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真髓 泽田派见闻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真髓 泽田派见闻录
  • (日)代田文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088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针灸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真髓 泽田派见闻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的话2

著者序4

泽田健先生小传5

编写说明7

绪言8

第一章 第一回见习笔记10

一、医理医论10

五脏色体表与十二原之表10

1.病因病机14

经穴和内脏14

三焦14

脾脏和肾脏14

海水浴与肾脏15

2.诊断15

《十四经发挥》和《三才图绘》15

望色诊断16

3.治疗16

局部治疗和太极治疗16

内脏和诸病17

姿势不正17

下腹无力不适17

赤眼17

疝气17

胃酸过多17

身柱灸法17

梁丘18

中西药物之别18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9

1.常用穴位19

身柱19

肝俞20

脾俞20

三焦俞20

肾俞21

次髎21

中脘22

气海22

阳池22

曲池23

足三里23

太溪23

心俞24

手三里24

孔最24

二间24

臑俞25

筋缩25

天髎25

肺俞25

阳陵泉25

膏肓25

骑竹马26

2.治病26

子宫后屈及前屈26

子宫左右屈26

子宫痉挛26

睾丸炎26

颜面神经麻痹26

丹毒26

疔痈26

阑尾炎26

胃痉挛27

肾脏炎、尿毒症27

梅毒27

齿痛28

齿龈炎28

预防化脓28

胃酸过多28

痔29

三、医案医话29

脊柱不正和蓄脓症29

子宫左屈或后屈30

耳部疾患31

点灸案例32

学习感想33

第二章 第二回见习笔记35

一、医理医论35

1.病因病机35

疾病和时间的关系35

营养和排泄35

肾脏的营养素36

三焦和肾36

下焦和中焦36

中风与五脏36

2.诊断36

内、外伤区别36

经络和望诊36

臑俞与血压39

关节炎39

气塞39

淋病39

肋膜炎40

眼睑的颜色40

肾病症状40

3.治疗41

纯粹的汉方41

大调和41

灸与体质41

补泻之说41

血液的洗涤41

心脏病42

鼻部疾患42

疝积与肝积42

痔疾43

脚气43

眼部疾病44

动脉硬化症44

腹膜炎44

小便频促44

脊髓炎44

孕妇和中脘44

白喉44

丹毒44

癔病44

脱肛44

肠出血44

小儿的烂眼圈44

腺病毒44

上髎之灸45

命门之灸45

近视和散光46

生活46

4.拙见47

脏腑连系47

三焦分界47

经络的表里47

穴位的表里48

俞募穴的连系48

经络的阴阳关系48

两种太阳病49

疾病和体内毒49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49

1.取穴方法49

大敦49

筑宾50

温溜50

梁丘50

神门50

2.经穴释义与应用50

厥阴俞与上齿痛50

膻中51

梁丘和神门51

膈俞51

独创穴51

子宫肌瘤特效穴51

五里51

志室52

小肠俞53

合谷53

背部八穴54

三、医案医话55

眼部疾病55

赤眼56

眼、鼻部疾患56

散光57

耳鸣57

发色突变58

秃头58

面疔58

小儿气喘59

感冒60

肺病60

三焦与心包疾病61

脊椎前屈之矫正61

胃酸过多症62

黄疸62

积聚63

右脘痛63

肝经与生殖器疾患63

腺病毒64

睾丸炎66

血病66

发热67

子宫疾病67

子宫肌瘤68

卵巢囊肿71

脊椎弯曲71

脊柱前屈71

经穴的变动72

失眠72

神经衰弱73

中风74

半身不遂74

肝中风75

糖尿病75

肾病76

汗毛过长76

皮肤病76

皮肤龟裂77

偻麻质斯(痛风)77

第三章 第三回见习笔记78

一、医理医论78

1.病因病机78

葛根汤78

后溪与肺炎78

2.治疗78

施灸的顺序78

吐血79

胸痛79

小儿肺炎79

胃溃疡79

肾炎79

膀胱热79

睾丸炎79

脱肠79

止经80

催经80

皮肤病的灸法80

疔痈80

掌热80

动脉硬化80

原穴的应用80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80

1.取穴方法80

命门80

京门81

经穴释义与应用82

京门和三焦俞82

膏肓和足三里82

肩额82

曲池82

手三里82

腰俞82

竹杖穴82

骑竹马82

大横82

环跳82

手三里和养老82

三、医案医话83

水属于肾83

足痛不能伸直83

三十六门83

第四章 第四回见习笔记85

一、医理医论85

1.病因病机85

人身的阴阳85

丹田之气85

论三焦86

肝和脾86

五味子86

2.治疗87

卍字治疗说87

脑膜炎88

脑病88

肋膜炎88

衄血88

热病89

醒后乏力89

脱疽89

灸治90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90

1.取穴方法90

天髎90

次髎90

小肠俞90

2.经穴释义与应用91

中脘91

百会92

阳脘会92

腰根穴92

三、医案医话93

视网膜炎93

肺病93

腹胀满93

肠叠症94

全身虚弱95

子宫热95

乳痈95

眼病与肾脏96

第五章 第五回见习笔记97

一、医理医论97

1.病因病机97

一阴三色五病97

阴升阳降98

病之三期98

膈是天地之界99

五味99

2.诊断99

舌色99

血压上升99

乳糜管100

气血不调100

3.治疗100

补泻迎随100

拔针法101

颜面神经麻痹101

胸热101

慢性腹痛101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01

1.取穴方法101

附阳101

腰俞101

2.经穴释义与应用102

背部三行102

门脉103

中脘104

里内庭104

哑门104

阳关104

京门105

3.独创穴105

