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加工助剂及石油产品添加剂加工配制与生产应用最新工艺技术操作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石油加工助剂及石油产品添加剂加工配制与生产应用最新工艺技术操作手册 第1卷
  • 丰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 ISBN:73120146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油加工助剂及石油产品添加剂加工配制与生产应用最新工艺技术操作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概述第一章 石油加工助剂概述3

第一节 石油加工助剂的概念3

第二节 石油加工业中剂的分类3

第二章 炼油助剂5

第一节 炼油助剂的发展5

第二节 炼油助剂的分类和作用7

一、炼油助剂的作用7

二、炼油助剂的分类7

第三节 炼油助剂的应用9

一、炼油助剂的使用概况9

二、使用炼油助剂的经济效益举例10

三、炼油助剂的合理使用12

第三章 石油产品添加剂14

第一节 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发展14

一、燃料油添加剂14

二、润滑油添加剂15

三、润滑脂添加剂16

第二节 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命名、分类和作用18

一、燃料油与润滑油添加剂的命名18

二、燃料油与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21

第三节 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应用26

一、燃料与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26

二、润滑脂添加剂的应用28

第二篇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作用原理和工业应用第一章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发展31

第一节 炼油助剂的发展31

第二节 炼油助剂的分类33

第三节 炼油助剂的使用概况34

第四节 合理使用炼油助剂34

第五节 发展展望36

第二章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种类37

第一节 石油添加剂的分类37

一、国内石油添加剂的分类和化学名称与符号对照表37

二、国外石油添加剂的分类和添加剂产品商标的意义62

第二节 润滑油的分类64

一、国外发动机油的分类64

二、中国发动机油的分类128

第三节 齿轮油分类132

一、国际齿轮油分类132

二、中国齿轮油分类139

第三章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组成144

第一节 原油预处理助剂化学结构组成144

一、原油破乳剂144

二、原油脱钙剂148

第二节 炼油过程助剂化学结构组成151

一、炼油过程中的强化蒸馏助剂151

二、炼油过程中的缓蚀剂155

三、炼油过程中的阻垢剂159

四、炼油过程中的消泡剂163

五、延迟焦化装置增加液体收率助剂166

六、润滑油脱蜡助滤剂168

第三节 催化剂助剂化学结构组成171

一、催化裂化催化剂的金属钝化剂171

二、催化裂化塔底油裂解助剂175

三、催化裂化中的固钒剂178

第四节 改善产品分布和质量的助剂化学结构组成181

一、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助剂181

二、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助剂185

三、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助剂190

四、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助剂194

五、催化裂化油浆催化剂粉末沉降助剂199

第五节 环保和节能助剂化学结构组成201

一、减少催化裂化烟气中SOx排放的硫转移剂201

二、降低催化裂化烟气中NOx助剂204

三、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CO助燃剂207

第四章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工业应用以及最新进展212

第一节 环境的要求和法规的制定212

一、概况212

二、环境友好润滑剂的定义213

三、生物降解润滑剂的标志215

四、生物降解性和相关的生态毒性试验方法216

五、环境和法规对油品及添加剂的影响220

第二节 基础油224

一、概况224

二、基础油224

第三节 添加剂的毒性和生物降解性235

一、概况235

二、添加剂的毒性236

三、添加剂的生物降解性247

四、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添加剂249

五、环境友好的润滑剂添加剂253

六、国外主要公司生产环境兼容润滑剂的商品牌号254

七、未来环境兼容的润滑剂258

第三篇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制备、分析及评定方法第一章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263

