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民经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260396.jpg)
- 张红伟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90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经济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篇3
第1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3
1.1 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4
1.1.1 国民经济管理的定义4
1.1.2 国民经济管理的特征6
1.2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职能7
1.2.1 市场失灵7
1.2.2 政府经济职能9
1.3 政府失灵及其预防10
1.3.1 政府失灵的概念10
1.3.2 政府失灵的原因12
1.3.3 政府失灵的预防与纠正13
1.4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与手段14
1.4.1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14
1.4.2 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20
1.4.3 国民经济管理的手段21
总量篇27
第2章 消费需求管理27
2.1 消费需求与消费函数28
2.1.1 消费需求及其分类28
2.1.2 消费函数29
2.1.3 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32
2.1.4 消费需求管理的任务33
2.2 适度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调控35
2.2.1 消费规模、消费水平及其衡量指标35
2.2.2 影响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因素35
2.2.3 适度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决策37
2.2.4 消费政策的选择39
2.3 合理的消费结构及其实现途径41
2.3.1 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的概念41
2.3.2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42
2.3.3 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43
2.4 我国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分析45
2.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规模的演变过程45
2.4.2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46
2.4.3 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0
第3章 投资需求56
3.1 投资的概念与分类57
3.1.1 投资的概念57
3.1.2 投资主体与客体57
3.1.3 投资的分类58
3.2 投资需求的决定因素60
3.2.1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61
3.2.2 投资成本61
3.2.3 市场需求62
3.2.4 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和在建投资规模62
3.3 投资需求与经济发展63
3.3.1 投资与经济增长63
3.3.2 投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65
3.3.3 我国投资规模失控分析68
3.4 投资结构合理化70
3.4.1 投资结构的内容及其合理化70
3.4.2 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准73
3.4.3 投资结构合理化的实现途径75
第4章 开放经济与社会总供求77
4.1 进出口贸易与社会总供求78
4.1.1 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78
4.1.2 影响进出口总量的因素及其对总供求的影响79
4.1.3 进出口结构与社会总供求85
4.2 国际资本流动与社会总供求86
4.2.1 国际资本流动与总供求的相互制约关系86
4.2.2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89
4.2.3 外债与社会总供求91
4.2.4 外商直接投资与社会总供求93
4.3 汇率与社会总供求97
4.3.1 汇率与汇率制度97
4.3.2 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99
4.3.3 汇率与总供求的相互关系103
第5章 社会总供求的矛盾105
5.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106
5.1.1 社会总供给及其决定106
5.1.2 社会总需求及其决定109
5.1.3 社会总需求的平衡112
5.2 社会总供求的失衡及治理116
5.2.1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基本类型116
5.2.2 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的政策组合117
5.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19
5.3.1 通货膨胀119
5.3.2 通货紧缩122
5.4 我国总供求失衡的历史演变124
5.4.1 我国总供求失衡的阶段及特征125
5.4.2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价格总水平运行的主要因素129
结构篇135
第6章 产业结构135
6.1 产业与产业结构136
6.1.1 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内涵136
6.1.2 产业结构的分类136
6.1.3 产业结构形成的因素138
6.2 产业结构的演进140
6.2.1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140
6.2.2 产业结构演进的类型142
6.2.3 主导产业的选择142
6.3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145
6.3.1 处理好技术进步、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矛盾145
6.3.2 高耗能产业的调整147
6.3.3 加快我国在国际产业大分工格局中的定位与调整148
6.3.4 推进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150
6.4 产业政策151
6.4.1 产业政策的内涵和目标151
6.4.2 产业扶持政策153
6.4.3 产业调整政策155
6.4.4 产业组织政策157
第7章 区域结构160
7.1 区域经济与区域结构161
7.1.1 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161
7.1.2 区域结构与区域城镇体系163
7.1.3 区域城镇体系的层次与类型165
7.2 区域结构的形成与模式168
7.2.1 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168
7.2.2 区域结构的类型与空间开发模式172
7.3 区域发展格局优化与区域经济政策174
7.3.1 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174
7.3.2 我国区域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优化180
7.3.3 区域经济政策184
调控篇191
第8章 财政政策191
8.1 财政政策概述192
8.1.1 财政政策的功能192
8.1.2 财政政策的类型194
8.1.3 财政政策目标195
8.1.4 财政政策工具196
8.2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202
8.2.1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202
8.2.2 财政政策效应203
8.3 财政政策的运用205
8.3.1 赤字财政政策205
8.3.2 紧缩财政政策208
8.3.3 自动稳定政策与相机抉择政策209
8.4 中国的财政政策实践211
8.4.1 1978—1997年以紧缩为主的财政政策211
8.4.2 1998—2004年的积极财政政策213
8.4.3 当前的稳健财政政策215
第9章 货币政策217
9.1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218
9.1.1 货币需求218
9.1.2 货币供给220
9.2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224
9.2.1 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224
9.2.2 货币失衡的特点与原因225
9.2.3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227
9.3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231
9.3.1 货币政策的特征、类型与任务231
9.3.2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232
9.3.3 货币政策工具233
9.3.4 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性237
9.3.5 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239
第10章 收入分配调控与社会保障244
10.1 收入分配理论245
10.1.1 收入分配测算原则及国民经济主要收入指标245
10.1.2 收入分配含义247
10.1.3 收入分配结构248
10.1.4 收入分配原则248
10.2 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250
10.2.1 收入分配政策250
10.2.2 所有制结构251
10.2.3 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251
10.2.4 城乡和地区结构252
10.2.5 人口结构253
10.3 收入分配差距及调控254
10.3.1 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254
10.3.2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257
10.3.3 收入分配的调节手段262
10.4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263
10.4.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其功能264
10.4.2 扩大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266
10.4.3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66
发展篇271
第11章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271
11.1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理论272
11.1.1 经济周期的概念272
11.1.2 经济周期的分类274
11.1.3 经济周期的经典理论276
11.2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和成因280
11.2.1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的状况280
11.2.2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283
11.2.3 我国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287
11.3 我国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288
11.3.1 我国经济周期宏观调控的教训288
11.3.2 我国经济周期宏观调控的经验290
第12章 经济增长292
12.1 经济增长及其理论模型293
12.1.1 经济增长的含义293
12.1.2 经济增长模型295
12.2 生产要素作用与经济增长方式302
12.2.1 生产要素作用的实证分析302
12.2.2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307
12.3 经济增长率的确定与调控311
12.3.1 适度经济增长率311
12.3.2 适度经济增长率模型312
12.3.3 适度经济增长率调控314
第13章 国民经济运行预测与预警317
13.1 国民经济运行预测318
13.1.1 预测的主要内容318
13.1.2 预测的方法和模型319
13.2 国民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324
13.2.1 国民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324
13.2.2 国民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的方法325
第14章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334
14.1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功能与构建原则335
14.1.1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目标与功能335
14.1.2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构建原则337
14.2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339
14.2.1 宏观经济信息体系339
14.2.2 宏观经济调控的组织体系341
14.2.3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体系342
14.2.4 宏观经济监督体系344
14.3 中央与地方的分层决策与调节347
14.3.1 中央与地方管理职责的划分347
14.3.2 中央与地方经济调节权限的划分348
14.3.3 中央与地方调控政策的矛盾与协调350
参考文献354
后记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