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奥运交通规划:研究报告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奥运交通规划:研究报告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北京奥运交通所面临的挑战1
1.1 前言1
1.2 奥运交通特点1
1.3 目标及承诺2
1.3.1 国际奥委会对于奥运会交通的要求2
1.3.2 北京市对奥运交通的承诺3
1.4 北京奥运场馆分布4
1.5 北京交通现状4
1.5.1 私人机动车增长迅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4
1.5.2 北京城区道路网拥堵严重6
1.5.3 亚运村周边路网拥堵严重7
1.5.4 公共交通发展迟缓8
1.6 北京奥运期间交通面临问题及应对思路9
1.7 奥运场馆区面临的交通问题及应对思路11
1.8 面对挑战的宏观策略13
第二章 以往奥运会经验与教训15
2.1 历届奥运会概况介绍15
2.2 组织机构介绍18
2.3 信息发布系统23
2.4 交通需求管理24
2.5 奥运大家庭成员交通组织25
2.5.1 专用线路26
2.5.2 专用车辆27
2.6 普通观众的出行交通组织及公交系统30
2.6.1 奥运公交服务体系的构成30
2.6.2 司机志愿者招募、培训,车辆征集及调用30
2.6.3 线路调整31
2.6.4 常规公交和穿梭服务的有机结合31
2.6.5 采取多种公交优先措施32
2.6.6 设置公交调度或服务中心32
2.6.7 由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公交组合32
2.6.8 成功的轨道公交服务33
2.7 停车问题的解决33
2.7.1 合理设置停车场及停车换乘点33
2.7.2 设立停车换乘服务33
2.7.3 开辟专用停车场,集中停放公共服务车辆34
2.7.4 设置应急的停车场34
2.8 应急交通管理34
2.9 智能交通系统36
2.10 物流系统规划37
第三章 奥运交通组织规划的目标、内容、主要策略及流程39
3.1 奥运交通的服务对象39
3.2 奥运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39
3.3 奥运交通规划原则40
3.4 奥运交通规划要求40
3.4.1 交通组织规划的一般要求40
3.4.2 奥运交通组织规划的特殊要求41
3.5 奥运交通规划内容41
3.6 奥运交通规划主要策略42
3.7 奥运交通规划过程42
3.7.1 第一阶段方案规划43
3.7.2 第二阶段方案分析43
3.7.3 第三阶段方案决策43
3.7.4 第四阶段赛前演练及测试44
3.7.5 第五阶段赛时监测及赛后评价44
3.8 奥运交通组织规划时间安排45
第四章 奥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7
4.1 城际交通(城市对外交通)47
4.1.1 民航47
4.1.2 铁路49
4.1.3 公路50
4.2 市内交通51
4.2.1 城市路网建设51
4.2.2 轨道交通网络52
4.2.3 地面公交系统54
4.2.4 枢纽站55
4.2.5 停车系统55
4.3 奥运场馆交通设施建设56
4.3.1 场馆周边新建交通设施56
4.3.2 场馆区其他设施的建设56
第五章 奥运需求预测59
5.1 奥运需求预测流程59
5.2 场馆座位及比赛安排59
5.3 奥运交通组成及人数车辆预测62
5.4 高峰日奥运交通组成及人数预测64
5.5 奥运观众分布预测65
5.5.1 观众客流分析预测及交通方式划分流程65
5.5.2 观众来源及量化分析65
5.5.3 外国观众和国内外地观众交通分布及方式分析66
5.5.4 北京城区观众交通分布67
5.5.5 北京郊区观众交通分布69
5.5.6 观众及各场馆交通方式分析69
5.6 场馆停车需求预测70
第六章 奥运交通战略规划73
6.1 奥运交通可达性规划73
6.1.1 奥运交通可达性影响因素73
6.1.2 机动性对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及相应改善策略73
6.1.3 土地使用对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及土地使用规划75
6.1.4 提高奥运交通可达性措施总结76
6.2 奥运交通系统安全及应变性规划76
6.2.1 交通系统应变性定义76
6.2.2 增加系统安全性及应变性的原则77
6.2.3 增加系统安全性及应变性的具体措施78
6.3 奥运交通公平性规划79
6.4 奥运交通绿色及可持续规划79
第七章 面向用户的奥运交通组织体系及组织方案81
7.1 各类人员优先级及服务要求81
7.2 面向对象的交通体系81
7.3 奥运参与者的交通组织方案82
7.3.1 运动员及带队官员交通系统82
7.3.2 媒体交通服务系统83
7.3.3 裁判员交通系统84
7.3.4 IOCIFNOC成员及贵宾的小汽车交通服务系统85
7.3.5 赞助商的交通服务系统86
7.3.6 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交通服务系统87
7.3.7 持票观众的交通服务系统87
7.4 各个交通服务系统运行保障信息及管理服务内容88
第八章 奥运公共交通系统规划91
8.1 奥运公交系统构成方式91
8.2 奥运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原则91
8.3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内容91
8.4 以轨道为主体的奥运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92
8.4.1 轨道交通的对外衔接93
8.4.2 轨道交通的市内衔接96
8.4.3 日常快速公交系统98
8.4.4 奥运公园周边穿梭巴士点的设置99
第九章 奥运场馆交通组织系统101
9.1 奥运场馆交通组织原则101
9.2 场馆交通服务主要内容101
9.3 场馆服务部门及负责工作分类101
9.4 奥运交通许可系统概述102
9.4.1 许可系统主要服务内容102
9.4.2 许可证的种类及适用对象102
9.5 奥运公园交通组织原则及方案102
9.5.1 奥林匹克公园的外围巴士站点与中心区的连接102
9.5.2 穿梭巴士专线的设定103
9.5.3 停车管制区和驶入管制区的划分104
9.5.4 车辆通行证检查站、安检点的设置104