第一节 催化剂的开发与制备263

第二节 催化剂的构成和制备264

第三节 固体催化剂的工程设计和制备266

第四节 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放大研究267

第五节 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研究前景269

第六节 催化剂制备的多尺度关联270

第七节 催化剂制备的典型流程271

第二章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的分析及评定方法276

第一节 超声波原油破乳脱水的声场参数实验研究276

一、引言276

二、基本原理276

三、实验部分277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277

五、结论279

第二节 QHD32-6油田的几次破乳剂和清水剂应用试验279

一、油田简介280

二、破乳剂和清水剂简介280

三、破乳剂和清水剂的现场应用280

四、结论282

第三节 BEM-5P原油降凝剂试验效果与应用282

一、BEM-5P原油降凝剂282

二、BEM-5P原油降凝剂现场试验情况283

三、结语284

第四节 LJ-强化戊二醛灭菌剂添加防锈剂的实验研究285

一、方法和结果285

二、讨论286

第五节 石油磺酸盐与聚丙烯酰胺的配伍性研究286

一、实验部分286

二、石油磺酸盐与聚丙烯酰胺配伍性的影响因素287

三、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288

四、结论288

第六节 亚甲基蓝2甲基橙混合指示剂测定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有效物含量288

第四篇 原油常减压蒸馏助剂作用原理与应用工艺技术第一章 原油破乳剂293

第一节 原油破乳的重要性293

第二节 破乳剂的发展历程294

一、初级阶段294

二、发展阶段294

三、近阶段295

第三节 原油乳化液的形成与破乳机理298

一、乳化液的形成298

二、破乳剂的分类299

三、破乳机理300

第四节 破乳剂的评定方法301

一、介电常数法301

二、界面张力法301

三、计算机模拟优化法301

四、针对原油性质选择破乳剂组成的方法302

五、表征和预测破乳剂性能的新方法302

第五节 工业应用概况302

一、炼厂电脱盐的作用302

二、原油低温型破乳剂的应用303

三、原油高温型破乳剂的应用305

四、油溶性破乳剂的应用306

第六节 结束语309

第二章 原油脱钙剂311

第一节 历史沿革311

第二节 原油中钙化合物的分布与形态314

一、原油中钙的分布314

二、原油中的水溶性钙314

第三节 脱钙剂及其脱钙机理315

一、脱钙剂315

二、脱钙机理317

第四节 脱钙剂的作用318

一、钙脱除情况318

二、脱钙对电脱盐的影响323

三、脱钙对常减压蒸馏系统的影响324

四、脱钙对渣油FCC的影响325

第五节 工业应用概况325

第六节 经济效益分析327

一、降低能耗327

二、减轻腐蚀327

三、减少分馏塔结盐327

四、提高FCC的经济效益328

五、原油脱钙技术用于重油加氢裂化328

六、延迟焦化产生的经济效益328

第七节 原油脱钙存在的问题328

一、适应性问题329

二、成本问题329

三、采油添加剂含钙问题329

四、脱钙剂的专一性问题330

第八节 结束语331

第三章 原油蒸馏活化剂332

第一节 基本原理332

第二节 原油蒸馏活化剂的种类333

第三节 原油蒸馏活化剂的研究与应用333

第四章 馏分油脱酸剂336

第一节 概述336

一、碱洗电精制-硫酸中和法336

二、馏分油加氢精制337

三、氨法化学萃取337

第二节 馏分油脱酸剂种类338

第三节 馏分油脱酸剂作用原理338

第四节 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特点339

第五节 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工业应用开发339

一、工业试验研究339

二、工业应用340

第五篇 催化裂化助剂作用原理与应用工艺技术第一章 FCC金属钝化剂345

第一节 石油中的金属345

一、石油中金属的来源和形态346

二、石油中金属的含量与分布347

第二节 对金属污染FCC催化剂的认识350

