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胃肠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胃肠病学
  • 萧树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483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52页
  • 文件大小:457MB
  • 文件页数:893页
  • 主题词:胃肠病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胃肠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1

一、口腔1

二、咽1

三、食管2

四、胃2

五、小肠3

六、大肠4

七、肝5

八、肝外胆道系统6

九、胰腺7

第二章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9

第一节 消化道的外来神经9

一、交感神经9

二、副交感神经10

三、消化道的传入神经11

第二节 消化道的内在神经11

一、肠神经系统的一般结构11

二、壁内神经丛的分布12

三、壁内神经节的神经元13

四、肽类与经典递质的共存14

五、自主神经系统对胃肠功能的调节14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内分泌细胞17

第一节 胃肠和胰内分泌细胞的特征17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17

二、胰的内分泌细胞18

第二节 胃肠和胰内分泌细胞的类型19

一、细胞分类的根据和命名19

二、细胞的类型19

三、细胞分布概貌23

第四章 胃肠激素与受体25

第一节 胃肠激素25

一、概述25

二、胃肠激素的分类25

三、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25

四、胃肠激素的一般作用27

五、一些主要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8

第二节 胃肠激素受体36

一、受体的概念和定义36

二、胃肠激素受体的分类36

三、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36

四、胃肠激素及其受体与疾病38

第五章 消化内镜诊治的近况与展望39

第一节 对消化道浅表新生物性病变的认识及内镜分型39

第二节 放大内镜的进展41

一、判断食管浅表性病变的性质和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41

二、研究表面微血管结构和形态特征42

三、诊断结肠病变,并判断肿瘤浸润深度44

第三节 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浅表癌44

一、EMR治疗消化道浅表癌的优点44

二、EMR治疗表浅性胃癌的规范45

三、EMR的步骤45

四、EMR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治疗45

五、操作方法45

第六章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47

一、适应证47

二、禁忌证47

三、术前准备48

四、操作要点48

五、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50

六、上消化道各部位的观察51

七、照相、摄像、活检和细胞学检查53

八、正常上消化道内镜像53

九、常见并发症54

第七章 小肠镜检查57

第一节 小肠的解剖和生理57

一、十二指肠57

二、空肠和回肠57

第二节 小肠镜种类、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58

一、推进式电子小肠镜58

二、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58

第三节 小肠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59

一、适应证59

二、禁忌证59

三、并发症60

第四节 小肠镜的正常所见和小肠病变60

一、正常小肠黏膜60

二、常见小肠病变内镜下表现60

第八章 结肠镜检查及息肉摘除术62

第一节 结肠镜检查6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62

二、术前准备63

三、插镜方法64

四、诊断性检查的注意事项67

五、术后处理67

第二节 大肠息肉摘除术68

一、高频电流切除息肉的原理68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68

三、术前准备69

四、息肉切除法69

五、息肉回收及病理组织学检查70

六、并发症及处理70

七、术后处理70

第九章 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72

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及胰胆管解剖72

二、ERCP适应证、禁忌证73

三、ERCP设备74

四、ERCP检查前准备74

五、操作步骤75

六、正常胰胆管像75

七、异常胰管像76

八、异常胆管像77

九、ERCP并发症77

十、并发症的预防78

第十章 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79

一、胆道镜的发展79

二、胆道镜的类型79

三、胆道镜的临床应用80

第十一章 胆道及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82

第一节 胰胆管影像82

一、正常胰管的解剖结构82

二、正常胆管的解剖结构83

三、异常胰管影像84

四、异常胆管影像84

五、胆胰管汇流异常86

第二节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8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87

