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权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2211928.jpg)
- 陈小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098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物权法总论1
第一节 物权法概述1
一、物权法的概念和特征1
二、物权法的价值4
三、《物权法》的制定和对我国《物权法》的评价8
第二节 物权法的内容和体系11
一、物权法的内容11
二、物权法的体系和我国《物权法》11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3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与我国《物权法》13
二、平等保护原则15
三、物权法定原则16
四、一物一权原则18
五、公示公信原则19
第二章 物权概论21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1
一、物权的概念21
二、物权的特征23
三、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比较23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26
一、物权的学理分类26
二、民法上对物权的分类与我国《物权法》28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29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29
二、物的分类32
三、物权客体与权利——兼评我国《物权法》第二条第二款36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37
一、物权的支配效力38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38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39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42
五、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43
第三章 物权的变动44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44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和形态44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46
第二节 不动产的登记47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效力及功能47
二、不动产登记的机构与登记的程序50
三、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52
四、不动产登记的分类53
五、预告登记制度55
六、不动产登记瑕疵的救济与责任承担57
第三节 动产交付59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效力及意义59
二、动产交付的具体形态60
第四节 物权的消灭62
一、标的物灭失62
二、抛弃62
三、混同63
四、其他原因63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64
第一节 物权的保护概述64
一、物权的保护的概念和意义64
二、物权的保护的法律归类64
三、物权的保护的争议解决方式65
第二节 物权请求权66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和特征66
二、确认物权的请求权68
三、返还原物请求权69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70
五、消除危险请求权70
六、恢复原状请求权71
七、损害赔偿请求权72
八、物权请求权的竞合72
第五章 一般规定75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述75
一、所有权的理论75
二、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78
第二节 所有权的种类80
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体现80
二、国家所有权——强化对国有财产的保护81
三、集体所有权——主体问题82
四、私人所有权——完善私有财产法律保护83
第三节 所有权的社会作用84
一、所有权制度: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之基石84
二、所有权制度:产权的法律形式84
三、所有权:最重要的民事权利85
第四节 所有权的内容85
一、积极权能86
二、消极权能87
三、所有权之限制87
第六章 不动产所有权89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89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89
二、土地所有权的范围90
三、空间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90
四、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91
五、我国土地征收制度92
第二节 房屋所有权93
一、房屋所有权的概念93
二、房屋和土地的关系94
第三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95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95
二、业主个人财产的专有权98
三、业主共有财产103
四、车库、车位的归属与利用106
五、业主之权利与义务107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管理团体112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管理团体之立法例113
二、区分所有权人管理团体的性质113
三、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114
四、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及其行使116
五、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117
第七章 不动产相邻关系120
第一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20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120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120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122
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122
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122
三、尊重历史和习惯122
第三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122
一、《物权法》细化《民法通则》相关规定122
二、相邻土地使用关系124
三、相邻用水和排水关系125
四、相邻土地、建筑物之损害防免义务125
第八章 共有127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127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127
二、共有成立的原因及其意义128
第二节 按份共有129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129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130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132
四、共有关系的终止与共有物的分割132
第三节 共同共有133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133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134
三、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134
四、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135
第九章 所有权的特别取得136
第一节 善意取得136
一、善意取得概念136
二、善意取得构成要件138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考察139
四、我国《物权法》中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141
五、盗赃遗失物善意取得问题142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143
一、拾得遗失物的概念143
二、拾得遗失物的构成要件144
三、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后果145
第三节 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146
一、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的概念146
二、法律效果147
第四节 添附147
一、添附的概念147
二、附合148
三、混合148
四、加工148
第五节 孳息149
一、孳息的概念149
二、孳息的分类149
三、孳息的归属150
第六节 先占150
一、先占的概念150
二、先占取得的构成要件151
第七节 取得时效151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意义与性质151
二、取得时效的立法例153
三、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154
四、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155
五、《物权法》对取得时效的态度156
第十章 用益物权总论157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157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157
二、用益物权的价值158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体系和种类160
一、用益物权的种类和体系160