第三节 金属污染及钝化机理351

一、镍的污染与钝化机理353

二、钒的污染与钝化机理355

三、其它金属污染及钝化原理356

第四节 金属钝化剂的种类及理化性质359

一、钝镍剂359

二、钝钒剂361

三、钝铁剂362

四、复合钝化剂362

第五节 金属钝化剂的工业应用363

一、钝镍剂的工业应用363

二、钝钒剂的工业应用365

三、复合钝化剂的工业应用367

第六节 金属钝化剂的发展趋势369

第七节 结束语370

第二章 FCC中的固钒剂371

第一节 固钒剂的由来371

第二节 FCC催化剂的钒中毒失活机理373

第三节 固钒剂作用机理376

第四节 固钒剂理化性质378

第五节 国外固钒技术及其工业应用概况380

一、Grace Davison公司固钒技术380

二、Chevron公司的固钒技术385

第六节 国内固钒剂的研究开发概况388

第七节 结束语389

第三章 FCC塔底油裂化助剂390

第一节 历史沿革390

第二节 作用机理391

第三节 塔底油裂化助剂类别与理化性质393

第四节 工业应用概况395

一、BCA-105的工业应用试验395

二、LDC-971助剂的工业应用试验404

第五节 发展趋势404

第六节 结束语405

第四章 降低FCC汽油烯烃助剂406

第一节 烯烃的危害408

一、烯烃对发动机排放尾气的影响408

二、烯烃对尾气光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409

第二节 清洁汽油对降低其烯烃含量的要求411

第三节 降低FCC汽油烯烃的途径413

一、优化FCC操作条件413

二、使用降烯烃的催化剂414

三、FCC汽油选择性加氢414

四、FCC轻汽油醚化414

五、C5烯烃烷基化414

六、使用降低FCC汽油烯烃的助剂415

第四节 降低FCC汽油烯烃助剂的作用机理415

一、降低FCC汽油烯烃助剂的设计思路416

二、助剂的制备416

三、降低FCC汽油烯烃助剂的分类及理化性质417

第五节 降低PCC汽油烯烃助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418

一、FCC装置操作条件对降烯烃助剂使用效果的影响418

二、降低烯烃助剂的选择419

三、加入量及使用方法419

第六节 LAP助剂工业应用试验420

一、试验目的420

二、工业试验装置概况420

三、LAP助剂工业应用试验421

四、工业应用试验结果424

第七节 LGO-A助剂工业应用试验430

一、装置主催化剂及LGO-A助剂性质430

二、LGO-A助剂工业试验431

第八节 采购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435

一、采购时应注意的问题435

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435

第九节 发展趋势436

第十节 结束语437

第五章 提高FCC汽油辛烷值助剂438

第一节 FCC汽油辛烷值与烃组成的关系438

一、链烷烃438

二、烯烃439

三、环烷烃439

四、芳烃439

第二节 FCC汽油辛烷值助剂的发展历程443

第三节 辛烷值助剂结构与作用机理444

一、沸石结构444

二、择形反应445

三、约束指数(constraint index)447

四、烷烃、烯烃在ZSM-5沸石上的催化反应449

第四节 辛烷值助剂的理化性质453

一、国外助剂453

二、国产助剂CHO-1(高堆比)和CHO-2(中堆比)453

第五节 辛烷值助剂的工业应用455

一、国外炼油厂455

二、国内炼油厂458

三、助剂在我国炼油厂FCC装置的使用效果462

第六节 发展趋势464

第七节 结束语466

第六章 FCC多产液化石油气助剂467

第一节 CA—1助剂的物化性能467

第二节 CA—1助剂工业应用情况468

第七章 FCC再生过程中的CO助燃剂470

第一节 历史沿革470

第二节 CO助燃剂作用机理472

第三节 CO助燃剂种类及理化性质473

第四节 工业应用概况477

一、高强度5号助燃剂479

二、RC系列和CZ-2助燃剂479

三、KM系列CO助燃剂480

四、非贵金属(钙钛矿金属氧化物)CO助燃剂483

五、国外助燃剂的工业应用485

第五节 CO助燃剂的合理选用487

一、CO助燃剂的选用原则487

二、使用钝化剂对CO助燃剂的影响488

三、CO助燃剂的使用方法488

