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河南省师专《教育学教程》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8645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学的概述1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一、教育的概念1
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8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0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1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3
三、教育学的深化阶段16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19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9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22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27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7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27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36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3
四、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6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51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51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52
三、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62
第三章 教师和学生71
第一节 教师71
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71
二、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75
三、教师的职业品质79
第二节 学生87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87
二、学生学习的特性90
三、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93
第三节 师生关系97
一、师生关系的意义97
二、师生关系的社会制约性98
三、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99
第四章 教育目的110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110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110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111
三、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1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113
二、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114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119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119
二、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124
三、实现教育目的应坚持的基本要求126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135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35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意义135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36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39
一、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39
二、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40
三、当前学制改革144
第三节 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和外国学制改革的趋向152
一、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52
二、国外学制改革的趋向154
第六章 教育内容169
第一节 德育169
一、德育的意义169
二、德育的任务170
三、德育的内容172
第二节 智育175
一、智育的意义175
二、智育的基本任务176
三、智育的基本内容176
第三节 体育178
一、体育的意义178
二、体育的任务178
三、体育的内容179
第四节 美育180
一、美育的意义180
二、美育的任务182
三、美育的基本内容183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183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183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84
三、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184
第七章 教学工作(上)191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91
一、教学工作的意义191
二、教学的任务192
第二节 教学内容196
一、教学内容概述196
二、教学计划197
三、教学大纲和教科书199
第三节 教学过程201
一、教学过程的规律与本质201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213
第四节 教学原则217
一、教学原则概述217
二、教学的主要原则218
第八章 教学工作(下)243
第五节 教学方法243
一、教学方法概述243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46
三、中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252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255
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261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262
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62
二、教学的辅助形式266
第七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67
一、备课267
二、上课270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272
四、课外辅导273
五、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74
第八节 现代教学技术276
一、现代教学技术概述276
二、现代教学技术媒体279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一般模式和方法282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上)293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293
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概述293
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297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305
一、思想品德教育原则的概述305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306
第十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下)326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26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326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328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339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339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41
第十一章 课外教育工作360
第一节 课外教育工作的特点、意义与任务360
一、课外教育工作的特点360
二、课外教育工作的意义362
三、课外教育工作的任务364
四、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的关系365
第二节 课外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367
一、课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367
二、开展课外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369
第三节 课外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371
一、群众性活动371
二、小组活动374
三、个别活动375
第四节 家庭教育376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任务376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380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383
第十二章 教育评价389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389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389
二、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391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392
四、教育评价过程394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原则395
一、客观性原则395
二、一致性原则395
三、全面性原则396
四、目的性原则397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398
六、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399
七、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400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方法400
一、绝对评价法400
二、相对评价法401
三、个体差异评价法403
四、模糊评价法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