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肾脏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肾脏病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189259.jpg)
- 沈庆法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1036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256页
- 文件大小:644MB
- 文件页数:1277页
- 主题词:肾病(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肾脏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医论治篇2
卷一 基础理论2
第一章 概论2
第一节 中医对肾与肾脏的认识2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4
第三节 中医肾脏病学理论的特点5
第四节 研究中医肾脏病学的重要意义6
第二章 肾藏象学说7
第一节 肾藏象的解剖基础及含义7
第二节 肾藏精10
第三节 肾主水液15
第四节 肾主纳气20
第五节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25
第六节 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31
第七节 肾与其他脏腑组织的关系37
第八节 肾与脑48
第九节 肾与运气49
卷二 现代研究52
第一章 病理研究52
第一节 湿热52
第二节 瘀血62
第三节 毒邪71
第四节 痰浊80
第五节 风邪83
第六节 药毒87
第七节 肾虚93
第二章 治法研究105
第一节 补益法105
第二节 益肾法109
第三节 活血法117
第四节 利湿法125
第五节 发散法129
第六节 解毒法132
第七节 清热法139
第八节 固涩法141
第九节 泻下法145
卷三 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153
第一章 水肿153
第一节 病因病机153
第二节 诊断要点154
第三节 类证鉴别154
第四节 辨证论治154
第五节 其他疗法156
第二章 关格157
第一节 病因病机157
第二节 诊断要点159
第三节 类证鉴别159
第四节 辨证论治159
第五节 其他疗法163
第三章 癃闭165
第一节 病因病机165
第二节 诊断要点166
第三节 类证鉴别166
第四节 辨证论治167
第五节 其他疗法168
第四章 淋证170
第一节 病因病机170
第二节 诊断要点172
第三节 类证鉴别172
第四节 辨证论治172
第五节 其他疗法176
第五章 尿血178
第一节 病因病机178
第二节 诊断要点180
第三节 类证鉴别180
第四节 辨证论治180
第五节 其他疗法182
第六章 腰痛184
第一节 病因病机184
第二节 诊断要点186
第三节 类证鉴别186
第四节 辨证论治186
第五节 其他疗法188
第七章 肾劳190
第一节 病因病机190
第二节 诊断要点191
第三节 类证鉴别191
第四节 辨证论治191
第五节 其他疗法193
第八章 遗尿194
第一节 病因病机194
第二节 诊断要点194
第三节 类证鉴别194
第四节 辨证论治195
第五节 其他疗法195
第九章 尿浊197
第一节 病因病机197
第二节 诊断要点197
第三节 类证鉴别198
第四节 辨证论治198
第五节 其他疗法199
第十章 耳鸣、耳聋200
第一节 病因病机200
第二节 诊断要点201
第三节 类证鉴别201
第四节 辨证论治201
第五节 其他疗法202
临床应用篇206
卷四 临床基础206
第一章 肾脏病常用中医诊断206
第一节 望诊206
第二节 闻诊212
第三节 问诊214
第四节 切诊218
第二章 肾脏病常用西医诊断221
第一节 尿液检查221
第二节 尿液的特殊检查228
第三节 肾功能测定232
第四节 肾脏免疫功能检查237
第五节 水电解质测定242
第六节 肾脏病影像诊断248
第七节 内分泌功能检查257
第八节 肾脏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260
第九节 肾脏病病理学检查266
第三章 肾脏病常见症状学273
第一节 少尿、无尿273
第二节 多尿275
第三节 膀胱刺激症276
第四节 尿潴留279
第五节 肾性高血压280
第六节 肾性贫血283
第七节 蛋白尿285
第八节 血尿288
第九节 白细胞尿291
第十节 肾区痛与肾绞痛292
第四章 肾脏病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294
第一节 肾脏病的病史采集294
第二节 肾脏病的体格检查297
第三节 肾脏病的诊断方法297
第四节 肾脏病的鉴别诊断299
卷五 临床治疗303
第一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03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303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09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315
第四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326
第五节 IgA肾病331
第六节 肾病综合征339
附1.膜性肾病348
附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53
附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356
第二章 继发于全身疾病的肾损害363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肾损害363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363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肾炎371
第三节 系统性硬皮病肾病378