第六节 使用CO助燃剂的效益489

第七节 发展趋势490

第八节 结束语493

第八章 FCC硫转移剂494

第一节 前言494

第二节 减少FCC装置SOx排放的途径496

一、对FCC进料进行加氢脱硫处理496

二、对烟气进行洗涤脱硫处理497

三、购买低硫原料497

四、采用硫转移剂技术497

第三节 硫转移剂的作用机理498

第四节 硫转移剂的种类500

第五节 硫转移剂的工业使用503

一、国外硫转移剂应用情况505

三、国内硫转移剂应用情况508

第六节 硫转移剂的发展趋势512

第九章 脱NOx助剂515

第十章 FCC汽油脱硫助剂517

第一节 国外FCC汽油脱硫助剂518

一、Grace Dayison公司518

二、Akzo Nobel公司518

三、Statoil's研究中心519

第二节 国内FCC汽油脱硫助剂520

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520

二、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521

第十一章 FCC柴油稳定剂523

第一节 FCC柴油中的不安定组分及其相互作用523

第二节 FCC柴油精制方法524

一、酸碱精制524

二、吸附精制524

三、加速老化法524

四、离子交换树脂稳定柴油525

五、FCC柴油稳定剂525

第三节 FCC柴油稳定剂精制技术525

一、FCC柴油稳定助剂525

二、FCC柴油稳定添加剂526

第十二章 FCC油浆沉降助剂528

第一节 FCC油浆的用途和脱除细粉的重要性528

一、生产炭黑油528

二、生产针状焦528

三、用作固定床加氢裂化或沸腾床转化过程的原料529

四、生产重质燃料油529

五、炼油厂自用燃料油529

第二节 FCC油浆沉降助剂的使用529

第六篇 其它炼油过程助剂作用原理与应用工艺技术第一章 炼油过程中的缓蚀剂533

第一节 历史沿革537

第二节 缓蚀剂分类及结构特征539

第三节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543

一、电化学机理543

二、无机缓蚀剂作用机理544

三、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545

第四节 环烷酸腐蚀547

一、环烷酸腐蚀的控制方法547

二、磷系和非磷系缓蚀剂548

第五节 工业应用概况550

一、在低温腐蚀部位的应用550

二、在高温腐蚀部位的应用552

三、常减压装置缓蚀剂的应用情况554

第六节 发展趋势555

第七节 结束语556

第二章 炼油工业中的阻垢剂557

第一节 前言557

一、结垢造成的损失558

二、减少结垢的对策559

第二节 阻垢剂的发展历程560

第三节 垢的种类及成因561

一、无机垢563

二、有机垢563

三、无机垢与有机垢的形成关系566

第四节 阻垢剂的分类和作用机理566

一、阻垢剂的分类566

二、阻垢剂的作用机理567

三、阻垢剂的使用方法567

第五节 国外的阻垢剂产品及工业应用568

一、美国阻垢剂568

二、日本阻垢剂569

第六节 国内的阻垢剂产品及工业应用570

一、FCC油浆阻垢剂570

二、加氢装置阻垢剂574

三、加氢催化剂床层抗结垢剂579

四、减压渣油阻垢剂584

五、阻焦剂585

第七节 水质阻垢剂588

一、水垢的成分和形成原因588

二、阻垢机理588

三、水质阻垢剂589

第三章 炼油过程中的消泡剂591

第一节 历史沿革591

第一节 消泡剂的类型与种类592

一、消泡剂的类型592

二、消泡剂的种类593

第三节 消泡剂的作用机理598

二、作用机理598

第四节 消泡剂在延迟焦化装置中的应用601

一、发泡对延迟焦化装置的危害602

二、延迟焦化装置消泡剂的使用方法603

三、应用实例605

第五节 消泡剂在气体脱硫装置中的应用611

第六节 消泡剂在丙烷脱沥青装置中的应用612

第七节 消泡剂对下游加工过程影响的实例614

第八节 结束语615

第四章 润滑油脱蜡助滤剂616

第一节 历史沿革616

第二节 脱蜡助滤剂的种类618

一、蜡萘缩合物618

二、无灰高聚物619

三、有灰质金属有机化合物621

第三节 脱蜡助滤剂的作用机理621

第四节 脱蜡助滤剂的工业应用622

一、脱蜡助滤剂的评选622

二、国外脱蜡助滤剂工业应用实例624

三、茂名石化公司工业应用情况629

第五节 脱蜡助滤剂的开发动向632