9.5.5 公交终点站和停靠站的设置104
9.5.6 终点站的车辆到达和发车的站台设计104
9.5.7 中心区小公交的停靠站设置104
9.5.8 轨道站点的直接使用104
9.5.9 奥林匹克公园环线的设计107
9.5.10 高级别服务对象的交通组织108
9.5.11 媒体车辆的交通组织109
9.5.12 裁判员和运动员的交通组织110
9.5.13 普通观众和游客的交通组织110
9.5.14 散场时的人员组织110
9.5.15 场馆进出口的安排110
9.5.16 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关系110
9.6 奥运公园穿梭巴士数量及停车位预测111
9.6.1 奥运公园外围不同穿梭巴士换乘点的客流预测111
9.6.2 奥运公园穿梭巴士终点站停车需求预测112
第十章 奥运交通管理规划115
10.1 奥运交通管理中心指责及构成115
10.1.1 主要职责115
10.1.2 协作部门115
10.1.3 下属分支机构116
10.2 设立奥运交通专用道路117
10.3 进行必要的道路限用措施117
10.4 采用交通分离措施117
10.4.1 不同人员的交通方式分离118
10.4.2 客货分离118
10.4.3 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分离118
10.4.4 交通流向分离118
10.5 停车管理118
10.6 完善交通管理基本设施建设119
10.7 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119
第十一章 奥运需求管理策略及方案121
11.1 赛前需求管理121
11.1.1 赛前交通需求管理必要性分析121
11.1.2 赛前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简述122
11.1.3 赛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及方案124
11.1.4 赛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效果分析125
11.2 赛时需求管理策略与方案127
11.2.1 赛时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原则127
11.2.2 赛时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目标127
11.2.3 赛时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及方案127
11.2.4 日常出行需求管理127
11.2.5 奥运出行需求管理131
第十二章 奥运路网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理论和方法133
12.1 奥运路网分析的层次性133
12.2 奥运路网交通运行状态评价内容133
12.3 奥运路网交通运行状态评价134
12.3.1 交通预测模型134
12.3.2 交通数据调查136
12.3.3 预测期及最不利时段分析137
12.3.4 奥林匹克公园区域的交通负荷及评价139
12.3.5 奥林匹克专用道交通负荷及评价139
12.3.6 城市路网背景交通负荷及评价143
第十三章 交通应急及安全系统145
13.1 系统目标145
13.2 奥运期间紧急事件类别145
13.3 紧急事件下的交通保障及措施145
13.3.1 交通基础设施保障145
13.3.2 紧急救援车辆的保障146
13.3.3 奥运交通应急线路的保障146
13.3.4 救援人员保障146
13.3.5 组织机构保障147
13.3.6 采取预防措施148
13.3.7 行人或驾驶员短期心理恢复148
13.3.8 借助以ITS为基础的紧急事件管理系统148
13.4 紧急事件处理流程149
13.4.1 交通阻塞149
13.4.2 轻微交通事故150
13.4.3 严重交通事故150
13.4.4 奥运车辆故障150
13.4.5 奥运场馆火灾或爆炸151
第十四章 奥运物流规划153
14.1 必要性分析153
14.2 规划目标153
14.3 规划原则154
14.4 奥运物流需求分析154
14.4.1 物流系统划分155
14.4.2 物品种类划分155
14.4.3 奥运会货运特征分析157
14.4.4 奥运会货运服务对象159
14.4.5 奥运物流需求分析159
14.5 北京市及奥运场区物流现状分析160
14.5.1 北京市物流现状分析160
14.5.2 奥林匹克公园地区物流现状分析162
14.6 物流系统规划164
14.6.1 物流节点规划164
14.6.2 配送中心规划166
14.7 物流配送系统规划167
14.7.1 配送道路167
14.7.2 配送模式172
14.8 物流交通组织管理173
14.8.1 时间安排173
14.8.2 车辆管理173
14.9 奥运物流信息平台规划173
14.10 结语175
第十五章 交通信息发布177
15.1 面向奥林匹克家庭的信息发布177
15.1.1 规划目标177
15.1.2 面向群体177
15.1.3 赛前信息发布178
15.1.4 赛时信息发布178
15.2 公众信息发布178
15.2.1 规划目标178
15.2.2 面向群体179
15.2.3 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179
第十六章 奥运交通规划的公众参与与透明性181
16.1 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181
16.2 奥运交通规划公众参与机构及相关活动182
16.3 提高公众参与合理性的措施182
第十七章 奥运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185
17.1 奥运区域的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185
17.2 赛后交通设施的可持续利用185
17.2.1 道路设施186
17.2.2 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赛后利用186
17.3 交通政策的可延续性188
第十八章 结语—北京交通战略模式选择与奥运基本对策189
18.1 综合交通战略模式189
18.2 奥运交通应对政策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