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 余胜泉,吴娟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9513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时代呼唤教育变革1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的革新指向1

1.1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2

1.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2

1.3 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3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7

第三节 新课改、新理念1

3.1 课程改革的目标11

3.2 新课改中的新教育理念12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17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17

1.1 内涵17

1.2 目标17

1.3 功能18

1.4 关键20

第二节 从计算机辅助教育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

2.1 概念的发展20

2.2 核心内涵的转变22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变革23

2.4 整合的发展28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33

3.1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33

3.2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33

3.3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33

3.4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33

3.5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34

3.6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35

3.7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36

3.8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37

3.9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39

3.10 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40

3.11 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40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41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及其基本原则44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理论47

第一节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新发展47

1.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48

1.2 建构主义主要流派53

第二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57

2.1 有意义学习57

2.2 意义的同化58

2.3 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58

2.4 接受学习59

第三节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60

3.1 教学结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61

3.2 三种主要教学结构形式62

3.3 教学结构的基本特点67

第四节 多元智能理论68

4.1 人类智能的定义68

4.2 八种智能简介68

4.3 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69

4.4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影响71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环境73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系统73

1.1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73

1.2 信息化教学系统类型75

第二节 典型信息化教学系统简介76

2.1 投影(多媒体)教室76

2.2 多媒体网络教室78

2.3 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中心(电子备课系统)82

第三节 校园网络互动教学平台89

3.1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89

3.2 网络教学系统91

3.3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96

3.4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97

3.5 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与学98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99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99

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模式103

2.1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104

2.2 学习者特征分析105

2.3 设计学习任务105

2.4 学习情景设计108

2.5 学习资源设计109

2.6 提供认知工具和会话协作工具110

2.7 学习策略设计110

2.8 管理与帮助设计111

2.9 总结与强化练习设计112

2.10 教学评价设计112

2.11 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模式112

第三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114

3.1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114

3.2 典型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17

3.3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126

第四节 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组织和管理132

4.1 信息化学习资源概述132

4.2 素材型学习资源138

4.3 集成型学习资源140

4.4 网络课程型学习资源151

4.5 信息化资源的收集和开发152

4.6 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管理163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估170

5.1 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170

5.2 信息化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72

5.3 面向学习过程的档案袋评估方法177

5.4 常用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表参考185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194

6.1 在技术世界里迷航194

6.2 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196

6.3 教师主导地位的错位199

6.4 教学资源认识上的偏差200

6.5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不明确202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206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206

第二节 通用的整合模式207

2.1 讲授型模式207

2.2 个别辅导模式209

2.3 操练与练习211

2.4 讨论学习模式211

2.5 探索式学习模式212

2.6 协作学习模式214

2.7 头脑风暴模式220

2.8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教学模式221

2.9 协作调查学习模式224

2.10 基于资源的学习227

2.11 “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协作学习”模式228

2.12 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230

2.13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231

2.14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232

2.15 网络探究(WebQuest)模式234

2.16 游戏化教学239

2.17 虚拟实验环境242

2.18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246

2.19 微型世界(Microworld)中的发现学习248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文史类课程整合模式251

3.1 “开放式讲认做玩”幼儿教学模式251

3.2 网络环境中主题活动课教学模式252

3.3 识字教学模式254

3.4 阅读教学模式261

3.5 作文教学模式266

3.6 信息技术与其他人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275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数理类课程整合288

4.1 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288

4.2 规律的应用——探究教学模式290

4.3 几何概念、规律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291

4.4 网络环境下数学协作探索教学模式293

4.5 基于综合性应用问题的协作研究学习模式294

4.6 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教学296

4.7 信息技术与其他数理学科的整合案例302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展望309

第一节 社会性软件的教育应用309

1.1 社会性软件309

1.2 社会性软件与教育312

1.3 小结314

第二节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315

2.1 关于知识管理315

2.2 知识管理的工具318

2.3 知识管理与网络学习321

第三节 人工智能环境323

3.1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323

3.2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趋势分析334

第四节 移动教育应用336

4.1 移动学习时代的来临336

4.2 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337

4.3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339

第五节 教育中的虚拟现实340

5.1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340

5.2 虚拟现实的特征341

5.3 虚拟现实的类型342

5.4 教育中的虚拟现实343

5.5 虚拟现实对教育的影响348

参考文献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