一、聚烯烃632

二、聚酯类633

三、有灰质金属有机化合物637

第六节 结束语638

第五章 裂解气碱洗系统黄油抑制剂639

第一节 概述639

第二节 黄油生成机理639

第三节 HK-1312黄油抑制剂作用机理640

第四节 HK-1312黄油抑制剂的应用641

第七篇 燃料添加剂作用原理与应用工艺技术第一章 汽油抗爆剂645

第一节 概述645

一、汽油的燃烧与爆震645

二、汽油的抗爆震性能646

第二节 汽油抗爆剂的分类647

一、金属有机物抗爆剂647

二、非金属有机物抗爆剂648

第三节 MMT抗爆剂648

一、MMT的理化性质648

二、作用机理649

三、烃类化合物对MMT的感受性649

四、MMT的性能表现650

五、MMT的工业应用650

第四节 非金属有机物抗爆剂651

一、胺系抗爆剂651

二、其它非金属的有机物抗爆剂651

第二章 汽油清净剂653

第一节 概述653

一、汽油沉积物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653

二、汽油组成对沉积物的影响654

三、消除汽油沉积物的措施655

四、汽油清净剂的发展655

第二节 汽油清净剂的功能与组成656

一、汽油清净剂的功能656

二、汽油清净剂的组成656

第三节 作用机理657

第四节 汽油清净剂的开发应用658

第三章 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659

第一节 柴油的抗爆震性能659

一、柴油的爆震659

二、柴油十六烷值660

三、各种烃类的CN规律661

第二节 十六烷值改进剂的种类661

第三节 作用机理662

第四节 十六烷值改进剂的应用663

一、提高CN的效果663

二、改进低温启动性664

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664

四、对燃料性质的影响664

五、储存稳定性664

第四章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665

第一节 PPD的类型665

第二节 作用机理666

第三节 柴油对PPD的感受性666

第四节 PPD的使用667

一、使用方法与效果667

二、PPD的实际应用667

第五章 防腐杀菌剂669

第一节 微生物的危害669

第二节 防止微生物腐蚀的措施670

第三节 杀菌剂种类670

一、抗菌硼670

二、席氏碱类670

三、1-羟基-3H-1,2-苯并氧杂硼672

四、有机硼化合物672

五、六氢-1,3,5-三氮杂苯672

六、二氮杂菲672

第四节 实用性能672

第六章 润滑性能改进剂673

第一节 喷气燃料润滑性能改进剂673

一、喷气燃料的润滑性及影响因素673

二、润滑性能改进剂种类674

三、作用机理674

第二节 柴油润滑性能改进剂675

第七章 抗静电剂676

第一节 燃料静电的产生及危害676

第二节 抗静电剂种类676

第三节 作用机理677

一、提高电导率与静电消除677

二、电偶层-带电量-表面活性作用678

第四节 抗静电剂的开发应用678

第八章 防冰剂679

第一节 喷气燃料防冰剂679

一、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679

二、燃料中含水及危害679

三、喷气燃料防冰剂种类681

四、作用机理681

第二节 汽油防冰剂682

一、汽油防冰剂种类682

二、作用机理683

第九章 抗氧剂684

第一节 燃料油氧化及危害684

第二节 影响燃料氧化的因素685

一、燃料组成对安定性的影响685

二、外界条件对燃料氧化的影响685

第三节 抗氧剂的种类686

第四节 作用机理687

第五节 抗氧剂的应用688

第十章 金属钝化剂690

第一节 金属对氧化反应的影响690

第二节 金属钝化剂的种类691

第三节 作用机理692

第四节 金属钝化剂的应用692

第十一章 缓蚀剂694

第一节 燃料油的腐蚀性及危害694

第二节 缓蚀剂种类695

第三节 作用机理696

第十二章 助燃剂697

第一节 燃料油使用中的问题697

一、胶体物作用697

二、燃烧腐蚀697

第二节 助燃种类698

第三节 作用机理700

一、MeL型燃油助燃剂700

二、无灰型助燃剂701

第四节 助燃剂的使用效果702

一、分散和助燃作用702

二、燃烧室的清净作用702