二、术前准备88

三、方法88

四、术后处理89

五、并发症89

六、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90

七、临床应用91

第三节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91

一、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92

二、经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94

三、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99

第四节 经内镜胰管括约肌切开术及引流术101

一、经内镜胰管括约肌切开术101

二、经内镜鼻胰管引流术102

三、经内镜胰管内支架引流术103

第十二章 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108

一、适应证108

二、禁忌证108

三、并发症109

四、超声探查方式109

五、操作109

六、消化系正常超声内镜声像图110

七、常见消化系疾病的超声内镜特征及临床评价112

八、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术125

九、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治疗术126

第十三章 胶囊内镜检查129

一、原理129

二、术前准备和术中注意事项129

三、操作过程130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130

五、并发症131

六、临床应用评价131

第十四章 腹腔镜诊断134

第一节 腔镜外科发展简史134

第二节 腹腔镜在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34

一、腹腔镜诊断适应证和禁忌证135

二、腹腔镜诊断时的常见表现135

三、腹腔镜诊断的常见病变136

第三节 腹腔镜诊断消化道肿瘤137

一、腹腔镜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37

二、腹腔镜在诊治胰腺肿瘤中的应用139

第十五章 腹腔镜手术治疗142

第一节 腹腔镜概论142

一、手术设备与器械142

二、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和麻醉要求143

三、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44

四、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145

第二节 腹腔镜外科基本技术146

一、建立气腹146

二、非气腹腹腔镜技术147

三、穿刺套管的放置147

四、腹腔镜下止血及超声刀应用147

五、腹腔镜下组织分离与切开148

六、腹腔镜下缝合148

七、标本取出148

八、手助腹腔镜技术148

第三节 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49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9

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50

三、腹腔镜抗反流手术151

四、腹腔镜疝修补术151

五、肥胖症的腹腔镜手术151

六、胃切除手术152

七、腹腔镜肝脏手术152

八、急腹症152

第十六章 超声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54

第一节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154

一、正常肝、脾超声所见154

二、肝脏弥漫性病变154

三、肝脏占位性病变156

四、超声对肝脏病变诊断的局限性158

第二节 胆系疾病的超声诊断158

一、胆囊疾病158

二、胆管疾病159

三、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160

四、超声对胆管疾病的早期诊断161

第三节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161

一、胰腺弥漫性病变161

二、胰腺占位性病变162

第四节 消化道疾病的超声诊断163

一、食管疾病163

二、胃壁增厚性改变163

三、肠壁增厚性病变164

第十七章 消化道普通X线检查167

一、腹部平片167

二、胃肠钡剂检查167

第十八章 计算机体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174

一、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174

二、磁共振成像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181

三、仿真学计算机化在消化道中的应用184

第十九章 动脉造影与动脉栓塞术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86

第一节 肝脏疾病的动脉造影诊断186

一、适应证186

二、禁忌证186

三、并发症187

四、正常的肝动脉造影表现187

五、肝脏疾病的肝动脉造影表现187

第二节 经动脉的肝脏疾病治疗188

一、肝癌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188

二、肝血管瘤的栓塞治疗191

三、脾动脉栓塞治疗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191

第三节 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治191

一、诊断191

二、经动脉导管治疗194

第四节 动脉造影术对胰腺病变的诊断195

一、胰岛细胞瘤195

二、胰腺癌195

三、其他195

第五节 动脉造影术对腹部绞痛的诊断195

第二十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97

第一节 食管、胃、肠道显像197

一、食管、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显像197

二、胃黏膜异位显像202

三、胃肠道出血部位显像203

第二节 肝、胆显像204

一、肝胶体显像204

二、肝血流血池显像205

三、肝脏肿瘤显像207

四、肝灌注显像208

五、胆系显像209

第三节 PET在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应用210

一、放射性药物和原理210

二、显像方法210

三、图像分析210

四、适应证210

第二十一章 胃分泌功能检查214

第一节 胃分泌的组织学214

第二节 胃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215

一、盐酸215

二、胃蛋白酶原216

三、黏液216

四、内因子217

第三节 胃分泌功能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218

一、胃酸的测定218

二、胃蛋白酶原和胃蛋白酶的测定220

三、内因子的测定221

第二十二章 小肠吸收功能检查223

第一节 脂肪吸收试验223

一、粪脂肪定性试验223

二、粪脂肪定量试验223

三、14C-甘油三酯呼气试验224

第二节 糖类吸收试验224

一、右旋木糖吸收试验224

二、氢呼气试验225

三、乳糖耐量试验225

第三节 蛋白质吸收试验226

第四节 维生素B12吸收试验226

第五节 胆盐吸收试验226

一、14C-甘氨胆酸盐呼气试验227

二、75Se-同型牛磺胆酸试验227

第二十三章 肝功能与肝病血清标志物229

第一节 肝功能简介229

第二节 肝功能生物化学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229

一、反映蛋白质代谢的指标230

二、反映胆红素代谢的指标231

三、反映胆汁酸代谢的指标232

四、反映色素清除能力的试验232

五、反映药物代谢能力的试验233

第三节 肝脏酶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234

一、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学指标234

二、反映胆汁淤积的酶学指标236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238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238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238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242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243

