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学新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学新思](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189719.jpg)
- 龚鹏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83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儒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学新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儒家的饮馔政治学 1
(一)儒家所说的王道王制 1
(二)孟子论饮食口体之养 2
(三)饮食与儒家思维传统 6
(四)礼乐教化皆主于饮食 10
(五)由饮食观看儒道政论 12
(六)迈向生活儒学的重建 16
二 儒家的星象政治学 20
(一)为政拟喻于北辰 20
(二)以治历明时论政 21
(三)对天行的基本看法 23
(四)以北辰为中枢的天官体系 26
(五)以北辰为元一太极的思想 29
(六)北辰之作用在北斗 32
(七)斗建时节以正纲纪 36
(八)序天之道以立人极 39
(九)在政治与宗教之间 43
三 儒家的历数政治学 49
(一)推算即位年数 49
(二)由天命到定数 51
(三)推历数以知命 54
(四)孔子以历论政 55
(五)政治的历数学 58
(六)由卦推衍历数 61
四 儒家的圣典诠释学 63
(一)今文家遗说 63
(二)神秘的作者 65
(三)特殊的观点 68
(四)圣典解经学 71
(五)神圣的寓意 76
(六)文字的解读 80
(七)《春秋》之义例 86
(八)《春秋》之政略 90
五 儒家的性学与心性之学 96
(一)比德男女 96
(二)乐而不淫 99
(三)中和性学 103
(四)重德抑色 107
(五)禁欲爱主 109
(六)遏欲穷理 111
(七)不见可欲 114
(八)如好好色 117
(九)新的思路 122
六 儒家对法治社会的反省 125
(一)法治 125
(二)法不足以治 127
(三)法制之弊 133
(四)法治之思考 140
七 儒家丧失历史性的危机 144
(一)严男女之防 144
(二)明夷夏之分 147
(三)论士庶之别 149
(四)辨良贱之殊 151
(五)重尊卑之等 155
(六)见俗说之谬 157
(七)考船山之误 162
八 儒学经世的问题 166
(一)经世之弊 166
(二)儒者之迂 170
(三)复古之害 173
(四)思考之路 177
九 世俗化的儒家:王充 181
(一)重勘:怎样讨论王充 181
(二)颂汉:对时代的赞叹 182
(三)文儒:对士人的期许 185
(四)时命:士的时代苦闷 188
(五)干禄:运命说的重点 190
(六)才辩:《论衡》中的矛盾 195
(七)从俗:世俗化的哲学 198
(八)幸偶:从超越到偶俗 202
(九)圣王:命与国家权力 205
(十)商榷:重新理解王充 209
十 失落的儒学史:东晋名教论 216
(一)倡礼教以正风俗 217
(二)据儒学以议时政 222
(三)敦孝义而定制度 226
(四)转虚玄而重名教 230
(五)合仙佛以契周孔 235
十一 黄宗羲民本思想探赜 245
(一)证人书院之学风 245
(二)理学经世之传统 248
(三)蕺山论治之实况 252
(四)抑君申民之精神 255
(五)民本政治之民主 259
十二 论熊十力论张江陵 263
(一)以寄托论史 263
(二)历史的争辩 264
(三)熊氏张居正 267
(四)交光互摄的历史认知 271
(五)独裁的民主主义者 274
(六)公羊家的诠释路向 277
(七)时代感受与微辞比兴 281
(八)一个开放式的结论 284
十三 新儒家面对的处境与批评 286
(一)主流之外的儒家 286
(二)政治权威的护法 290
(三)形式主义的历史 294
(四)弄错靶位的射手 298
十四 存在的感受:新儒家的学术性格 303
(一)存在的感受 303
(二)生命的学问 306
(三)致曲以有诚 312
(四)异化的可能 319
十五 当代儒家与基督教的会通 326
(一)新的亲和关系 326
(二)儒耶亲和状态 328
(三)必然紧张关系 333
(四)调和会通之路 335
十六 生活儒学与人间佛教 339
(一)现代化情境中的儒家与佛家 339
(二)当代新儒家与佛教的渊源 342
(三)当代儒学发展的困境 344
(四)生活儒学的新路向 346
(五)儒学发展策略的反省 354
(六)生活儒学与人间佛教 357
十七 生活儒学的重建:对朱子的新解读 360
(一)未受重视的朱子礼学 360
(二)仁礼双彰——论仁心仁政 362
(三)据孟子以言王者之道 366
(四)王道以制民之产为先 371
(五)论礼制务酌古今之宜 377
(六)与胡五峰辩仁礼体用 385
(七)斟酌礼制与乡里自治 389
(八)生活儒学的重建之路 396
十八 儒学与儒教,文庙与武庙 400
(一)宜兰碧霞宫的例子 400
(二)礁溪协天庙的例子 408
(三)庙宇与教派的儒教功能 413
十九 韩儒李退溪政治思想商兑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