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传播学术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传播学术精要
  • 殷晓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5822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新闻学:传播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闻传播学术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1 新闻学研究3

1.1 于“平静”处见“微澜”——2006年中国新闻学学科进展3

1.1.1 新闻教育发展3

1.1.2 新闻理论建设8

1.2 学理上的判断与研究方法的评价——2006年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13

1.2.1 新闻学基本命题13

1.2.2 媒介功能与舆论研究18

1.2.3 新闻体制改革20

1.2.4 媒介技术与媒介融合26

1.2.5 媒介批评研究与富士康个案28

1.2.6 “公共”话语31

1.2.7 和谐社会与和谐媒体33

1.2.8 小结34

1.3 重视实证研究与新视角的开拓——2006年中国新闻史研究35

1.3.1 媒介史35

1.3.2 新闻界人物39

1.3.3 新闻思想与学术史40

1.3.4 外国新闻史41

1.3.5 研究方法与新视角的开拓41

1.4 多层次、多维度的解析——2006年中国新闻业务研究43

1.4.1 媒介转型和传统权力消隐下的新闻采访43

1.4.2 书写时代的文体和被时代书写的形式:新闻写作的时代变迁45

1.4.3 读图时代的版面编辑51

1.4.4 去政治化和多元化的新闻评论52

1.5 法制与伦理的交织和相对独立——2006年中国新闻法制与新闻伦理研究54

1.5.1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54

1.5.2 新闻侵权56

1.5.3 新闻法制59

1.5.4 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冲突61

1.5.5 具体新闻活动的伦理问题62

1.5.6 结语66

2 传播学研究71

2.1 碰撞中反思——2006年中国传播学教育概况71

2.1.1 传播学教育71

2.1.2 传播学教育面临的问题72

2.2 在地化与问题意识——2006年中国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研究76

2.2.1 传播学与历史:在地化与主体性76

2.2.2 理论研究:多学科与图景77

2.2.3 媒介与性别研究79

2.2.4 对农传播:现代化还是身份/认同81

2.2.5 时/空间与媒介84

2.2.6 媒介与文化研究85

2.2.7 方法论:实证还是质的研究87

2.3 成果丰硕基本问题尚难统一——2006年中国传播实务研究89

2.3.1 传媒经济89

2.3.2 广告理论与实务92

2.3.3 公共关系及整合营销传播97

2.4 一个异军突起的显著议题——2006年中国新媒介研究101

2.4.1 博客研究一枝独秀102

2.4.2 媒介融合趋势105

2.4.3 手机媒体106

2.4.4 网络新闻传播与舆论108

2.4.5 网络传播应用109

2.4.6 网络媒体111

3 广播电视研究115

3.1 模式的突破和公共价值的变化——2006年中国广播媒介研究115

3.1.1 广播传播模式的变革115

3.1.2 广播内容产品:深度娱乐化119

3.2 解构还是重构?——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政策研究126

3.2.1 《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政策解析128

3.2.2 “三网合一”到“三网融合”:数字电视与IPTV,孰是孰非?131

3.3 个案研究与宏观研究的交织——2006年中国真人秀节目研究133

3.3.1 真人秀节目宏观研究133

3.3.2 《超级女声》专题研究140

3.3.3 其他真人秀节目个案研究144

3.3.4 结语146

3.4 市场博弈中公众立场的缺失——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研究147

3.4.1 数字化与社会传播图景148

3.4.2 数字电视与公共广播体制149

3.4.3 数字电视标准问题151

3.4.4 数字电视产业链研究153

3.4.5 IPTV与数字电视之争158

3.4.6 结语160

4 2006年国际新闻学论坛撷英163

4.1 新挑战和新视野——“跨越国界的新闻思考”国际会议163

4.1.1 寻找新闻的“家”163

4.1.2 跨国新闻研究模式165

4.1.3 跨国新闻研究案例166

4.2 数字时代的媒介前景——第二届澳洲新闻事业联合会议169

4.2.1 新闻教育169

4.2.2 广播电视170

4.2.3 媒介历史171

4.2.4 关于法律、犯罪报道问题172

4.2.5 关于健康报道和体育报道问题173

4.2.6 关于新闻报道中的性别、种族、宗教等问题174

4.2.7 关于媒介与恐怖主义问题174

4.3 网络与新闻——第七届网络新闻国际研讨会176

4.3.1 新的商业模式和品质新闻的维护问题176

4.3.2 不同新闻编辑部的融合问题177

4.3.3 公民新闻和社会性媒介178

4.3.4 互联网:议程设置功能的新领域178

4.3.5 网络新闻的国际视野和趋势179

5 2006年国外传播学热点扫描185

5.1 文化传播与亚文化传播:两大理论体系支撑下的扩展185

5.1.1 文化传播与亚文化传播185

5.1.2 国外学术期刊和主要出版系列187

5.1.3 传播研究中的热点话题188

5.1.4 文化传播与亚文化传播研究简述190

5.2 人际传播:美国学者谈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与趋势197

5.2.1 概况197

5.2.2 历史阶段和思想渊源199

5.2.3 学科发展、机构和课程201

5.2.4 主要理论分类和基本方法204

5.2.5 当代地位和未来趋势207

5.3 网络传播:重要研究领域中的五个方向210

5.3.1 网络传播使用和行为研究211

5.3.2 网络传播与政治214

5.3.3 网络传播与社会216

5.3.4 网络传播与心理218

5.3.5 网络传播与文化221

5.3.6 网络传播的其他研究223

5.4 营销传播理论:媒介新形态和营销信息竞争背景中的发展227

5.4.1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研究227

5.4.2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230

5.4.3 数据库营销及互动营销研究232

5.4.4 置入式营销方法与效果研究233

5.4.5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发展237

5.5 传播教育的现状与借鉴:美国传播学博士教育研究242

5.5.1 问题的提出242

5.5.2 美国传播学博士教育的缘起244

5.5.3 传播学博士教育的现状246

5.5.4 我国传播学博士教育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262

附录一 2006年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学术会议一览268

附录二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论文摘要要目272

附录三 2006年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中文作者书籍出版要目294

附录四 2006年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译文书籍出版要目305

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305

新闻传播实务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