三、防止高温腐蚀作用702

四、防止环境污染作用703

第十三章 其它燃料添加剂704

第一节 汽油多效添加剂704

第二节 柴油与重油多效添加剂705

第三节 乳化燃料添加剂707

第八篇 润滑油添加剂作用原理与应用工艺技术第一章 载荷添加剂711

第一节 概述711

第二节 载荷添加剂种类712

一、油性剂712

二、极压抗磨剂714

第三节 作用机理717

一、油性剂的作用机理717

二、极压抗磨剂的作用机理717

第四节 载荷剂的使用性能719

一、油性剂719

二、极压抗磨剂722

第二章 清净剂726

第一节 概述726

第二节 清净剂的种类727

一、磺酸盐727

二、烷基酚盐和硫化烷基酚盐727

三、烷基水杨酸盐728

四、硫磷化聚异丁烯盐(硫代膦酸盐)728

五、环烷酸盐728

第三节 作用机理728

一、酸中和作用728

二、洗涤作用729

三、分散作用729

四、增溶作用729

第四节 清净剂的应用731

第三章 分散剂734

第一节 概述734

第二节 分散剂的种类735

一、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丁二酰亚胺)735

二、聚异丁烯丁二酸季戊四醇酯(丁二酸酯)735

三、硫磷化聚异丁烯聚氧乙烯酯(无灰硫代磷酸酯)736

四、苄胺(烷基酚-甲醛-胺的Mannich缩合物)736

第三节 作用机理736

一、分散作用736

二、增溶作用736

第四节 分散剂的应用737

第四章 粘度指数改进剂739

第一节 概述739

一、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发展739

二、SAE发动机油粘度分类739

第二节 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种类741

第三节 作用机理742

第四节 Ⅶ的使用性能742

一、剪切稳定性743

二、增粘能力744

三、热氧化安定性744

四、低温性能744

五、高温高剪切粘度745

第五节 使用Ⅷ的经济效益746

第五章 降凝剂747

第一节 油品的凝固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747

第二节 降凝剂种类748

第三节 作用机理748

第四节 降凝剂的使用性能749

一、降凝剂化学结构的影响749

二、基础油的影响750

三、降凝剂的复合作用751

第六章 抗氧抗腐蚀剂752

第一节 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752

一、润滑油氧化及危害752

二、影响氧化的因素752

第二节 抗氧抗腐蚀剂种类753

第三节 作用机理757

一、自由基连锁反应终止作用757

二、过氧化物分解作用757

第四节 抗氧抗腐蚀剂的应用758

第五节 含铜抗氧剂760

第七章 金属减活剂761

第一节 概述761

第二节 金属减活剂的种类761

第三节 作用机理762

第四节 金属减活剂的应用762

一、苯三唑及其衍生物763

二、噻二唑衍生物763

第八章 防锈剂764

第一节 概述764

一、润滑油的防锈性764

二、防锈剂的发展764

第二节 防锈剂种类765

第三节 作用机理766

一、防锈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性保护层766

二、防锈剂对水和极性物质的增溶作用767

三、防锈油的水置换作用767

四、防锈剂结构对防锈性的影响767

第四节 防锈剂的应用768

一、溶剂稀释型防锈油769

二、液态防锈油770

第九章 抗泡剂771

第一节 概述771

一、润滑油起泡的原因与危害771

二、防止润滑油起泡的方法771

第二节 抗泡剂种类772

一、二甲基硅油772

二、非Si抗泡剂772

三、复合抗泡剂772

第三节 作用机理773

一、降低部分σ773

二、扩张773

三、渗透773

第四节 抗泡剂的应用773

一、影响抗泡剂使用性能的因素773

二、抗泡剂的应用774

第十章 乳化剂和抗乳化剂777

第一节 概述777

第二节 乳化剂的选择778

第三节 乳化剂和抗乳化剂种类779

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779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780

