住395

有实德者,不随世改易397

忍谗息谤398

真参实学402

不可轻用寺院之物403

禅教一理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