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266721.jpg)
- 赵俊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636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天山-褶皱带-岩石圈-岩石结构;天山-褶皱带-岩石圈-动力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山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研究基础3
1. 1地球动力学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3
1.2中国西北部地貌特征5
1.3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主要断裂构造7
1.4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地层与沉积作用9
1.4.1前寒武系9
1.4.2古生界9
1. 4. 3中生界10
1.4.4新生界10
1.5天山造山带所处的板块构造环境11
第二章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垂向分层14
2. 1引言14
2. 2岩石圈的定义14
2.3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岩石圈垂向分层15
2.3. 1地壳垂向分层的不同意见(两分与三分之争)15
2.3.2大陆地壳分层的典型实例16
2.3.3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地壳垂向分层19
2.3.4岩石圈地幔20
2.4小结20
第三章 沙雅-布尔津剖面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23
3. 1引言23
3.2沙雅-布尔津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观测系统23
3.2.1观测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23
3.2.2沙雅-布尔津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观测系统的布设24
3. 3资料解释26
3. 3. 1 DSS人机联作工作系统27
3.3.2沙雅-布尔津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地震记录与震相识别28
3.3.3地震波的运动学分析31
3.3.4地震波的动力学分析32
3.3.5一维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模型的建立36
3.3. 6二维射线追踪与理论地震图47
3.4沙雅-布尔津剖面地壳上地幔二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分析54
3.4. 1上地壳54
3.4.2中地壳56
3.4.3下地壳56
3.4.4壳幔过渡带与岩石圈地幔57
3.5小结57
第四章 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59
4. 1引言59
4.2库尔勒-吉木萨尔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观测系统60
4.2. 1观测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60
4.2.2库尔勒-吉木萨尔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观测系统的布设60
4.2.3库尔勒-吉木萨尔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地震记录62
4.3资料解释62
4.3. 1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震相识别62
4.3.2一维速度结构模型的建立65
4.3.3二维射线追踪与理论地震图计算70
4.4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地壳上地幔二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分析70
4.4. 1上地壳70
4.4.2中地壳76
4.4. 3下地壳78
4.4.4壳幔过渡带与岩石圈地幔78
4.4. 5地壳深部断裂78
4.5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地壳上地幔Q值结构及构造分析79
4.5. 1二维横向非均匀介质的Q值结构反演方法79
4.5.2实测资料处理及其结果80
4.5.3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Q值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82
4.6小结85
第五章 用小波变换研究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86
5. 1壳幔过渡带研究的简单回顾86
5.2闾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壳幔过渡带研究的启示86
5.3小波变换87
5.3. 1小波变换历史的简单回顾87
5.3. 2由Fourier变换到小波变换88
5.4模型计算93
5.4. 1小波变换程序93
5.4.2模型计算95
5.5沙雅-布尔津剖面南段(沙雅-克拉玛依)小波分析98
5.5.1资料的选取99
5.5.2第1尺度小波变换100
5. 6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结构特点102
5.7小结104
第六章 天山造山带岩石圈的密度与磁化强度105
6.1引言105
6.2新疆西北部重力场特征107
6.3沙雅-布尔津剖面地壳上地幔二维密度结构108
6.4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地壳上地幔二维密度结构与二维磁化强度111
6.4.1重磁联合反演的基本原理111
6.4.2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岩石圈密度与磁化强度112
6.5天山造山带地球动力学问题探讨114
6.5. 1沙雅-布尔津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114
6.5.2库尔勒-吉木萨尔剖面地壳上地幔二维密度结构、二维磁性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115
6.6结论与讨论116
第七章 准噶尔盆地重磁场对应分析与重磁联合反演118
7. 1引言118
7.2准噶尔盆地重磁场分布特征120
7.2.1准噶尔盆地的重力异常120
7.2.2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的磁力异常122
7.3重磁资料处理方法原理123
7.3. 1重磁位场频率域转换原理123
7. 3. 2正则化滤波124
7.3.3布格重力异常的向上延拓124
7.3.4求导124
7.3. 5磁异常化向磁极125
7.3. 6趋势分析方法125
7.4准噶尔盆地与周边地区重磁资料处理126
7.4.1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重力异常方向导数求取及不同走向断裂的确定126
7.4.2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的航磁异常方向导数求取及不同走向断裂的确定131
7.4.3重磁异常比较133
7.4.4垂向导数计算以确定断裂的确切位置137
7.4.5向上延拓不同高度以定性研究断裂的深度137
7.4.6重磁力异常不同尺度滤波结果及构造解释139
7.5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特点144
7.5.1断裂(带)展布位置的推断144
7.5.2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划分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45
7.5.3重力异常精细结构分析145
7.5.4磁力异常精细结构分析146
7. 6准噶尔盆地岩石圈密度与磁化强度147
7.6. 1额敏-奇台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147
7.6.2额敏-奇台剖面岩石圈二维磁性结构148
7. 6. 3I-I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149
7.6.4 I-I剖面岩石圈二维磁性结构149
7.6.5 I-I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150
7.6.6Ⅱ-Ⅱ剖面岩石圈二维磁性结构150
7.6. 7Ⅲ-Ⅲ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152
7.6.8Ⅲ-Ⅲ剖面岩石圈二维磁性结构153
7.6.9Ⅳ-Ⅳ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153
7.6.10IⅣ-Ⅳ剖面岩石圈二维磁性结构153
7.7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及东西差异特征155
7.7. 1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155
7.7. 2准噶尔盆地结构层划分155
7.7.3准噶尔盆地东西差异特征156
7.8小结157
第八章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电性结构159
8.1引言159
8.2大地电磁测深法160
8.3沙雅-布尔津剖面MT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构造分析161
8.3.1测点布设所考虑的因素161
8. 3. 2数据处理161
8.3. 3定性分析161
8.3.4资料解释166
8.4小结173
第九章 天山造山带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热结构175
9. 1地壳上地幔顶部一维稳态温度结构计算方法175
9.1.1有关计算公式175
9.1.2岩石圈地幔的生热率问题176
9.1.3地壳生热率模型176
9.2天山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岩石圈一维稳态温度结构特点176
9.3天山造山带、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演化179
9.4小结181
第十章 天山造山带的地震活动185
10.1天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背景185
10.2天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186
10.2.1天山西段的地震活动186
10.2.2中国西北部的地震活动188
10.3天山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189
10.4小结192
第十一章 新疆西北部的蛇绿岩带、高压变质带、岩浆岩及其动力学意义193
11. 1新疆西北部的蛇绿岩带及其构造意义193
11.2新疆西北部的高压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195
11.3新疆西北部的岩浆岩带及其构造意义195
第十二章 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198
12.1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结构198
12. 1. 1天山造山带198
12. 1. 2准噶尔盆地203
12.2古板块构造演化概述204
12.3碰撞造山期后动力学演化“层间插入消减模型”207
第十三章 有关问题探讨212
13. 1准噶尔盆地的基底结构与属性212
13.2不同构造环境下壳幔过渡带结构216
13. 3准噶尔盆地局部重力异常低218
13.4天山的构造分段218
13. 5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问题225
13.6小结226
英文摘要228
参考文献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