中接穴105

小五柱105

三、医案医话106

腰痛106

第六章 一九三○年笔记107

一、医理医论107

1.病因病机107

伤寒107

风邪侵入之顺序108

气血109

邪气的移动109

干燥野菜110

2.诊断110

动气之解110

3.治疗111

肺炎111

水泡音111

乳病111

膈肝间余病111

鸡鸣下痢112

肠结核112

痔疾灸法112

眼球突出112

舌蹇112

灸治的疗程112

小儿斜灸113

有关于绝对安静113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13

1.取穴方法113

四灵113

2.经穴释义与应用114

大巨114

跗阳114

天枢114

命柱115

云门115

行间115

至阳之灸115

3.独创穴116

三种五柱116

五柱穴116

表四灵和里四灵116

胃经和肾经之间117

腰根穴117

拇指食指和肾大肠117

三、医案医话118

肺病日久118

胃痉挛118

膝骨疼痛118

患病有感119

第七章 一九三四年笔记120

一、医理医论120

1.病因病机120

天理与地理120

顺逆法则121

疾病传变121

2.诊断121

经穴诊断法121

癌症121

3.治疗122

胃根122

针刺深浅122

督脉的治疗122

耳和扁桃腺病122

受寒122

胃酸过多症123

脐之灸123

尺骨神经麻痹123

中风之手不能伸123

手腕或手指根部肿胀123

闭经123

遗尿124

上眼睑下垂124

小儿禁灸三里124

十八椎下124

中脘和五柱124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25

1.经穴释义与应用125

俞穴125

十二原126

大杼127

劳宫穴127

滑肉门127

大巨127

天枢128

四灵128

水道、归来128

髀关128

三里128

章门和冲门128

血海和气海128

隐白129

太白129

阳陵泉和三阴交129

踝上横的四穴129

相对性灸穴129

脊中禁灸130

2.独创穴130

背部第一、二行130

膏肓下130

三、医案医话131

喘息131

受冷131

肠炎腹泻131

肩胛关节痛立愈记132

第八章 一九三五年笔记134

一、医理医论134

1.病因病机134

头之五行与五脏俞134

“小、肠属肾”之说134

太过和不及134

标本134

病气移动之顺逆134

2.诊断135

胸痛135

目疾135

发热时刻与五脏六腑的关系135

辨上、下午之热135

3.治疗135

昏睡135

夜间汗出过多136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36

郄门136

1.经穴释义与应用136

阴茎狗皮癣的名灸136

天枢之表里137

郄门137

里期门137

七门137

2.独创穴137

膈俞137

膀胱俞、小肠俞和上髎137

三、医案医话138

鼻疮138

鼻泪管闭塞138

食道狭窄138

咯血138

卒倒失神138

肋膜炎138

下腹部受寒138

十二指肠虫139

盗汗139

肾和大肠之针感139

寒和热139

第九章 一九三六年笔记140

一、医理医论140

1.病因病机140

经络的阴阳表里140

三阴交和三阳络140

顺逆正变140

标和本140

肾为五脏六腑之本140

2.治疗141

试治之验穴141

肺炎141

疳141

骨鲠入喉141

耳痛141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41

1.取穴方法141

背部之五柱141

2.经穴释义与应用142

一原、两岐、三大、四灵、五柱142

诸血证的要穴142

咯血142

衄血143

眼底出血143

齿槽出血143

咽喉出血143

胃出血143

肠出血143

血尿143

痔出血143

子宫出血143

外伤出血143

三脘和三焦143

曲泽143

阳关143

诸种疼痛的要穴144

头痛、偏头痛144

颜面神经痛144

耳痛144

咽喉痛144

齿痛144

胸痛144

乳房痛144

胃痛144

胁痛144

肋间神经痛144

胆石疝痛144

腹痛144

盲肠痛144

膀胱痛144

尿道痛144

痔痛145

寿命痛145

疝气痛145

睾丸痛145

坐骨神经痛145

膝痛145

跟骨痛145

拇指痛145

各种热病的要穴145

大热治法145

伤寒145

风邪145

肺炎145

间歇热145

微热145

流行性感冒145

麻疹145

伤食145

肋膜炎145

滑肉门145

肩井147

热府147

寒府147

孔最147

针感148

3.独创穴148

背部第一行148

三、医案医话148

脑贫血148

眩晕148

气厥149

眼病149

手足指趾痛149

产后瘀血149

第十章 一九三七年笔记150

一、医理医论150

病气的传变150

取穴之秘诀150

小儿病与命柱150

二、泽田派治病特效穴151

筋缩和巨阙151

八椎下151

三、医案医话151

泽田会记151

[附录]知热感度测定法针灸治疗学承澹宜先生序156

译者的话157

自序158

第一章 知热感度测定法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经络与疾病162

二、经络变动的意义162

第二节 测定方法163

一、操作步骤163

二、注意事项166

三、各指的测定167

四、无指者的测定169

五、背部俞穴的测定169

六、记录方法170

七、刺激量的计算法172

第三节 经穴新理论174

一、新经络174

二、新经穴(假定穴)174

第四节 关于指端以外皮肤面上的热感异常(特别是特殊经络)的观察175

一、绪言175

二、压痛点和知热感度的关系175

三、实验一176

四、实验二179

五、总结182

第二章 临床治验185

第一节 一穴治验例185

第二节 作者常用特效穴188

第三节 质疑问答190

第三章 知热感度测定法与天平现象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知热感度试验与疾病193

二、疼痛与天平现象193

第二节 临床治验196

第三节 吉田又治氏(群马)报告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