五、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243

六、庚型肝炎病毒和TT病毒的检测243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免疫学诊断243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免疫学诊断244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免疫学诊断245

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免疫学诊断245

四、免疫学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合理运用245

第六节 肝脏纤维化检测指标及应用价值246

一、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246

二、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的检测246

三、胶原相关酶的检测248

第七节 肝癌标志物及其诊断价值248

一、甲胎蛋白248

二、血清酶249

三、异常凝血酶原250

第八节 其他肝病的血液学诊断250

一、遗传性肝病的血液学诊断250

二、酒精性肝病的血液学诊断251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液学诊断251

第二十四章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254

第一节 直接试验254

一、胰泌素试验254

二、增大胰泌素试验255

三、胰酶泌素-胰泌素联合试验255

四、胰酶泌素试验256

第二节 间接试验256

一、Lundh标准餐试验256

二、无管法胰功能试验257

三、放射性核素试验258

四、粪便试验259

第二十五章 胃肠动力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262

一、食管动力功能检查262

二、胃动力功能检查269

三、小肠动力功能检查271

四、结肠和直肠肛门动力功能检查272

五、Oddi括约肌和胆囊功能检查测压273

第二十六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276

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276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276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试验的评价276

三、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试验准确性的因素278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278

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对象278

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方案279

三、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的评价及治疗后复查问题280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281

第二十七章 胃食管反流病284

一、概述284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284

三、临床表现288

四、分型新观点289

五、检查方法289

六、诊断291

七、诊断评析291

八、鉴别诊断292

九、治疗292

第二十八章 贲门失弛缓症298

一、流行病学298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98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299

四、临床表现299

五、实验室检查300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01

七、并发症303

八、治疗303

第二十九章 食管肿瘤307

第一节 食管癌和贲门癌307

一、概述307

二、流行病学307

三、病因308

四、病理310

五、临床表现312

六、诊断313

七、鉴别诊断315

八、食管癌的分段和分期315

九、治疗316

第二节 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319

第三节 食管良性肿瘤320

一、概述320

二、食管平滑肌瘤321

三、食管息肉322

第三十章 食管裂孔疝324

一、临床分型和病理324

二、临床表现325

三、诊断325

四、治疗326

第三十一章 胃炎328

第一节 急性胃炎32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28

二、病理329

三、临床表现330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30

五、治疗330

第二节 慢性胃炎331

一、分类33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32

三、病理333

四、临床表现334

五、胃镜检查334

六、其他检查335

七、幽门螺杆菌检测336

八、诊断336

九、治疗337

第三节 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或胃病338

一、胃手术后胃炎338

二、疣状胃炎338

三、淋巴细胞性胃炎339

四、巨大胃黏膜肥厚症339

五、肉芽肿性胃炎340

六、血管性胃病340

七、嗜酸细胞性胃炎341

第三十二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342

一、定义342

二、诊断标准342

三、流行病学342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343

五、诊断程序344

六、治疗346

第三十三章 消化性溃疡350

一、流行病学350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351

三、病理360

四、临床表现361

五、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362

六、并发症364

七、实验室检查365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369

九、预后370

第三十四章 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治疗374

一、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374

二、黏膜保护药378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379

四、其他381

第三十五章 胃癌382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学382

二、病理387

三、分期390

四、临床表现391

五、诊断392

六、治疗401

七、预后409

八、预防410

第三十六章 胃其他恶性肿瘤417

第一节 胃淋巴瘤417

一、病因与病理417

二、临床表现41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18

四、治疗和预后418

第二节 胃间质瘤418

一、病因与病理418

二、临床表现418

三、诊断419

四、治疗与预后419

第三节 其他少见胃原发性恶性肿瘤419

一、类癌419

二、肉瘤419

三、恶性血管瘤420

四、鳞状细胞癌420

五、原发性胃绒毛膜上皮细胞癌420

第四节 转移性胃肿瘤420

第三十七章 上消化道良性肿瘤421

一、病因421

二、肿瘤类型421

三、临床表现424

四、诊断424

五、治疗424

第三十八章 十二指肠壅滞症42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26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427