第四节 干燥综合征肾损害386
肝脏疾病所致肾损害393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93
第六节 肝肾综合征399
代谢性疾病所致肾损害404
第七节 糖尿病肾病404
第八节 肾淀粉样变412
第九节 高钙血症肾病419
第十节 低钾血症肾病427
心脏疾病与肾损害431
第十一节 心力衰竭肾损害431
第三章 肾小管-间质疾病436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436
第二节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443
第三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453
第四节 肾性尿崩症463
第五节 尿酸性肾病470
第四章 感染性肾脏病477
第一节 尿路感染477
第二节 慢性肾盂肾炎484
第三节 肾结核497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与肾病504
第五章 梗阻性肾病与结石514
第一节 梗阻性肾病514
第二节 尿路结石520
第六章 肾血管疾病526
第一节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526
第二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532
第三节 肾静脉血栓形成544
第七章 中毒性肾脏病549
第一节 镇痛剂肾病549
第二节 抗生素性肾损害555
第三节 马兜铃酸肾病565
第四节 重金属中毒性肾病576
第八章 肾脏肿瘤589
第一节 肾癌589
第二节 肾盂癌595
第三节 肾囊肿599
第九章 肾衰竭604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604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616
附1.腹膜透析627
附2.血液透析635
附3.肾移植665
古今方药篇680
卷六 常用中药680
第一章 补虚药680
人参680
黄芪681
白术682
山药682
鹿茸683
淫羊藿683
补骨脂684
肉苁蓉684
菟丝子685
杜仲685
冬虫夏草685
紫河车686
当归687
熟地687
白芍688
何首乌688
阿胶688
枸杞子689
女贞子689
第二章 活血化瘀药692
川芎692
丹参692
红花693
桃仁693
益母草694
鸡血藤694
莪术695
水蛭695
第三章 止血药698
小蓟698
白茅根698
三七698
茜草699
蒲黄699
第四章 利水渗湿药701
茯苓701
薏苡仁701
猪苓702
泽泻702
车前子702
金钱草703
第五章 清热药704
半边莲704
白花蛇舌草704
牡丹皮704
连翘705
知母705
夏枯草706
青蒿706
鱼腥草706
板蓝根707
青黛708
决明子708
黄芩709
黄连709
黄柏710
第六章 泻下药713
大黄713
芒硝714
商陆714
第七章 祛风湿药715
雷公藤715
第八章 收涩药716
五味子716
金樱子716
莲子717
芡实717
第九章 安神药718
柏子仁718
第十章 温里药719
小茴香719
肉桂719
第十一章 熄风止痉药721
天麻721
地龙722
僵蚕722
全蝎723
第十二章 消食药725
山楂725
麦芽725
神曲726
第十三章 解表药727
麻黄727
桂枝727
紫苏728
荆芥728
防风729
细辛729
牛蒡子730
蝉蜕730
柴胡731
浮萍731
第十四章 化痰药734
前胡734
第十五章 肾毒性中药735
山慈姑735
木通735
牵牛子737
苍耳子738
川乌739
蜈蚣739
防己740
斑蝥741
第十六章 中药现代制剂744
雷公藤系列制剂744
昆明山海棠片745
黄葵胶囊746
保肾康746
金水宝胶囊747
百令胶囊749
卷七 常用古方752
第一章 解表剂752
升降散752
桂枝汤752
银翘散753
麻黄汤75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754
麻黄细辛附子汤754
越婢汤755
第二章 泻下剂757
大承气汤757
大黄附子汤757
舟车丸758
桃核承气汤758
温脾汤758
疏凿饮子759
第三章 清热剂761
二妙散761
五味消毒饮761
玉女煎761
龙胆泻肝汤762
四妙勇安汤762
白虎加人参汤762
当归贝母苦参丸763
竹叶石膏汤763
黄连解毒汤763
清营汤764
清心莲子饮764
清瘟败毒饮765
葛根芩连汤765
犀角地黄汤765
第四章 补益剂767
二至丸767
大补元煎767
大补阴丸767
无比山药丸768
五子衍宗丸768
六味地黄丸769
玉屏风散769
左归丸770
右归丸770
归脾汤771
四物汤771
四君子汤772
生脉散772
杞菊地黄丸773
补中益气汤773
知柏地黄丸773
肾气丸774
参苓白术散774
济生肾气丸775
理中丸775
第五章 固涩剂778
水陆二仙丹778
四神丸778
桑螵蛸散779
第六章 和解理气剂780
小柴胡汤780
天台乌药散780
四逆散781
半夏泻心汤781
沉香散782
逍遥散782
越鞠丸782
第七章 理血剂784
下瘀血汤784
大黄?虫丸784
小蓟饮子785
当归芍药散785
当归补血汤786
血府逐瘀汤786
补阳还五汤787
桂枝茯苓丸787
桃红四物汤788
第八章 祛湿剂790
八正散790
三仁汤790
五皮饮790
五苓散791
甘露消毒丹791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792
半夏白术天麻汤792
石韦散792
导赤散792
导水茯苓汤793
防己黄芪汤793
鸡鸣散794
苓桂术甘汤794
实脾饮794
胃苓汤795
真武汤795
瓜蒌瞿麦丸796
柴苓汤796
黄芩滑石汤797
黄连温胆汤797
萆薢分清饮798
猪苓汤798
藿香正气散799
藿朴夏苓汤799
卷八 现代验方802
第一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验方802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验方802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验方807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验方808
