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
  • 冯友兰著;赵复三译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688221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哲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简史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1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6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10

语言障碍12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15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17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18

《上农》——农业的价值19

“反者道之动”19

对自然的理想化20

家族制度20

入世和出世21

中国艺术与诗歌22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22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24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25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27

司马谈和六家29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30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31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35

孔子与六经37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38

正名39

仁义39

忠恕40

知命41

孔子的心灵修养4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43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45

墨家的社会背景47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49

兼爱49

天志和明鬼51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52

国家的起源52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55

早期道家与隐者57

杨朱的基本思想58

杨朱思想举例58

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59

道家思想的发展60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63

性善说65

论儒家与墨家的基本不同点66

政治哲学68

神秘主义71

第八章 名家73

名家和“辩者”75

惠施关于事物相对性的理论77

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80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82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85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87

道,无名87

自然的不变规律89

为人处世91

政治理论93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95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97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97

政治与社会哲学98

感情和理性99

达到至乐的途径101

有限的观点101

更高层次的观点102

更高层次的知识104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105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107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109

关于“辩”的讨论110

澄清兼爱说112

为“兼爱”辩113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114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117

六种术数119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120

《月令》121

邹衍122

历史哲学123

“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124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129

人的地位131

关于人性的学说132

道德的根源132

关于礼乐的学说134

关于逻辑的理论136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137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139

法家的社会背景141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142

法家的历史哲学143

治国之道144

法家与道家146

法家与儒家147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149

事物之“理”151

万物生成之“道”153

万物变易之“道”154

“中”与“和”155

“庸”与“常”157

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158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161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163

中国的统一164

《大学》165

《荀子》中的折中倾向166

《庄子》哲学中的折中倾向167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168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173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175

对宇宙本体的理论176

人性的学说177

社会伦理学说178

政治哲学179

历史哲学180

对《春秋》的解释181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181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183

思想的统一185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186

汉代经学中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187

扬雄和王充188

道家与佛家189

政治和社会背景190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195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197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198

向秀和郭象199

道是“无”199

万物的“独化”200

典制与道德201

有为与无为202

知识与模仿203

齐万物204

终极的自由与快乐205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209

风流与浪漫精神211

“杨朱的乐园”212

率性的生活213

感情215

情爱21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219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21

佛学的一般概念222

二谛义223

僧肇的哲学225

道生的哲学226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231

禅宗起源的旧说233

第一义不可说234

修禅的方法235

顿悟237

无成之功238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241

韩愈和李翱243

周敦颐的宇宙论245

精神修养的方法246

邵雍的宇宙论247

事物演化的规律249

张载的宇宙论251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255

程颢对“仁”的认识257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259

程颐的“理”的观念260

陶冶感情的方法261

寻孔颜乐处262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267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69

“理”或原理270

太极271

“气”272

性和心273

政治哲学275

修心养性的方法276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279

陆九渊论心281

王守仁的宇宙观281

“明德”283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284

“正事”285

“用敬”286

对佛学的批评287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289

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291

孔教运动293

西方思想的传入296

西方哲学的传入298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301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303

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304

哲学的性质306

人生的境界308

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310

英文版编者引言&德克·布德313

译后记&赵复三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