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概念、策略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概念、策略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31992491.jpg)
- (美)M.F.凯里,C.L.皮得森,S.T.斯梅尔著;王进科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7486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91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生命科学-实验-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概念、策略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哺乳动物细胞转录调控入门1
引言和概述1
全基因组方法小结3
染色质和通用转录机器5
染色质结构和组织5
染色质修饰8
染色质重塑12
通用转录机器17
调控区的组织18
基础转录复合物的组装和起始25
调解因子28
TFIID和TAF29
活化和抑制31
基因活化31
转录起始期间的染色质修饰和重塑32
通用机器募集的一种模式34
聚合酶Ⅱ延伸的初始阶段35
聚合酶Ⅱ在基因内遭遇核小体37
转录的沉默或抑制39
结语45
参考文献46
2 初始策略性问题55
引言和概述55
实验策略56
新转录因子的表征方法56
分析新基因的调控60
专题2.1核连缀转录分析63
考虑达到明确目标所需的时间投入和资源64
确定项目目标65
评估分析的可行性66
启动对新基因的综合转录调控分析68
技术70
方案2.1核连缀分析70
参考文献77
3 转录起始位点的定位79
引言和概述79
实验策略82
初步考虑82
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84
专题3.1帽子依赖性RACE程序85
引物延伸87
专题3.2引物延伸87
RNase保护法91
专题3.3 RNase保护92
S1核酸酶分析94
专题3.4核酸酶保护95
专题3.5内含子对起始位点定位结果解释的影响96
技术98
方案3.1引物延伸分析98
方案3.2RNase保护分析106
参考文献113
4 启动子分析的功能性分析方法116
引言和概述116
实验策略119
选择分析方法: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119
瞬时转染分析127
专题4.1常用的转染方法128
专题4.2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130
专题4.3 CAT报告基因分析131
专题4.4 LacZ、SEAP和GFP报告基因分析法133
专题4.5瞬时转染细胞的分离134
通过染色体整合的稳定转染分析139
专题4.6有复制能力的载体141
技术147
哺乳动物细胞的常用转染方法147
方案4.1 3T3成纤维细胞的磷酸钙转染148
方案4.2淋巴细胞系的DEAE-葡聚糖转染150
方案4.3 RAW264.7巨噬细胞的电穿孔转染152
方案4.1~4.3的附加说明155
方案4.4萤光素酶分析156
方案4.5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分析158
方案4.6 β-半乳糖苷酶分析161
参考文献163
5 远程控制区的鉴定和分析169
引言和概述169
专题5.1 DNase I高敏感性分析173
实验策略176
DNase I高敏感性176
基质附着区的鉴定180
专题5.2鉴定MAR的方法180
鉴定远程控制区的功能性方法182
表征远程控制区的功能性分析方法187
参考文献191
6 鉴定控制区内的顺式作用DNA元件197
引言和概述197
实验策略199
通过综合性突变体分析鉴定控制元件199
综合性分析的策略200
来自综合性突变体分析与系统发生分析比较的深刻见解213
参考文献215
7 鉴定DNA结合蛋白及其基因217
引言和概述217
鉴定DNA结合蛋白的实验策略219
数据库方法219
用于粗制细胞裂解物的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发展222
专题7.1假设EMSA结果229
克隆和鉴定编码DNA结合蛋白基因的实验策略236
专题7.2通过蛋白质纯化克隆237
通过蛋白质纯化和肽序列分析进行克隆239
其他克隆方法242
参考文献246
8 确认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功能相关性249
引言和概述249
实验策略252
染色质免疫沉淀252
通过基因破坏或RNA干扰的功能缺失研究254
体外蛋白质-DNA复合物的丰度257
DNA结合蛋白和靶基因的相对表达模式258
蛋白质结合所需核苷酸和调控元件活性所需核苷酸之间的相关性260
DNA结合蛋白的过量表达对报告基因或内源基因的反式激活261
与相邻控制元件结合的蛋白质间的协作结合和协同效应262