三、治疗429

第三十九章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31

一、病因431

二、发病机制431

三、病理432

四、临床表现432

五、辅助检查433

六、诊断434

七、鉴别诊断434

八、治疗和预后435

第四十章 吸收不良综合征437

一、概述437

二、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437

三、临床表现439

四、诊断439

五、治疗442

六、临床常见的消化吸收不良性疾病443

第四十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44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48

二、病理449

三、临床表现450

四、辅助检查450

五、并发症450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452

七、治疗453

八、疗效标准和预后456

第四十二章 克罗恩病458

一、流行病学458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458

三、病理学460

四、临床表现460

五、实验室和特殊检查461

六、诊断463

七、鉴别诊断464

八、治疗465

第四十三章 肠结核46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469

二、病理469

三、临床表现470

四、实验室检查471

五、特殊检查471

六、诊断471

七、鉴别诊断472

八、治疗472

第四十四章 缺血性结肠炎474

一、病因474

二、发病率474

三、临床病理类型474

四、症状475

五、辅助检查475

六、治疗476

七、预后476

第四十五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477

一、流行病学477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477

三、病理477

四、临床表现478

五、临床分型478

六、实验室检查478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478

八、治疗479

九、预后479

第四十六章 小肠肿瘤480

第一节 小肠良性肿瘤481

一、腺瘤481

二、间质瘤481

三、脂肪瘤481

四、血管瘤481

五、纤维瘤482

六、异位胰腺482

第二节 小肠恶性肿瘤482

一、腺癌482

二、淋巴瘤483

三、恶性间质瘤483

四、类癌483

五、横纹肌肉瘤483

第四十七章 大肠肿瘤485

第一节 大肠息肉和腺瘤485

一、大肠息肉分类485

二、大肠腺瘤与癌变486

三、治疗486

第二节 大肠癌486

一、流行病学487

二、病因学488

三、发病机制488

四、病理解剖49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491

六、治疗494

七、预防498

八、预后499

九、展望500

第四十八章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和伪膜性结肠炎502

一、病理学502

二、病因学502

三、发病机制503

四、临床表现504

五、诊断505

六、治疗506

七、预防508

八、预后508

第四十九章 肠易激综合征51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512

二、临床表现51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514

四、治疗515

五、预后516

第五十章 慢性假性肠梗阻517

一、病理生理517

二、慢性假性小肠梗阻518

三、慢性假性结肠梗阻(巨结肠)522

四、成人急性型结肠假性梗阻523

第五十一章 肠道血管疾病525

第一节 急性肠缺血综合征525

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25

二、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26

三、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肠梗死526

四、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27

五、缺血性结肠炎527

第二节 慢性肠缺血综合征527

一、腹(肠)绞痛527

二、腹腔动脉压迫症527

第三节 其他肠道血管疾病528

一、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528

二、血管炎528

三、结肠和小肠恒径动脉病变529

四、肠道血管发育不良529

五、先天性动-静脉畸形530

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530

七、胃肠道血管瘤530

八、皮肤和肠道海绵状血管瘤530

九、腹主动脉瘤530

第五十二章 消化道恶性淋巴瘤532

一、流行情况和特点532

二、病因学533

三、病理分类533

四、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536

五、临床表现53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538

七、治疗539

第五十三章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546

一、病理546

二、临床表现547

三、诊断548

四、鉴别诊断549

五、治疗549

六、预后550

第五十四章 消化道出血552

第一节 上消化道出血552

一、病因分类和出血机制552

二、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553

三、诊断554

四、治疗555

五、预后557

第二节 下消化道出血557

一、病因分类及出血机制557

二、临床表现558

三、诊断558

四、治疗559

第五十五章 消化道憩室病560

第一节 食管憩室560

一、分类56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60

三、临床表现560

四、诊断561

五、治疗561

第二节 胃憩室561

一、分类56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61

三、临床表现562

四、诊断562

五、治疗562

第三节 小肠憩室562

一、十二指肠憩室562

二、Meckel憩室564

三、空、回肠获得性憩室565

第四节 结肠憩室566

一、分类566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66

三、病理566

四、临床表现56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67

六、治疗567

第五十六章 消化道息肉病569

一、临床表现569

二、诊断569

三、治疗573

第五十七章 结核性腹膜炎576

一、病因576

二、病理576

三、临床表现577

四、辅助检查57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579

六、治疗580

七、预后581

第五十八章 腹膜和腹膜后疾病582

第一节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82

一、发病机制582

二、病因582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583

四、治疗583

五、预后与预防584

第二节 腹膜间皮瘤584

一、病因584

二、临床表现58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85

四、治疗与预后586

第三节 肠系膜囊肿与肿瘤586

一、肠系膜囊肿586

二、原发性肠系膜肿瘤587

第四节 网膜囊肿与肿瘤588

一、网膜囊肿588

二、原发性网膜肿瘤588

第五节 腹膜后疾病589

一、腹膜后感染589

二、腹膜后肿瘤589

三、腹膜后纤维化589

第五十九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591

一、流行病学59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92

三、病理学改变593

四、临床表现594

五、辅助检查594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595

七、治疗595

八、预后597

第六十章 酒精性肝病599

一、病因599

二、发病机制599

三、病理改变602

四、临床表现602

五、诊断602

六、治疗603

七、预后604

第六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606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606

一、诊断与分型606

二、自然史609

三、治疗609

第二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10

一、临床表现610

二、诊断611

三、治疗612

第三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612

一、临床表现613

二、诊断613

三、自然史614

四、治疗614

第六十二章 肝硬化617

一、病因617

二、发生机制621

三、病理622

四、病理生理623

五、临床表现625

六、并发症626

七、诊断629

八、肝硬化的治疗634

九、并发症的处理636

十、肝移植646

十一、预后646

第六十三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49

一、流行病学649

二、发病机制649

三、病理649

四、临床表现650

五、诊断650

六、鉴别诊断651

七、合并性疾病652

八、治疗652

九、自然病史和预后656

第六十四章 门脉高压症658

一、分类与病因658

二、形成机制658

三、临床表现661

四、综合诊断662

五、治疗665

第六十五章 肝性脑病672

一、命名和分类672

二、发病机制672

三、常见诱因674

四、临床表现674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74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675

七、治疗675

第六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677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和分类677

