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3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良贵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市:四川民族出版社
- ISBN:754092756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3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2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
二、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4
三、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8
四、哲学基本问题9
五、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2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2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5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28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32
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3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3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3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3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40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42
第五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45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45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4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5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1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51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8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9
第二节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62
一、实践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62
二、实践的结构和功能65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69
四、人把握物质世界的主要实践环节72
五、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74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6
一、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7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82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86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89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90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90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93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98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00
一、对立统一规律100
二、质量互变规律11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22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127
一、现象和本质127
二、内容和形式128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131
四、原因和结果134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135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39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140
一、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40
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143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147
一、认识的基本形式147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8
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53
四、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54
五、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57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159
一、真理及其基本属性159
二、真理的发展途径162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166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69
一、哲学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工作方法169
二、辩证思维方法171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78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9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79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181
三、唯物史观的创立182
四、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一个统一整体186
第二节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187
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187
二、劳动是连接社会和自然的纽带189
三、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189
第三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192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92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96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98
四、交往实践与经济全球化199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204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04
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5
三、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206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209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要素210
一、生产力及其要素210
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和类型214
三、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216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与要素219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219
二、国家的实质、职能和类型219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与要素223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23
二、意识形态结构及社会功能224
三、文化的本质和功能228
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29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232
一、文明的含义与要素232
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协调发展232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235
第一节 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36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36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38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241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41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5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49
四、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55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262
一、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活动262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65
三、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70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273
第一节 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73
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273
二、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75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278
一、人的本质278
二、人的价值281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287
一、自由与必然及其辩证关系287
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290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293
后记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