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管理 MPA 知识精华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管理 MPA 知识精华读本
  • 朱光磊主编;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500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公共管理-研究生-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管理 MPA 知识精华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1

一、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状况的基本估价1

二、目标: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5

三、建设“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的主要内容6

四、公共管理教育与地方政府施政能力的提高9

第一讲 中国宪法与中国政府12

第一节 中国宪法12

一、中国宪法的性质12

二、中国宪法的功能13

三、中国宪法的原则14

四、宪法对国家制度与政府体制的规定15

五、宪法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17

第二节 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19

一、“党”的方面20

二、“政”的方面21

三、“军”的方面24

四、“法”的方面25

第三节 中央人民政府27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27

二、国务院的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28

三、国务院的职权配置31

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32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35

一、省级人民政府35

二、地市级人民政府37

三、县级人民政府39

四、乡级人民政府41

五、特别行政区政府43

第五节 政府过程46

一、政府过程的开端:意见表达4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见综合47

三、政府决策过程49

四、政府决策的实施过程52

五、政府过程的保障机制:信息传输与监督54

六、城市政府过程与农村政府过程的区别56

附录57

一、基本概念57

二、思考题57

三、拓展读物58

第二讲 公共管理59

第一节 公共管理概述59

一、管理与公共管理59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62

三、公共管理的性质与特点63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及其发展65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65

二、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发展69

三、公共管理学的展望77

第三节 公共管理职能78

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含义78

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类81

三、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85

第四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共管理89

一、信息技术社会与公共管理89

二、加入WTO与公共管理92

三、社会转型与公共管理93

第五节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100

一、公共管理中的责任100

二、公共管理伦理102

三、公共管理伦理的失范与治理104

附录108

一、基本概念108

二、思考题109

三、拓展读物109

第三讲 公共政策110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认识110

一、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110

二、公共政策的具体形式112

三、公共政策的分类113

第二节 政策形成的政治过程116

一、政策形成中的政治互动116

二、政治体制与决策过程118

三、投票选择的规则与方式121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动态过程125

一、政策问题的认定125

二、政策规划129

三、政策合法化134

四、政策执行136

五、政策评估142

六、政策终结144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模式145

一、理性分析模式145

二、渐进分析模式147

三、政治系统分析模式149

附录150

一、基本概念150

二、思考题150

三、拓展读物151

第四讲 政治学理论152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学概述152

一、政治的概念152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分支153

第二节 阶级与阶层155

一、阶级的概念155

二、阶级的产生和阶级斗争156

三、阶层157

四、西方国家的阶级与阶层159

五、当代中国的阶级与阶层161

第三节 国家163

一、国家的本质163

二、国家的基本职能164

三、国体和政体167

四、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168

第四节 国家机构170

一、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170

二、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主要体制175

三、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中国的人代会制度178

第五节 政党和政党制度180

一、政党的概念180

二、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181

三、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对国家政权的领导183

第六节 政治民主186

一、现代西方民主的要点187

二、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要点189

三、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191

第七节 国际政治193

一、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193

二、国际组织的新发展和新特点195

三、当代国际政治的若干重要问题197

附录202

一、基本概念202

二、思考题202

三、拓展读物202

第五讲 公共经济学204

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概述204

一、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204

二、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06

第二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207

一、公共物品——政府职能设置的依据之一207

二、公共选择——政府行为的性质210

第三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212

一、市场失灵——政府职能设置的依据之二212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215

三、政府失灵——政府改革的必要性217

第四节 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222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与手段222

二、国有资产管理224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226

第五节 税收228

一、税收原理228

二、税收的公平与效率230

三、税收的效果分析231

四、税收制度233

第六节 政府支出238

一、政府支出的构成238

二、政府支出的效率239

三、外部性问题与政府支出242

四、公共保健与社会保险243

五、国防支出243

六、教育支出245

附录248

一、基本概念248

二、思考题248

三、拓展读物248

第六讲 行政法学249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249

一、行政法的定义及特征249

二、行政法的渊源250

三、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252

四、行政法律关系254

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55

第二节 行政主体256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256

二、行政主体的分类256

三、行政主体的权力与责任257

第三节 行政行为258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258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及主要表现形式259

三、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及效力261

第四节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262

一、抽象行政行为262

二、具体行政行为264

第五节 行政复议266

一、行政复议的性质与作用266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270

第六节 行政诉讼273

一、行政诉讼的功能与基本原则273

二、行政诉讼的范围274

三、行政诉讼当事人275

四、行政诉讼体制、程序与审判方式277

五、行政裁判执行与非诉执行279

附录282

一、基本概念282

二、思考题282

三、拓展读物282

第七讲 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283

第一节 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概述283

一、组织的概念283

二、组织行为285

三、组织管理286

第二节 组织结构287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功能287

二、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287

三、决定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288

四、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290

第三节 组织与组织中的人292

一、人的动机和需要292

二、前现代组织理论关于人的观点293

三、现代组织理论关于人的观点294

四、组织成员的士气296

第四节 组织中的管理297

一、组织目标及目标管理297

二、组织的规范化管理299

三、组织环境及其不确定性管理300

四、冲突管理和组织调整303

五、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306

六、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上的意义307

七、总体质量管理307

第五节 组织中的主要过程309

一、组织中的信息沟通309

二、组织中的政策311

三、组织中的领导312

四、组织中的控制314

五、组织中的权力315

第六节 组织学习与组织改革316

一、组织学习316

二、组织改革318

三、组织发展320

第七节 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模型320

一、评价组织有效性的几种主要观点320

二、组织绩效321

附录322

一、基本概念322

二、思考题323

三、拓展读物323

第八讲 政府应急管理324

第一节 应急状态与政府应急管理324

一、应急状态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24

二、应急状态的分类326

三、应急状态的成因326

四、政府应急管理的概念与特征327

五、政府应急管理的原则329

第二节 政府应急管理过程331

一、社会危机的预防332

二、应急状态中的决策333

三、应急政策执行336

四、善后管理337

第三节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建设338

一、应急管理体制的概念与特点338

二、应急管理系统建设340

三、应急管理机制建设342

四、应急法律体系建设344

附录346

一、基本概念346

二、思考题346

三、拓展读物346

第九讲 公共管理技术347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347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概述347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349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56

第二节 定量分析技术357

一、定量分析技术及其特征357

二、定量分析技术的适用范围358

三、定量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359

第三节 公共项目评估364

一、公共项目及其评估365

二、公共项目评估的主体366

三、公共项目评估的类型及其方法368

四、小结374

第四节 行政听证375

一、行政听证及其原则375

二、行政听证的范围376

三、行政听证的内容377

四、行政听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81

第五节 名义小组方法384

一、名义小组方法的来源和概念384

二、会前准备385

三、名义小组方法的操作步骤386

四、使用名义小组方法在规模上的扩展使用389

五、名义小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389

附录390

一、基本概念390

二、思考题390

三、拓展读物390

第十讲 现代公共管理专题研讨392

第一节 政府规制392

一、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392

二、政府规制改革的国际背景与经验399

三、中国政府规制及其改革402

第二节 政府公共关系408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408

二、公众舆论与舆论领袖410

三、与大众传媒沟通的策略411

四、对公众舆论的调查和研究415

五、公共关系的策划、实施和评估416

六、公共关系中的演讲418

七、危机公关420

八、网上公共关系421

第三节 第三部门423

一、第三部门的基本理论423

二、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427

三、第三部门的发展432

附录436

一、基本概念436

二、思考题436

三、拓展读物436

主要作者的基本情况438

各部分执笔人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