一、关于急性肝衰竭的概念677

二、新推荐的命名和分类678

三、急性肝衰竭678

四、亚急性肝衰竭678

五、肝衰竭的诊断条件678

六、美国肝病联合会有关肝衰竭诊断标准的意见679

七、肝功能衰竭与重型肝炎的关系679

八、关于“慢加急”的急性肝衰竭和后起病的肝衰竭679

九、慢性肝衰竭679

十、我国重型肝炎的分类679

第二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680

一、病毒感染680

二、药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肝衰竭681

三、代谢紊乱与急性肝衰竭682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682

第三节 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683

一、病毒因素683

二、免疫发病机制684

三、肝细胞坏死与肝细胞凋亡684

四、TNF-α与肝细胞凋亡、坏死684

五、内毒素与肝细胞凋亡685

六、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685

第四节 肝衰竭的临床表现686

一、概述686

二、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686

三、肝功能衰竭的组织病理学诊断688

四、神经精神障碍688

五、出血倾向690

六、肝肾综合征690

七、感染691

八、呼吸系统并发症694

九、心血管并发症694

十、代谢性并发症694

第五节 肝功能衰竭的治疗694

一、当前的病死率问题694

二、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原则695

三、具体治疗方法695

第六十七章 原发性肝癌704

一、流行病学704

二、病因704

三、病理706

四、临床表现707

五、诊断708

六、鉴别诊断713

七、治疗714

八、预防722

第六十八章 其他肝占位病变725

第一节 概述725

一、肝脏占位性病变分类725

二、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方法726

第二节 转移性肝癌726

一、病因726

二、病理特点726

三、临床表现726

四、诊断727

五、治疗727

第三节 其他肝恶性肿瘤727

一、肝母细胞瘤727

二、肝血管肉瘤728

三、未分化肉瘤728

第四节 肝脏良性肿瘤729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729

二、肝细胞腺瘤729

三、肝纤维瘤730

四、肝错构瘤730

五、肝畸胎瘤730

六、肝脂肪瘤731

七、肝平滑肌瘤731

八、淋巴管瘤731

第五节 肝囊肿731

一、单纯性肝囊肿731

二、多囊肝732

三、肝囊腺瘤732

第六节 结节性增生肝病733

一、局灶性结节增生733

二、炎性假瘤733

第六十九章 肝移植735

第一节 肝移植发展简史735

第二节 肝移植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时机736

一、适应证737

二、禁忌证738

三、手术时机738

第三节 原位肝移植手术739

一、手术前准备739

二、供体的选择和供肝切除术740

三、受体手术741

四、肝移植术中注意事项742

五、肝移植术后监护744

第四节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免疫排斥反应的诊断747

一、肝移植后的基础免疫抑制治疗747

二、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749

第五节 肝移植手术并发症750

一、技术并发症751

二、移植肝功能衰竭752

三、感染性并发症752

四、系统性并发症754

第六节 肝移植展望754

一、供肝来源问题754

二、免疫排斥问题755

三、肝细胞移植755

四、供肝保存液755

五、国内肝移植的展望755

第七十章 胆石症和胆囊炎756

第一节 胆石症756

一、流行病学756

二、胆石生成的机制757

三、胆石的分类760

四、临床表现761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762

六、治疗763

七、预后765

第二节 胆囊炎766

一、病理生理766

二、病理766

三、症状和体征76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767

五、治疗767

六、预后768

第七十一章 胆道运动障碍性疾病769

第一节 胆囊运动障碍769

一、病因769

二、病理769

三、临床表现76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770

五、治疗770

第二节 胆囊管运动功能障碍770

第三节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77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771

二、临床表现771

三、分类771

四、诊断772

五、鉴别诊断774

六、治疗776

第七十二章 胆道肿瘤779

第一节 胆道良性肿瘤779

一、胆囊良性肿瘤779

二、肝外胆管的良性肿瘤780

第二节 胆道恶性肿瘤781

一、胆囊癌781

二、肝外胆管癌784

第七十三章 急性胰腺炎788

一、病因788

二、发病机制790

三、病理792

四、临床表现792

五、辅助检查793

六、确诊标准795

