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阳高县土壤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阳高县土壤志
  • 阳高县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页
  • 文件大小:440MB
  • 文件页数: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阳高县土壤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地理环境及社经概况1

一、地理环境1

二、社经概况1

(一)行政区划1

(二)土地利用现状1

(三)农、林、牧生产情况4

(四)农作物结构及施肥情况4

(五)农业机械化情况5

第二章 自然条件及成土因素7

一、气候7

(一)气候条件7

(二)地形及其自然植被18

(一)地质构造18

二、地形地貌与自然植被18

(二)气候与土壤18

(三)地形与土壤21

(四)生物与土壤21

三、成土母岩与土壤母质22

(一)成土母岩22

(二)土壤母质23

(三)母质与土壤25

四、水文25

(一)水文与河流25

(二)水文与土壤27

五、农业生产活动及时间因素27

(一)农业生产活动与土壤27

(二)时间因素与土壤29

(一)土壤分类的原则和依据31

一、土壤分类31

第三章 土壤分类及分布规律31

(二)土壤命名的方法33

(三)土壤分类系统33

二、土壤分布规律44

(一)山地土壤44

(二)地带性土壤44

(三)隐域性土壤44

第四章 各类土壤形态特征45

一、山地草甸土45

二、黑钙土46

(一)山地淋溶黑钙土46

(二)山地黑钙土47

三、栗钙土48

(一)山地栗钙土48

(二)粗骨性栗钙土51

(三)栗钙土性土52

(四)栗钙土55

(五)碱化栗钙土57

四、草甸土58

(一)栗钙土化草甸土59

(二)草甸土59

(三)本县盐渍土区基本状况60

(四)本县盐渍土壤形成的条件60

1.气候条件的影响61

2.地形条件的影响61

3.地下水条件的影响61

4.土壤质地与结构的影响62

5.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62

(五)盐碱在土体中的分布情况和移动规律62

1.地下水的类型及分布63

(六)盐渍化土壤的类型63

2.盐渍土的分类64

(七)硫酸盐盐化草甸土67

(八)氯化物盐化草甸土69

(九)苏打盐化草甸土70

(十)混合盐化草甸土75

(十一)沼泽化草甸土77

(十二)碱化草甸土78

五、盐土80

土壤典型剖面形态特征及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82

第五章 土壤理化性状及其评价183

一、土壤化学性质与评价183

(一)土壤养分含量概况183

(三)不同成土母质与土壤养分187

(四)不同土壤类型与土壤养分187

(二)不同地貌类型与土壤养分187

(五)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壤养分194

(六)不同土体构型与土壤养分194

(七)深层土壤与养分状况194

(八)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194

(九)化肥施用量与作物产量195

二、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及其评价201

(一)土壤质地201

(二)土壤结构201

(三)土体构型202

(四)土壤容重与孔隙度203

三、土壤培肥203

(一)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料203

(二)因土施肥,氮磷配合204

(一)土地利用现状209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209

第六章 土壤资源的综合评价209

(二)存在问题210

(三)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211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和依据212

三、土壤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213

(一)评价项目的选择213

(二) 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步骤213

(三)土壤资源评价结果215

四、土壤资源评价结果概述216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221

一、分区的原则和依据221

二、分区的任务和要求221

三、改良利用分区方案222

(二)低山发展林牧药粮改土区223

(一)中山发展牧草改土区223

四、改良利用分区概述223

(三)黄土丘陵水土保持综合利用改土区229

(四)洪积扇发展果粮改土区230

(五)平川发展园田化林木更新改土区230

(六)平川盐碱低洼地发展粮田林牧综合改土区232

第八章 土壤改良与培肥235

一、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235

二、加强旱作农业,改良旱薄土地236

三、综合治理,改良盐碱地239

四、高产土壤的管理与培肥241

五、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243

附录:246

一、农化样品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汇总表246

二、典型剖面样品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汇总表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