第四节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验方823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验方825
第六节 IgA肾病验方831
第二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验方835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验方835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验方836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验方840
第四节 乙肝相关性肾炎验方850
第五节 尿酸性肾病验方850
第三章 感染性肾脏疾病验方853
第一节 尿路感染验方853
第二节 肾盂肾炎验方859
第四章 梗阻性肾病验方865
第一节 泌尿系结石验方865
第二节 肾脏囊肿验方876
第五章 肾脏肿瘤验方878
第六章 间质性肾病验方881
第七章 肾衰竭验方882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验方882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验方882
专家经验篇894
卷九 著名中医肾脏病专家经验894
邹云翔894
童少伯900
徐嵩年903
吕承全908
张琪921
张镜人931
刘锐936
叶景华945
时振声949
陈梅芳954
刘宝厚958
叶任高962
吕仁和976
于家菊983
王永钧990
卷十 著名中医专家治疗肾脏病经验995
施今墨995
叶熙春997
蒲辅周999
李斯炽1003
岳美中1005
赵锡武1007
李聪甫1009
马莲湘1011
李丹初1012
姜春华1015
赵棻1017
邱茂良1018
赵金铎1022
张沛虬1024
邓铁涛1025
朱良春1030
傅灿冰1034
赵绍琴1036
吴翰香1043
董建华1045
班秀文1048
颜德馨1050
何任1053
焦树德1055
路志正1057
李寿山1060
章真如1062
林鹤和1067
李今庸1069
任继学1075
刘志明1078
周仲瑛1080
杜雨茂1085
科研方法篇1090
卷十一 思路方法1090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研究方法1090
第一节 感性认识法1090
第二节 理性认识法1092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研究的程序1095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选题1095
第二节 研究课题的要求1097
卷十二 研究手段1100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的实验设计1100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制作1103
第一节 动物模型制作的要求1103
第二节 常用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1104
第三章 中医肾脏病研究设计方法应用1132
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原则1132
第二节 设计方法1133
第三节 设计中常见的错误1134
卷十三 临床总结1136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临床总结选题1136
第一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总结步骤1136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总结要求1137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的临床研究1139
第一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的思路1139
第二节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141
第三节 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的现状、对策与展望1142
卷十四 研究内容1145
第一章 中医肾脏病“证”的研究1145
第一节 “证”本质研究1145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证候规范和标准的研究1146
第二章 中医肾脏病治法研究1155
第一节 中医肾脏病治法的确立原则1155
第二节 中医肾脏病治法的临床应用1157
第三章 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1160
第一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要求1160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1164
第四章 循证医学与中医肾脏病1166
第一节 概念1166
第二节 证据1166
第三节 应用1173
发展思考篇1178
卷十五 中医肾脏病学科现状1178
第一章 国内部分1178
第一节 肾脏病学科发展1178
第二节 学术进展1185
第二章 国外部分1198
第一节 临床研究1198
第二节 实验研究1198
第三节 其他研究1200
卷十六 中医肾脏病学科发展思考1203
第一章 存在问题1203
第二章 学科发展方向及思考1205
附篇1210
卷十七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介绍1210
历次学术交流会议回顾1210
中医肾脏病专病《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1215
肾病分会主要会员单位介绍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