三、两性表面活性剂780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780

第四节 作用机理781

一、乳化液的稳定性理论781

二、破乳方法和机理782

第五节 乳化剂和抗乳化剂的应用783

第十一章 防霉剂784

第一节 概述784

一、微生物的危害784

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784

第二节 防霉剂种类785

第三节 杀菌原理786

第十二章 其它润滑油添加剂787

第一节 染色剂787

第二节 润滑油复合添加剂790

一、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790

二、齿轮油复合添加剂792

三、液压油复合添加剂792

四、自动传动液(ATF)复合添加剂792

五、其它复合添加剂794

第三节 其它润滑油添加剂794

一、粘附剂794

二、螯合剂794

三、耦合剂795

四、光稳定剂795

五、抗冻剂795

六、稠化剂795

七、催冷剂797

八、光亮剂797

九、抗析气剂798

十、去味剂798

十一、复合剂的补充添加剂798

第九篇 其它润滑剂添加剂作用原理与应用工艺技术第一章 合成润滑油添加剂801

第一节 合成润滑油801

一、酯类合成油802

二、-α烯烃(PAO)803

三、聚苯基醚(PPE)803

第二节 合成润滑油添加剂的特殊性806

一、添加剂的效果806

二、添加剂的溶解性806

三、使用条件不同806

四、化学稳定性807

第三节 合成润滑油添加剂种类与性能807

一、抗氧剂和抗腐蚀剂807

二、极压剂809

第二章 可生物降解润滑剂添加剂811

第一节 润滑剂基础油的可生物降解性811

第二节 可生物降解润滑剂添加剂812

一、极压抗磨剂813

二、防锈剂814

三、抗氧剂814

第三章 润滑脂添加剂816

第一节 概述816

一、润滑脂特点816

二、润滑脂添加剂与润滑油添加剂的区别818

第二节 润滑脂添加剂的分类818

一、稠化剂819

二、抗氧剂819

三、极压抗磨剂819

四、防锈剂822

五、结构改善剂822

六、填充剂823

七、粘附剂824

第三节 润滑脂添加剂的应用举例824

一、航空内燃机封存防锈脂824

二、极压Li基润滑脂825

三、高速润滑脂825

四、7105号光学仪器极压脂826

第四章 固体润滑剂添加剂827

第一节 概述827

第二节 固体润滑剂添加剂的种类和特点828

一、种类828

二、特点828

第三节 作用机理829

一、减少边界、混合润滑领域的摩擦829

二、防止金属间接触,减少磨损829

三、减少相对表面的粗糙度,维持油膜829

第四节 固体润滑剂添加剂的应用830

一、制备方法830

二、工业应用831

第五章 润滑油复合添加剂835

第一节 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835

一、概况835

二、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品种836

三、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的商品牌号857

第二节 齿轮油复合添加剂903

一、概况903

二、齿轮油复合剂品种904

三、齿轮油复合添加剂的商品牌号910

第三节 液压油复合添加剂921

一、概况921

二、液压油复合添加剂品种922

三、液压油复合添加剂的商品牌号928

第四节 自动传动液复合添加剂939

一、概况939

二、ATF的分类及规格941

三、ATF的组成943

四、自动传动液复合添加剂品种949

第五节 其他复合添加剂953

一、其他复合添加剂的品种953

二、其他复合添加剂的商品牌号954

第十篇 石油加工助剂与石油产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与检测相关标准第一章 石油添加剂的分类标准963

SH/T 0389—92 石油添加剂的分类963

附录A 石油添加剂的分组和组号(补充件)965

附录B 石油添加剂分类新旧代号对照表(参考件)966

第二章 石油添加剂产品行业标准969

第一节 SH 0042—91(1998) 石油磺酸钙清净剂969

附录A 油溶性石油磺酸钙分析方法(补充件)972

第二节 SH 0045—91(1998) 109清净剂977

第三节 SH 0623—95 双丁二酰亚胺分散剂979

附录A 无灰分散剂低温分散性评定法(油泥斑点分散试验法)(补充件)981

第四节 SH 0394—1996 202和203抗氧抗腐剂983

附录A (标准附录)ZDDP抗氧抗腐剂pH值测定测定法986

第五节 SH 0664—1998 321极压剂988

第六节 SH/T 0016 90—(1998) 361极压抗磨剂990

第七节 SH/T 0395—92(1998) 405系列油性剂991

第八节 SH 0555—93 406油性剂993

附录A 水分测定法(补充件)996

第九节 SH 0015—90(1998) 501抗氧剂997

附录A 游离甲酚含量测定法(补充件)999

第十节 SH 0563—93 551金属减活剂1001

附录A 热分解温度测定法(补充件)1003

第十一节 SH 0622—95 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1004

附录A 剪切稳定性指数(补充件)1006

第十二节 SH 0391—95 701防锈剂(油溶性石油磺酸钡)1006

附录A 油溶性石油磺酸钡分析方法(补充件)1009

附录B 挥发物含量测定法(补充件)1012

附录C 氯根、硫酸根试验方法(补充件)1013

附录D 磺酸钡海水浸渍试验方法(补充件)1014

附录E 磺酸钡的油溶性试验方法(补充件)1016

第十三节 SH 0390—92(1998) 704防锈剂1017

附录A 锌含量测定法(补充件)1019

附录B 水萃取试验(补充件)1020

第十四节 SH 0554—93 705防锈剂1022

第十五节 SH 0397—94 706防锈剂1024

附录A 水分测定法(补充件)1026

附录B 纯度的测定(补充件)1027

第十六节 SH 0043—91(1998) 746防锈剂1028

第十七节 SH 0097—91(1998) 801降凝剂1030

附录A 烷基萘有效组分测定法(胶膜渗析法)(补充件)1032

第十八节 SH 0046—1996 803系列降凝剂103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剪切稳定性指数(SSI)1038