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立法及其评价161
第十一章 用益物权的具体类型163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163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意义163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164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消灭166
第二节 集体土地使用权167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概念167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行使167
三、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收回168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168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168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17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171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172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173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174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174
二、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175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177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178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179
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180
第五节 宅基地使用权181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181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182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182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183
第六节 地役权183
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183
二、地役权的取得184
三、地役权的内容185
四、地役权的消灭187
第七节 用益物权的其他类型188
一、海域使用权188
二、探矿权与采矿权189
三、取水权189
四、养殖权与捕捞权190
第十二章 担保物权概述191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191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191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193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196
一、法定担保物权与约定担保物权197
二、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权利担保物权与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197
三、留置性担保物权与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197
四、保全性担保物权与融资性担保物权197
五、登记担保物权与非登记担保物权198
六、典型担保物权与非典型担保物权198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取得198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担保物权199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担保物权200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存续201
一、主债权时效届满与担保物权之存续201
二、约定担保物权存续期限205
第五节 担保物权与保证206
一、担保物权与保证并存的效力206
二、债权人抛弃担保物权对保证责任之影响209
三、保证人、物上保证人之追偿与代位关系210
第六节 担保物权与《担保法》212
一、《物权法》与《担保法》之比较212
二、《物权法》改进之意义及不足213
第十三章 抵押权217
第一节 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217
一、抵押权的概念217
二、抵押权的特征217
第二节 抵押权的属性218
一、抵押权的从属性218
二、抵押权的不可分性219
三、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219
第三节 抵押财产220
一、概述220
二、允许抵押的财产221
三、禁止抵押的财产222
第四节 抵押权的取得222
一、抵押合同222
二、抵押登记223
第五节 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及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225
一、抵押权担保债权的范围225
二、抵押权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225
第六节 抵押权的实现226
一、抵押权实现的概念226
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226
三、抵押权实现的方式227
第七节 抵押权消灭228
一、主债权消灭228
二、抵押权实现229
三、抵押物灭失229
四、抵押物期间届满229
第八节 浮动抵押权229
一、浮动抵押权的概念229
二、抵押财产的确定231
三、浮动式财团抵押与固定式财团抵押232
第九节 最高额抵押权232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232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设定233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234
第十节 抵押权的顺位235
一、顺位确定标准235
二、抵押权与价值权236
三、顺位的让与、变更与抛弃237
第十四章 质权238
第一节 质权概述238
一、质权概念238
二、质权与抵押权区别238
三、质权分类239
第二节 动产质权239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与特征239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240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241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242
第三节 权利质权242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和特征242
二、权利质权的设定244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247
四、权利质权的消灭248
第十五章 留置权249
第一节 留置权249
一、留置权的概念249
二、留置权的特征249
第二节 留置权的构成要件249
一、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250
二、债权与动产间的牵连关系250
三、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不能履行债务253
四、无法定或约定之障碍253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254
一、留置权担保债权的范围254
二、留置权标的物的范围254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255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257
第四节 留置权的实行257
一、留置权行使的条件257
二、留置权行使的标的物范围258
三、留置权行使的形态258
四、留置权处置取偿的方法259
第五节 留置权的消灭259
一、另行担保的提出259
二、留置物占有的丧失260
三、债权清偿期的延缓260
第十六章 非典型担保和担保物权的竞合261
第一节 优先权261
一、优先权的概念和立法例261
二、优先权的性质262
三、优先权的法律特征263
四、优先权的种类264
五、优先权的效力264
第二节 让与担保265
一、让与担保的概念与特征265
二、让与担保的设定267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267
四、让与担保的消灭270
第三节 所有权保留271
一、所有权保留的概念、性质与特征271
二、所有权保留的效力273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竞合274
一、担保物权竞合的概念和条件274
二、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275
三、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276
四、留置权与质权的竞合276
五、非典型担保物权与典型担保物权的竞合277
第十七章 占有的一般理论281
第一节 占有的概述281
一、占有的概念和特征281
二、占有制度的社会价值282
三、占有的分类283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285
一、占有的取得285
二、占有的消灭287
第十八章 占有的保护288
第一节 占有效力288
一、占有的状态推定效力288
二、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288
三、占有人的权利和义务289
第二节 占有的保护290
一、占有的物权保护290
二、占有的债权保护291
三、我国《物权法》对占有的设置292
参考文献294
后记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