基因组足迹模式和体外足迹模式的比较264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相对亲和力265
显性失活突变体267
体外转录策略270
改变特异性实验272
参考文献274
9 内源性控制区的体内分析279
引言和概述280
实验策略281
染色质免疫沉淀281
DamID283
DNase I和DMS基因组足迹285
专题9.1连接介导PCR286
高锰酸钾基因组足迹289
核小体存在和定位的Southern印迹分析289
专题9. 2通过MNase-Southern印迹分析进行核小体定位的低分辨率分析291
监测核小体存在和定位的LM-PCR、PCR及ChIP策略292
用于分析核小体重塑的体内方法的概述295
DNase I高敏感性监测核小体重塑295
用于监测核小体重塑的MNase方法296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及性分析297
专题9.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及性-LM-PCR分析300
染色质构象捕获303
DNA甲基化305
技术306
方案9.1 MNase-Southern印迹分析306
方案9.2 LM-PCR方法316
方案9.3染色质免疫沉淀333
参考文献340
10 鉴定和表征转录调控因子的结构域348
引言和概述349
实验策略:定义结构域349
功能结构域的鉴定349
专题10.1结构域的计算分析350
基本突变原理352
专题10.2表达系统352
专题10.3标签识别与检测的通用方法355
序列特异性调控因子的结构域359
分离序列特异性调控因子的DNA结合和激活/抑制结构域360
专题10.4 VP16激活结构域:个案研究363
专题10.5 GAL4:个案研究364
专题10.6 KRAB抑制结构域:个案研究366
细分DNA识别亚结构域和寡聚化亚结构域369
概念和策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370
共激活因子和共抑制因子的分离及克隆370
研究激活结构域与共激活因子相互作用的方法371
通过亲和层析研究激活/抑制结构域与其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372
改变特异性遗传系统374
通用转录机器的结构-功能分析377
共激活因子的分析379
技术383
方案10.1 PCR介导的定点突变383
参考文献389
11 DNA的调控性转录因子结合398
引言和概述398
实验策略401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般理论和实例401
专题11.1 Kd情况的例子413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及建模415
专题11.2 SAAB分析418
专题11.3 DNase I足迹和外切核酸酶足迹420
专题11.4用于小沟相互作用的化学探针423
启动子特异性多组分核蛋白复合物的分析432
技术439
方案11.1 DNase I足迹439
方案11.2羟自由基足迹448
方案11.3磷酸乙基化干扰分析452
方案11.4甲基化干扰分析455
方案11.5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461
方案11.6 32P末端标记DNA片段的准备465
参考文献470
12 体外转录和起始前复合物组装477
引言和概述478
实验策略481
提取物的制备481
转录分析484
专题12.1测定体外转录的方法485
分级分离的系统490
专题12.2纯化的转录因子493
基本起始前复合物的形成496
开放复合物的形成、起始和启动子逃脱508
活化复合物在启动子上的组装513
技术521
核提取物制备:概述521
方案12.1 Dignam和Roeder核提取物522
方案12.2使用HeLa细胞提取物和引物延伸的体外转录526
方案12.3使用HeLa细胞核提取物的无G序列盒体外转录533
共激活因子的纯化(方案12.4和方案12.5)537
方案12.4表位标记TFIID的纯化537
方案12.5从表达FLAG标记调解因子亚基的HeLa细胞系中纯化调解因子543
方案12.6固定化模板分析547
方案12.7 Pol II开放复合物的高锰酸钾探测556
方案12.8 DNA结合TFIID的镁-琼脂糖EMSA561
参考文献566
13 体外研究染色质动力学:染色质组装、重塑和转录588
引言和概述588
实验策略589
用于组装染色质的策略589
专题13.1DNA模板和重建方法对阵列内核小体定位的影响592
组蛋白来源595
染色质重建的生化表征598
专题13.2核小体阵列的MNase分析603
专题13.3核小体阵列的EcoRI酶切分析605
体外测验组蛋白修饰作用策略606
染色质重塑/修饰酶的分析610
以染色质模板进行体外转录619
技术621
方案13.1鸡红细胞组蛋白八聚体制备621
方案13.2核小体的盐梯度透析重建632
方案13.3利用重组的果蝇ACF和NAP1重建核小体阵列637
参考文献650
附录:注意事项659
索引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