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景观审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旅游景观审美
  • 沙润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1101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旅游-景观美学-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旅游景观审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旅游景观审美系统1

第一节 旅游景观1

一、旅游景观的概念1

(一)景观1

(二)旅游景观2

(三)旅游景观分类2

二、旅游景观的特征3

(一)旅游景观的客观特征3

(二)旅游景观的受动特征4

第二节 旅游景观审美系统5

一、旅游景观审美系统的构成5

二、旅游景观场6

(一)概念6

(二)特征6

三、审美心境7

(一)概念7

(二)确立审美态度8

(三)进入自由心境11

四、旅游景观审美系统的状态12

(一)物境12

(二)情境13

(三)意境13

第三节 培育主体的审美潜能14

一、训练审美感知力15

(一)审美感知力的构成15

(二)审美感知力的特点16

(三)审美感知力的培养17

二、培育审美理解力18

(一)审美理解的含义18

(二)审美理解力的特点19

(三)审美理解力的培养19

三、丰富审美想像力20

(一)审美想像力的含义20

(二)审美想像力的特点21

(三)审美想像力的培养21

第二章 自然旅游景观审美24

第一节 自然旅游景观24

一、自然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24

(一)原始的自然风光24

(二)风景名胜24

(三)田园风光25

二、自然旅游景观的构景要素26

(一)地形26

(二)水体31

(三)气象35

(四)植物38

三、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特征41

第二节 自然美43

一、自然美的含义43

二、自然审美观的演化44

(一)自然崇拜44

(二)“比德”44

(三)“畅神”45

(四)走向多元46

三、自然景观的艺术化47

(一)感性形式是自然景观艺术化的基础47

(二)自然美产生于自然景观的艺术化47

(三)自然景观艺术化的实现48

第三节 山水花月的心灵境界49

一、山水之志49

二、花木之情54

三、月星之恋54

四、自然是生命的大和谐55

第三章 建筑旅游景观审美59

第一节 建筑景观59

一、建筑和建筑景观59

(一)建筑59

(二)建筑景观60

二、建筑景观的特征60

(一)时代精神61

(二)地域风貌61

(三)建筑景观场62

第二节 建筑文化体系62

一、中国传统建筑体系63

(一)历史演变63

(二)基本形式66

(三)文化背景72

二、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古代欧洲建筑风格73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风格73

