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史
  •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组编;朱宝清主编;崔增亮,陈瑜,汪又红,张凤霞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475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92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1

第一章 先秦文学1

第一节 原始文学2

一、原始歌谣2

二、原始神话3

第二节 《诗经》6

一、《诗经》的分类、编辑和流传6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8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11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4

第三节 楚辞14

一、楚辞的产生14

二、屈原的思想、生平15

三、屈原的作品16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9

第四节 先秦散文20

一、散文的产生和发展20

二、历史散文21

第五节 诸子散文26

一、诸子散文的发展和特点26

二、《论语》与《墨子》27

三、《孟子》与《庄子》30

四、《荀子》与《韩非子》34

第二章 秦汉文学37

第一节 汉赋38

一、赋的形成和汉赋的发展38

二、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39

第二节 汉代的政论散文43

第三节 汉代的史传文学44

一、司马迁和《史记》45

二、班固和《汉书》50

第四节 汉代诗歌51

一、汉代乐府民歌51

二、《孔雀东南飞》54

三、《古诗十九首》5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5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60

一、建安诗歌60

二、正始、两晋诗歌64

三、南北朝诗歌68

四、南北朝民歌73

第二节 陶渊明77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77

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78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81

四、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8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和散文82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82

二、魏晋南北朝散文84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88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88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89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91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和发展91

二、志怪小说92

三、志人小说93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97

第一节 隋及初唐诗歌98

一、隋代及初唐前期诗坛98

二、初唐“四杰”99

三、陈子昂101

第二节 盛唐诗歌102

一、孟浩然、王维和山水田园诗派102

二、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107

第三节 李白111

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111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13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14

四、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16

第四节 杜甫116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116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18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1

四、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23

第五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123

一、新乐府运动123

二、白居易生平与诗歌理论124

三、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125

四、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127

第六节 中唐诗歌128

一、中唐前期诗人128

二、韩愈与孟郊131

三、刘禹锡与柳宗元135

四、李贺138

第七节 晚唐诗歌141

一、杜牧141

二、李商隐143

三、晚唐其他诗人145

第八节 唐代散文147

一、古文运动147

二、韩愈的散文148

三、柳宗元的散文150

四、古文运动的衰落和晚唐讽刺小品152

第九节 唐代传奇153

一、唐代传奇的产生和发展153

二、唐传奇的思想内容154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157

第十节 唐五代词159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159

二、晚唐词161

三、五代词163

第五章 宋元文学168

第一节 北宋诗、词169

一、北宋的诗169

二、北宋的词178

第二节 欧阳修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186

一、宋代诗文革新运动186

二、欧阳修的生平及文学主张187

三、欧阳修的文学创作187

第三节 苏轼192

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192

二、苏轼的词194

三、苏轼的诗196

四、苏轼的散文199

五、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02

第四节 南宋诗词203

一、南宋诗203

二、南宋的词211

第五节 陆游220

一、陆游的生平和思想220

二、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222

三、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225

第六节 辛弃疾226

一、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226

二、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227

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229

第七节 宋代散文230

一、北宋散文230

二、王安石的散文234

三、南宋散文235

第八节 宋代话本238

一、话本的产生238

二、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239

三、话本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影响240

第九节 辽金文学242

一、辽金文学概况242

二、元好问243

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245

第十节 元代杂剧246

一、元杂剧的兴起246

二、元杂剧的体制248

三、元杂剧的作家作品248

第十一节 关汉卿254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254

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255

三、《窦娥冤》257

第十二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260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260

二、《西厢记》的成书及思想内容260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262

第十三节 南戏265

一、南戏的兴起与发展265

二、南戏的四大传奇266

三、高明和《琵琶记》268

第十四节 元代散曲269

一、散曲的产生与体裁269

二、元前期散曲创作270

三、元后期散曲创作274

第十五节 元代诗文276

一、元代诗歌276

二、元代散文280

第六章 明清及近代文学283

第一节 《三国演义》284

一、章回体小说的产生与体裁284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及版本284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285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287

第二节 《水浒传》290

一、《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290

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291

三、《水浒传》的艺术特点293

第三节 《西游记》296

一、《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和版本296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297

三、《西游记》的艺术特点300

第四节 《金瓶梅》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303

一、《金瓶梅》303

二、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306

三、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307

第五节 明代拟话本小说308

一、拟话本小说的产生308

二、“三言”与“二拍”308

第六节 明代戏剧312

一、明代杂剧312

二、明代传奇313

第七节 汤显祖315

一、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315

二、《牡丹亭》316

第八节 明代诗文319

一、明代初期诗文319

二、明代中期诗文320

三、明代后期诗文321

第九节 《聊斋志异》和清代其他短篇小说322

一、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322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323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326

四、清代其他短篇小说327

第十节 《儒林外史》与清代其他长篇小说328

一、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328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329