七、鉴别诊断797

八、治疗797

九、预后及注意点800

第七十四章 慢性胰腺炎802

一、发病情况802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802

三、病理学804

四、临床表现805

五、诊断806

六、并发症808

七、鉴别诊断809

八、治疗809

第七十五章 胰腺及壶腹周围癌813

一、流行病学813

二、病因813

三、病理814

四、临床表现816

五、辅助实验检查817

六、诊断819

七、治疗819

第七十六章 胰腺内分泌肿瘤821

第一节 概述821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822

第三节 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病822

一、MEN 1的特点823

二、病理823

三、临床表现82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823

五、治疗824

六、随诊和患者直系亲属的筛查824

七、预后824

第四节 胰岛素瘤825

一、生物化学825

二、病理825

三、临床表现825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825

五、外科治疗826

六、预后826

第五节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827

一、组织起源、分布、病理和生物化学827

二、临床表现827

三、诊断828

四、治疗829

五、预后830

第六节 血管活性肠肽瘤830

一、临床表现83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831

第七节 生长抑素瘤831

一、临床表现831

二、诊断831

第八节 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832

一、胰多肽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832

二、胰高糖素瘤832

三、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832

四、其他833

第九节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定位诊断833

一、生化诊断833

二、定位诊断833

第十节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治疗835

一、基本原则835

二、化疗835

三、生物治疗836

四、肝转移瘤的治疗836

第七十七章 类癌840

一、生物学特点840

二、分类840

三、发病率840

四、临床特点841

五、实验室检查843

六、治疗843

第七十八章 其他系统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45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45

一、肺结核845

二、肺炎845

三、肺部肿瘤845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846

五、肺结缔组织病846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46

一、心血管疾病引起消化系统脏器缺血性损伤846

二、心血管疾病引起消化系统脏器淤血性损伤846

三、心血管结构异常或解剖比邻关系异常847

四、心血管疾病经神经反射引起消化系统表现847

第三节 内分泌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47

一、下丘脑功能异常847

二、垂体疾病847

三、甲状腺机能改变847

四、甲状旁腺功能改变848

五、糖尿病引起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848

第四节 代谢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48

一、淀粉样变性848

二、血卟啉病848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48

一、血液氧供应减少849

二、出血性疾病849

三、恶性细胞的浸润849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的消化系统表现849

一、比邻关系849

二、神经反射850

三、尿毒症850

第七节 生殖系统疾病时的相关消化系统表现850

一、妊娠850

二、盆腔疾病850

三、Meigs综合征850

第八节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50

一、颅内压升高850

二、神经损伤或功能障碍850

三、精神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851

第九节 风湿性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851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851

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851

三、Behcet病851

四、干燥综合征851

五、结节性动脉炎852

六、Still病8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