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病学理论与实践 中医药 研究生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温病学理论与实践 中医药 研究生 第2版
  • 谷晓红,杨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3148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病学理论与实践 中医药 研究生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温病学理论研究1

导论1

一、温病学的学科特点与地位1

二、温病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5

第一章 温病病因与发病学说7

第一节 六淫病因学说7

一、六淫的概念及其源流7

二、六淫的主要致病特点8

第二节 疠气病因学说9

一、疠气的概念及其源流9

二、疠气的主要致病特点10

第三节 温毒病因学说10

一、温毒的概念及其源流11

二、温毒的主要致病特点11

第四节 温病伏气学说12

一、伏气的概念及其源流12

二、伏气的主要致病特点13

第五节 温病发病学说14

一、温病发病因素14

二、温病发病类型15

第二章 温病辨证理论研究18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18

一、卫气营血辨证源流18

二、卫气营血辨证思路19

第二节 三焦辨证理论23

一、三焦辨证渊源24

二、三焦辨证思路25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29

一、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意义29

二、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关系30

附:卫气营血的实验研究31

第三章 温病治法研究33

第一节 温病治疗思想33

一、祛邪思想33

二、扶正思想34

三、调理气血35

第二节 温病常用治法37

一、解表法37

二、清热法37

三、攻下法38

四、和解法39

五、清热祛湿法40

六、活血化瘀法41

七、养阴生津法42

八、开窍醒神法42

第三节 温病常用方的临床应用43

一、银翘散类方43

二、白虎汤类方44

三、承气汤类方46

四、清营汤类方47

五、犀角地黄汤类方48

六、清瘟败毒饮类方49

七、安宫牛黄丸类方50

八、沙参麦冬汤类方51

九、黄连阿胶汤类方52

十、加减复脉汤类方53

十一、三仁汤类方55

十二、新加香薷饮类方56

十三、达原饮类方57

十四、加减正气散类方58

十五、三石汤类方59

十六、宣清导浊汤类方60

附:温病治法的现代研究61

中篇 温病学术流派及名家学术思想研究65

第四章 主流学派65

第一节 叶天士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66

一、《温热论》主要内容介绍67

二、叶天士学术思想概要77

第二节 薛生白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80

一、《湿热病篇》主要内容介绍80

二、薛生白学术思想概要88

第三节 吴鞠通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90

一、《温病条辨》主要内容介绍91

二、吴鞠通学术思想概要99

第四节 王孟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04

一、《温热经纬》主要内容介绍104

二、王孟英学术思想概要108

第五章 温疫学派114

第一节 吴又可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14

一、《温疫论》主要内容介绍114

二、吴又可学术思想概要118

第二节 戴天章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20

一、《广瘟疫论》主要内容介绍120

二、戴天章学术思想概要122

第三节 杨栗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24

一、《伤寒瘟疫条辨》主要内容介绍124

二、杨栗山学术思想概要125

第四节 刘松峰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26

一、《松峰说疫》主要内容介绍126

二、刘松峰学术思想概要128

第五节 余师愚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29

一、《疫疹一得》主要内容介绍129

二、余师愚学术思想概要130

第六章 伏温学派133

第一节 柳宝诒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34

一、《温热逢源》主要内容介绍134

二、柳宝诒学术思想概要136

第二节 何廉臣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38

一、《重订广温热论》主要内容介绍138

二、何廉臣学术思想概要141

第七章 兼融学派143

第一节 俞根初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44

一、《通俗伤寒论》主要内容介绍144

二、俞根初学术思想概要146

第二节 吴坤安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47

一、《伤寒指掌》主要内容介绍147

二、吴坤安学术思想概要148

第三节 雷少逸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概要150

一、《时病论》主要内容介绍150

二、雷少逸学术思想概要151

附:温病学文献研究152

下篇 温病学临床研究155

第八章 常见传染病温病学辨治思路155

第一节 甲型H1N1流感155

一、概述155

二、病因病机155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56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57

第二节 人感染H7N9禽流感158

一、概述158

二、病因病机158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59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60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61

一、概述161

二、病因病机161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61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64

第四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166

一、概述166

二、病因病机167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67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70

第五节 手足口病170

一、概述170

二、病因病机171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71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74

第六节 艾滋病175

一、概述175

二、病因病机175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76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81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182

一、概述182

二、病因病机183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83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86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187

一、概述187

二、病因病机187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88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90

第九节 麻疹191

一、概述191

二、病因病机192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92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94

第十节 病毒性肠道感染194

一、概述194

二、病因病机195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95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97

第十一节 病毒性脑炎198

一、概述198

二、病因病机198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199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00

第九章 临床各科疾病温病学辨治思路202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202

一、概述202

二、病因病机202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03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05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206

一、概述206

二、病因病机206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07

四、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208

第三节 干燥综合征209

一、概述209

二、病因病机210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10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12

第四节 尿路感染213

一、概述213

二、病因病机213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14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15

第五节 尿毒症215

一、概述215

二、病因病机216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16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17

第六节 盆腔炎218

一、概述218

二、病因病机218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19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20

第七节 银屑病221

一、概述221

二、病因病机221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22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23

第八节 湿疹224

一、概述224

二、病因病机225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25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26

第九节 痤疮227

一、概述227

二、病因病机227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28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29

第十节 带状疱疹230

一、概述230

二、病因病机230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30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32

第十一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233

一、概述233

二、病因病机233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33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34

第十二节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236

一、概述236

二、病因病机236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37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38

第十三节 糖尿病239

一、概述239

二、病因病机240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41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42

第十四节 中风244

一、概述244

二、病因病机244

三、温病学辨治思路245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246

第十章 近代温病名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0

第一节 张聿青250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0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0

第二节 张锡纯251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1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2

第三节 丁甘仁254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4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4

第四节 夏应堂255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5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6

第五节 吴锡璜257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7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7

第六节 曹炳章258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8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59

第七节 蒲辅周259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59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60

第八节 时逸人261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61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61

第九节 严苍山262

一、生平概况与著作262

二、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63

主要参考书目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