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文化·人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文化·人生](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197411.jpg)
- 欧阳康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487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70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文化·人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大学与时代3
一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创新3
(一)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伟大历史起点3
(二)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主要变革5
(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10
二 建立当代中国大学创新体系14
(一)建构大学创新体系的必要性15
(二)大学创新体系的基本层次17
(三)大学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18
(四)大学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21
三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24
(一)大学功能与校园文化的价值论追问24
(二)校园文化价值定位的基本依据26
(三)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选择29
(四)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种重要价值32
四 大学管理的文化品格35
(一)大学的文化使命35
(二)大学文化的管理基础37
(三)大学管理的文化使命38
五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关系42
(一)科学定位,合理定向42
(二)分类指导,重在长效45
(三)全面评估,贵在引领47
六 建立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49
(一)透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中的主要问题49
(二)建立我国博士学位的合理准入制度50
(三)建立和优化导师队伍的有效机制51
(四)抓住博士生培养中的几个关键环节52
(五)把好博士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关54
第二编 人文与社会科学59
七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质量导向与发展战略59
(一)肯定成就,直面问题59
(二)把握形势,明确任务60
(三)坚持导向,建构机制62
(四)端正学风,更新方法64
八 文科建设与理工科大学的综合化转型66
(一)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历史回顾66
(二)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背景分析68
(三)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基本任务70
(四)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基本思路72
(五)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态势73
九 当前高校的文科教育和教学改革77
(一)从振兴大科学和大教育看文科教改78
(二)当前深化文科教改的可能性79
(三)高校文科教改的基本方向80
十 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性84
(一)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性85
(二)自觉坚持和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规范和导向功能86
(三)促进科学认识、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的合理统一88
十一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方法论创新91
(一)重视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91
(二)反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失范”状态92
(三)预测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基本方向93
(四)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96
(五)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97
十二 加强理论创新 提升民族精神99
(一)重视理论创新的特殊功能100
(二)超越理论创新的现实障碍102
(三)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104
(四)透析理论创新的特殊困难105
(五)以复杂性的思维推进理论创新107
第三编 文化与价值113
十三 “文化围城”及其超越113
(一)“围城”与“文化围城”113
(二)“文化围城”的哲学解读118
(三)现代化的本来含义123
(四)20世纪世界现代化走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126
(五)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历程127
(六)深化我们的思想认识129
十四 全球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反思与超越132
(一)全球化、现代化及其实质133
(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及其挑战134
(三)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认识历程137
(四)当代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中面临的挑战139
(五)着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40
十五 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资源选择与价值取向143
(一)从关于“国学”的可能界说谈起144
(二)如何看待国学在近代以来的衰微146
(三)如何看待国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149
(四)在传承、批判、整合、创新中构建中国当代文化152
十六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和共建155
(一)正视“现代病”,透析人文与科技对立155
(二)克服片面理解,重塑当代科学精神157
(三)消除诸多误解,重建当代人文精神159
(四)立足当代实践,探寻融通共建途径161
十七 当代青年的科学素养与人文境界164
(一)从新的时代背景看科技和人文165
(二)从人性高度看科学技术发明及其特点167
(三)透析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对峙和冲突171
(四)超越对立,走向和谐174
第四编 学生事务与思政教育179
十八 管理 服务 引领——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的探索与思考179
(一)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179
(二)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机构、内容和特点180
(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工作的格局和理念183
(四)探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186
十九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87
(一)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对象187
(二)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的经验与优势191
(三)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92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194
二十 提升党员先进性 带动全员自育198
(一)学生党建工作中增强先进性的必要性199
(二)找准现存问题,明确工作方向201
(三)采取切实措施,带动全员自育202
二十一 强化责任意识 创新学生工作209
(一)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210
(二)华中科技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211
(三)学生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发展中的责任212
(四)学生工作干部的地位和作用213
(五)学生干部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技巧214
二十二 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218
(一)中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218
(二)中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220
(三)当前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21
(四)在新的平台上提高创新文化素质教育222
第五编 事业与人生229
二十三 哲学 大学 人生229
(一)哲学232
(二)大学239
(三)人生246
二十四 人生 事业 国家251
(一)人生、事业、国家的基本关系252
(二)人性的塑造与人的自我提升253
(三)大学在人生事业发展中的定位255
二十五 辩论的思维258
(一)辩论思维与辩证思维258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260
(三)辩论思维的特殊困难与对策262
(四)辩论思维的十大技巧265
二十六 反思现实 追求卓越——研究生期间的人生特点与干部素养268
(一)研究生阶段的人生定位与特点269
(二)研究生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或问题270
(三)研究生的卓越意味着什么272
(四)对研究生干部的几点希望276
第六编 理想与境界281
二十七 认识自我 挑战挫折 丰富生活 健康心灵——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悟与思考281
(一)认识自我,感悟心灵282
(二)挑战挫折,反思困惑287
(三)丰富生活,健全心灵297
二十八 加强学风建设 促进学术繁荣300
(一)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00
(二)不良学风的主要危害301
(三)加强优良学风建设的可能措施302
二十九 恪守底线 提升境界 践履笃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304
(一)为什么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305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15
(三)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317
(四)领导干部的荣辱观问题319
三十 美德追寻与人格崇高321
(一)人性和人的超越性321
(二)人生境界多层次324
(三)崇高境界与人的美德追寻327
附录 访谈与对话333
经世笃学 其乐融融——访欧阳康教授333
(一)率其胸臆 潜心治学334
(二)历经辗转 锲而不舍335
(三)教书育人 率先垂范337
(四)虚壹而静 上下求索338
传承我校优良学风 唱响“学在华中大”——欧阳康教授就学风建设答记者问340
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体验成就与快乐——访研究生导师欧阳康教授344
与哲人一道思索——访欧阳康教授347
(一)适应是改变的前提348
(二)丰富的生活造就丰富的思维348
(三)全员自育 自我认同349
(四)追求内在的美350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观照和发展自我——访欧阳康教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