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333

四、清代其他长篇小说336

第十一节 《红楼梦》339

一、《红楼梦》的作者、成书和版本339

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340

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343

四、《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45

第十二节 清代戏曲347

一、李玉与苏州派作家347

二、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348

第十三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349

一、洪昇的生平与创作349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349

三、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352

四、《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353

第十四节 清代的诗文356

一、清代初期的诗文356

二、清代中期的诗文359

第十五节 近代文学361

一、近代诗文361

二、近代小说365

第二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373

第七章 1917~1949年的文学思潮373

第一节 1917~1927年的文学思潮373

一、五四文学革命373

二、新文学社团377

三、文学论争及文学思潮的多元化381

第二节 1927~1937年的文学思潮383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384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主要活动386

三、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389

第三节 1937~1949年的文学思潮391

一、国统区、沦陷区等地文学运动的发展392

二、解放区文学运动的新面貌395

三、本阶段文艺思想方面的主要论争397

第八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400

第一节 1917~1927年文学创作概貌400

第二节 胡适 周作人404

一、胡适404

二、周作人405

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郁达夫408

一、叶绍钧408

二、许地山411

三、郁达夫413

第四节 朱自清 冰心416

一、朱自清416

二、冰心419

第五节 闻一多 徐志摩421

一、闻一多421

二、徐志摩425

第六节 冯至 李金发428

一、冯至428

二、李金发430

第九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434

第一节 1927~1937年文学创作概貌434

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萧红439

一、蒋光慈439

二、柔石441

三、萧红443

第三节 沈从文 丁玲 张天翼445

一、沈从文445

二、丁玲448

三、张天翼450

第四节 殷夫 戴望舒 臧克家 艾青452

一、殷夫452

二、戴望舒454

三、臧克家457

四、艾青459

第五节 林语堂 何其芳462

一、林语堂462

二、何其芳463

第六节 田汉 洪深466

一、田汉466

二、洪深469

第十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472

第一节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概况472

一、国统区的文学创作472

二、解放区的文学创作474

三、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学476

第二节 田间 穆旦477

一、田间478

二、穆旦480

第三节 夏衍 陈白尘481

一、夏衍481

二、陈白尘482

第四节 张爱玲 钱钟书483

一、张爱玲483

二、钱钟书485

第五节 赵树理 孙犁 周立波487

一、赵树理487

二、孙犁489

三、周立波491

第十一章 重要作家494

第一节 鲁迅494

一、鲁迅的生平和思想494

二、鲁迅的小说创作496

三、鲁迅的杂文创作503

四、《野草》、《朝花夕拾》506

第二节 郭沫若509

一、郭沫若的生平和思想509

二、《女神》及其他诗集510

三、《屈原》及其他历史剧515

第三节 茅盾518

一、茅盾的生平和创作518

二、《子夜》及其他长篇小说519

三、短篇小说及散文创作522

第四节 老舍524

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524

二、《骆驼祥子》525

三、《四世同堂》527

第五节 巴金529

一、巴金的生平和创作529

二、《激流三部曲》530

三、《寒夜》及后期作品533

第六节 曹禺534

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534

二、《雷雨》536

三、《日出》和《北京人》538

第三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543

第十二章 50~70年代后期的文学54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学544

一、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主要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544

二、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学创作551

第二节 “文革”十年的文学559

一、“文革”期间的文艺政策559

二、“文革”期间的文学创作综述563

第三节 柳青 梁斌 杨沫 茹志鹃567

一、柳青567

二、梁斌571

三、杨沫573

四、茹志鹃576

第四节 郭小川 贺敬之 闻捷577

一、郭小川577

二、贺敬之579

三、闻捷582

第五节 杨朔 秦牧 刘白羽583

一、杨朔583

二、秦牧584

三、刘白羽585

第六节 老舍 田汉587

一、老舍587

二、田汉590

第十三章 70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592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592

一、新时期的文学思潮592

二、新时期的文学创作598

第二节 90年代的文学605

一、90年代的文学思潮605

二、90年代的文学创作607

第三节 王蒙 刘心武 高晓声 张洁 谌容620

一、王蒙620

二、刘心武621

三、高晓声623

四、张洁625

五、谌容627

第四节 汪曾祺 冯骥才 邓友梅 张贤亮628

一、汪曾祺628

二、冯骥才631

三、邓友梅632

四、张贤亮633

第五节 张承志 贾平凹 王安忆 铁凝634

一、张承志634

二、贾平凹635

三、王安忆637

四、铁凝638

第六节 莫言 残雪 王朔639

一、莫言639

二、残雪640

三、王朔641

第七节 艾青 公刘 绿原642

一、艾青642

二、公刘643

三、绿原645

第八节 舒婷 顾城 海子646

一、舒婷646

二、顾城648

三、海子649

第九节 巴金 杨绛 宗璞650

一、巴金650

二、杨绛651

三、宗璞652

第十节 徐迟 陈祖芬654

一、徐迟654

二、陈祖芬655

第十一节 沙叶新 高行健656

一、沙叶新656

二、高行健657

第十四章 台港文学发展概况660

第一节 台湾文学发展概况660

一、20世纪20~40年代的台湾文学660

二、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661

三、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文学662

四、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文学662

五、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学663

六、90年代的台湾文学664

第二节 香港文学发展概况665

一、1920~1937年,拓荒时期的香港新文学666

二、1937~1945年,抗战时期的香港新文学667

三、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的香港新文学667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学668

五、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香港文学671

后记6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