(二)拜占庭、罗马风与哥特式建筑风格76

(三)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建筑风格79

三、现代建筑体系82

(一)现代主义建筑83

(二)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风格86

(三)中国现代建筑的脚印89

第三节 理解建筑景观93

一、解读建筑景观的符号93

(一)符号的类型93

(二)建筑景观符号的特征96

二、熟悉建筑景观符号的造型艺术97

三、体验建筑景观的意义100

(一)体会建筑景观的表情100

(二)发掘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101

(三)领悟虚实相生的建筑景观场101

第四节 领略建筑景观的风采102

一、北京故宫102

(一)概貌103

(二)美学特色105

(三)不同视角看故宫106

二、明清皇陵110

(一)皇陵概述110

(二)明清皇陵的一般审美特征113

(三)走进明定陵115

三、传统民居117

(一)传统民居的美学特点119

(二)徽州民居鉴赏120

四、多元共存的现当代建筑125

(一)要理解,不要图解125

(二)新世纪的序曲127

第四章 园林景观审美134

第一节 园林景观的时空透视134

一、园林景观134

二、园林景观的时空透视135

(一)从古典到现代135

(二)地域差异138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144

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语言的解读144

(一)山144

(二)水147

(三)花木150

(四)建筑153

二、主要的造景艺术手法159

(一)借景159

(二)框景160

(三)抑景160

(四)对景161

(五)漏景162

三、领悟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场162

(一)自然162

(二)淡泊163

(三)含蓄164

(四)幽雅164

四、“淡烟流水画屏幽”——体味古典园林165

(一)古典园林鉴赏的要领165

(二)看松读画伴风月,吐山纳水醉渔翁——苏州网师园167

(三)恢弘气概婉约多姿——北京颐和园174

第三节 当代园林鉴赏179

一、当代园林艺术语言的发展179

(一)石179

(二)水179

(三)植物180

(四)建筑180

二、现代艺术思潮对当代园林的影响180

(一)20世纪前半叶180

(二)20世纪后半叶180

三、当代园林的特征181

(一)功能多样化181

(二)形式多元化182

(三)素材丰富化182

四、足下文化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182

(一)概况183

(二)鉴赏183

第五章 宗教旅游景观审美188

第一节 宗教旅游景观188

一、宗教和宗教旅游景观188

二、宗教景观的特征189

(一)景观场的宗教氛围189

(二)较高的美学价值189

第二节 宗教文化189

一、佛教189

(一)佛教的创立190

(二)佛教在其发祥地的发展190

(三)佛教的传播190

(四)佛教三宝191

(五)中国佛教哲学的主要理念192

(六)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194

二、道教196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196

(二)道教的主要宗派196

(三)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196

(四)道教的经典和标志197

(五)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197

三、基督教198

(一)基督教的创立和发展198

(二)基督教对中国的影响198

(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199

(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记199

(五)四部福音书200

四、伊斯兰教200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200

(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201

第三节 解读宗教旅游景观的语言201

一、宗教建筑语言201

(一)佛教201

(二)道教205

(三)基督教206

(四)伊斯兰教207

二、宗教雕塑与绘画语言209

(一)佛教209

(二)道教213

(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214

三、宗教活动语言215

(一)佛教215

(二)道教217

(三)基督教217

(四)伊斯兰教218

四、宗教环境语言219

第四节 宗教旅游景观鉴赏220

一、宗教旅游景观的鉴赏原理220

(一)熟悉宗教的历史和文化220

(二)了解宗教景观的艺术手法221

(三)融入宗教景观的自然环境221

(四)感悟宗教景观场221

二、微笑的大佛222

(一)中原地区早期的典范——云冈石窟222

(二)石窟佛境224

(三)佛的微笑224

三、朝元的神仙227

四、基督光环下的教堂229

五、天方夜谭的世界231

(一)四合院式的平面布局232

(二)本土化的建筑类型233

(三)伊斯兰风格与中国风格合璧的装饰233

第六章 民俗旅游景观审美236

第一节民俗旅游景观236

一、民俗和民俗旅游景观236

(一)民俗236

(二)民俗旅游景观236

二、民俗旅游景观的类型237

(一)民俗分类237

(二)民俗旅游景观的类型237

三、民俗旅游景观的基本特征238

(一)民间性238

(二)地域性238

(三)传统性239

第二节 饮食文化景观239

一、饮食环境240

(一)宫殿式240

(二)园林式240

(三)民间式240

(四)西洋式240

(五)综合式240

二、恬淡超然的茶文化241

(一)茶性241

(二)水243

(三)茶具243

(四)茶艺245

(五)茶道245

三、独具魅力的酒文化247

(一)美酒248

(二)靓杯250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251

四、色香味俱佳的食文化252

(一)美食252

(二)富有文化内涵的菜名254

(三)美器255

(四)美境256

五、饮食文化景观鉴赏257

(一)鉴赏要点257

(二)鉴赏举例259

第三节 民俗活动景观260

一、鉴赏要点261

(一)地域环境261

(二)文化内涵261

(三)民俗服饰263

(四)民间歌舞267

二、节庆景观观赏267

(一)跑马山上转山会268

(二)彭水苗族土家族节庆269

第七章 聚落旅游景观审美271

第一节 聚落旅游景观271

一、聚落和聚落旅游景观271

(一)聚落271

(二)聚落旅游景观272

二、聚落旅游景观的构成系统272

三、聚落旅游景观的类型274

(一)传统村落景观274

(二)现代城市景观276

四、聚落旅游景观的特点277

(一)明显的地域性277

(二)突出的综合性277

(三)虚实相间的空间魅力278

(四)独特的景观场278

第二节 聚落旅游景观要素解读279

一、聚落旅游景观实体要素分析279

(一)硬质景观要素279

(二)软质景观要素288

二、聚落旅游景观空间形态分析290

(一)点状景观空间290

(二)线状景观空间291

(三)面状景观空间296

第三节 欣赏聚落旅游景观298

一、欣赏原则298

(一)整体性的把握298

(二)景观场的体验298

(三)景观特色的领悟299

二、喧嚣繁忙的上海滩300

(一)外滩的演变300

(二)外滩的海派文化特征303

(三)外滩观感303

三、与世无争的诸葛村305

(一)以八卦为中心的风水格局306

(二)玄妙厚重的景观场307

(三)内涵丰富的名人家族文化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