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牛区文化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牛区文化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2145742.jpg)
- 成都市金牛区文化志编纂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牛区文化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目录1
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3
凡例4
图考8
文化事业单位分布图8
图片8
大事记篇8
文化事业篇19
一、建国前的机构设置20
二、建国后的机构设置20
第一节 沿革20
第一章 文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和演变20
第二节 性质、任务23
第三节 干部职工队伍和经费23
第四节 下属机构和编制人员30
第二章 文化馆34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34
一、沿革34
二、性质、任务38
三、干部职工队伍39
一、民国时期42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4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3
第三节 馆办活动50
一、宣传活动50
二、群众文艺创作活动59
三、群众文艺表演活动59
四、开展“以文补文”活动62
五、举办农村音乐小学和青年业余艺术学校63
六、提高文化馆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63
第四节 组织辅导工作64
一、辅导的组织机构和对象 (64
二、辅导的内容和方法65
第五节 群众文化理论研究66
一、组织形式67
二、研究成果67
第六节 建筑、设备和经费68
一、建筑、设备68
二、经费69
第三章 图书馆70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70
一、沿革70
二、性质、任务73
三、干部职工队伍情况74
一、采集76
第二节 采集、编目和藏书76
二、编目78
三、藏书79
第三节 图书宣传和流通83
一、图书借阅83
二、辅导工作87
第四节 经费、建筑及设备91
一、经费情况91
二、建筑情况91
三、设备情况92
一、沿革93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93
第四章 文物保护管理所93
二、性质、任务95
三、干部职工队伍情况96
第二节 文物保护及管理100
一、文物保护100
二、文物管理104
第三节 名胜古迹112
一、风景名胜112
二、文物古迹118
第四节 近、现代史迹132
一、出土文物概况135
第五节 重要出土文物135
二、出国参展情况137
三、重要文物简介139
第六节 寺庙宫观毁损情况148
第七节 经费、建筑和设备152
一、经费情况152
二、建筑情况153
三、设备情况153
第五章 电影队、院154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154
一、沿革154
三、干部职工队伍情况157
二、性质、任务157
第二节 电影宣传工作160
第三节 电影放映情况161
第四节 建筑、设备165
一、建筑情况165
二、设备情况166
第六章 草堂影剧院167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167
一、沿革167
二、性质、任务169
三、干部职工队伍情况169
第二节 影剧宣传工作171
一、剧目宣传情况172
二、电影宣传情况172
第三节 影剧演出放映情况174
第四节 建筑、设备177
一、建筑情况177
二、设备情况177
第七章 电影公司178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178
一、沿革178
二、性质和任务178
三、干部职工队伍179
第二节 影片的发行和管理180
一、发行情况180
二、管理工作183
第三节 宣传工作186
一、宣传人员的配备及其措施186
二、美工、宣传人员的辅导、培训和评比186
第四节 建筑、设备187
一、建筑情况187
二、设备情况188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189
一、沿革189
第八章 群生川导剧团189
二、性质、任务191
三、干部职工队伍191
第二节 建团经过194
第三节 演出活动195
一、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演出196
二、送戏下乡、下厂到省外巡回演出196
三、参加汇演、调演、大赛和节庆演出199
四、辅导群众开展业余川剧活动200
第四节 表演艺术203
一、培养青少年演员203
三、剧团表演艺术特色205
二、组织演员学习表演艺术205
第五节 发掘、创新川剧传统剧目210
一、创新剧目210
二、传统剧目213
三、理论研究214
第六节 政治、生活215
第七节 建筑、设备217
第九章 文化站218
第一节 机构的建立和演变218
一、沿革218
二、性质、任务218
三、干部职工队伍219
第二节 文化站的活动224
一、培训、辅导225
二、发展、巩固文化室225
三、演出活动226
四、文艺创作活动228
五、体育活动230
六、时政定传活动230
第三节 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231
一、民间文艺231
二、民间工艺239
二、文化市场的管理245
第四节 社会文化管理245
一、文化市场的兴起245
三、乡村电影院和电影队247
第五节 建筑、设备248
第十章 党团组织24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49
第二节 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49
人物篇251
第一章 名人录252
第一节 解放前的名人252
一、文学家252
二、音乐史学家254
三、民间花卉艺人255
第二节 建国后的名人256
一、文学家256
二、美术家258
三、川剧表演艺术家259
四、名老艺人260
五、民间花卉艺人262
第二章 人名录263
第一节 文学作者263
第二节 美术书法作者267
一、美术作者267
二、书法作者270
三、篆刻作者271
四、根雕作者272
第三节 摄影作者272
第四节 文艺创作者、表演者、辅导者273
第五节 群众文化理论作者275
第六节 1980年~1990年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录276
一、国家级(含文化主管部门)276
二、省级(含文化主管部门)276
三、市级(含文化主管部门)276
四、区级(含文化主管部门)277
后记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