第十九节 SH/T 0598—94 非硅抗泡剂1038

附录A 非硅抗泡剂中未反应单体含量测定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补充件)1040

第十一篇 国内外润滑油及其添加剂产品、技术与市场资讯分类解析第一章 润滑油技术发展变化及市场竞争格局1045

第一节 润滑油的现状和发展1045

第二节 基础油的现状和发展1051

第三节 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1061

第四节 国内润滑油市场竞争格局1066

一、我国润滑油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1066

二、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1070

三、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1071

四、外国公司1072

五、地方企业1075

第二章 国外润滑油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1077

第一节 世界润滑油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1078

一、影响世界润滑油市场的因素分析1078

二、世界润滑油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1085

第二节 世界各地区润滑油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1090

一、北美地区1090

二、西欧地区1096

三、亚太地区1111

第三章 国外润滑油的质量水平及发展趋势1122

第一节 车用润滑油1123

一、发动机油1123

二、车辆齿轮油规格及评定方法1211

三、自动传动液1218

第二节 工业润滑油1224

一、液压油1224

二、工业齿轮油1236

三、油膜轴承油1244

四、变压器油1247

五、汽轮机油1252

六、压缩机油1259

七、金属加工油1268

八、热传导液(油)1277

九、热处理油1282

第四章 国外润滑油基础油的市场供需、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285

第一节 国外润滑油基础油的市场供需及发展趋势1286

一、国外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和构成1286

二、全球润滑油基础油的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1290

三、国外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1293

第二节 国外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298

一、减压蒸馏1298

二、溶剂脱沥青1302

三、溶剂精制1312

四、溶剂脱蜡1316

五、加氢基础油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1329

六、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1362

七、聚α-烯烃合成油1377

八、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1391

第五章 国外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现状与发展预测1406

第一节 国外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需求1407

一、世界润滑油市场构成1407

二、世界润滑油添加剂消费结构1408

三、美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需求1408

四、欧洲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需求1411

五、亚太地区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需求1413

第二节 全球主要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公司1414

一、Lubrizol公司1414

二、Infineum公司1424

三、Oronite公司1427

四、Ethyl公司1433

第三节 油品规格及环保法规对润滑油添加剂发展的影响1436

一、内燃机油1436

二、工业用油1438

三、环保法规对添加剂发展的影响1442

四、排放问题与发动机油添加剂1444

五、节能与润滑油添加剂1445

第四节 国外润滑油添加剂品种与发展趋势1446

一、清净剂1448

二、无灰分散剂1459

三、粘度指数改进剂1464

四、极压抗磨剂1471

五、抗氧剂1477

六、摩擦改进剂1479

七、降凝剂1481

八、抗泡剂1482

九、防锈剂1483

十、复合添加剂1485

第六章 国内润滑油市场供需现状、发展预测及面临的问题1504

第一节 国内润滑油产品开发及生产现状1505

一、车用润滑油1506

二、工业润滑油1509

第二节 国内润滑油生产能力及经营策略1511

一、国内公司的生产及营销策略1511

二、外国石油公司的生产及营销策略1514

第三节 国内润滑油供需现状1519

一、产量及品种结构1519

二、车用润滑油需求状况1527

三、国内外润滑油需求结构比较1531

四、润滑油竞争格局1532

第四节 国内润滑油需求预测1533

一、车用润滑油需求预测1534

二、工业润滑油的需求预测1539

第五节 国内润滑油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42

一、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42

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43

三、产品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45

附录1546

1 国内润滑剂添加剂生产厂(公司)及品种1546

2 国外主要石油添加剂公司生产的添加剂品种1550

3 国内外石油添加剂商品牌号对照表1551

4 发动机尾气排放标准1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