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 曹雪涛主编;于益芝,孙卫民,徐红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340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858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884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实验-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单核吞噬细胞1

第一节 单核吞噬细胞简介1

第二节 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2

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3

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和纯化4

三、小鼠肺内巨噬细胞的分离6

四、骨髓巨噬细胞的分离和诱导培养7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表型检测8

一、直接法流式检测巨噬细胞的表型9

二、间接法流式检测巨噬细胞的表型10

第四节 巨噬细胞的活化及相关检测11

一、巨噬细胞的活化11

二、超氧阴离子的检测12

三、一氧化氮的检测13

第五节 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功能的检测15

一、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15

二、巨噬细胞吞噬FITC标记的细菌16

三、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的检测17

四、Fc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19

五、FcR介导的黏附作用20

第六节 巨噬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检测21

一、H33342释放法检测巨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22

二、51Cr释放法检测巨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23

第七节 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功能的检测24

第八节 结语26

参考文献28

第二章 树突状细胞29

第一节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29

一、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离29

二、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离31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34

一、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34

二、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35

第三节 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检测38

一、表型检测38

二、吞噬功能检测39

三、NO检测40

四、细胞因子的检测41

五、抗原提呈功能检测41

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42

第四节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43

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分离44

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培养45

三、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检测47

第五节 其他树突状细胞亚群47

参考文献49

第三章 NK与NKT细胞50

第一节 概述50

第二节 NK细胞的分离51

一、各种NK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51

二、人的NK细胞的分离52

三、小鼠的NK细胞的分离56

第三节 NK细胞的功能检测60

一、靶细胞的选择62

二、形态学检测法62

三、同位素释放实验:51Cr释放检测法63

四、LDH释放检测法64

五、Annexin V/7-AAD标记流式检测法66

第四节 小鼠体内删除NK细胞67

第五节 NKT细胞69

一、人NKT细胞的分离与培养69

二、小鼠NKT细胞的分离与培养75

参考文献77

第四章 T淋巴细胞78

第一节 引言78

第二节 T细胞分离79

一、尼龙棉柱分离法79

二、E花环分离法80

三、微量细胞毒法82

四、磁珠分选法83

五、流式分选法84

第三节 T细胞亚群的分离与培养85

一、CD4+T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培养85

二、CD8+T细胞分离培养以及CTL的体外诱导88

第四节 T细胞克隆及T细胞杂交瘤的建立89

一、人T细胞克隆的建立89

二、T细胞杂交瘤技术92

第五节 T细胞增殖实验95

一、体外增殖检测95

二、体内增殖检测99

第六节 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102

一、CD4+T淋巴细胞反应102

二、CD8+T淋巴细胞反应103

第七节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105

一、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105

二、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106

第八节 CTL杀伤实验107

一、51Cr释放法107

二、LDH释放法109

三、流式细胞标记法110

四、体内杀伤实验111

第九节 调节性T细胞的分离、诱导分化与功能检测112

一、Treg的分离纯化113

二、Treg的体外诱导分化114

三、Treg的功能检测115

第十节 记忆性T细胞的研究方法117

一、流式胞内染色技术118

二、Tetrame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20

三、TCR转基因小鼠122

参考文献124

第五章 B淋巴细胞126

第一节 概述126

第二节 B淋巴细胞的分离和亚群鉴定126

一、B淋巴细胞的分离126

二、各类B细胞亚群的鉴定和分离131

三、抗原特异性记忆性B细胞的鉴定133

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鉴定136

一、从造血干细胞到B淋巴细胞的分化鉴定137

二、B淋巴细胞在骨髓和脾脏中分化发育的检测139

三、B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系统中的成熟过程检测144

四、B淋巴细胞的迁移检测145

第四节 B细胞的功能分析146

一、B淋巴细胞的活化方法146

二、B淋巴细胞的增殖检测147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的诱导和鉴定150

四、生发中心反应和浆细胞的检测152

五、B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158

六、从B淋巴细胞中分离脂筏164

参考文献168

第六章 抗原制备的原理及应用169

第一节 天然抗原的制备原理及应用169

一、抗原的粗提170

二、抗原的分离纯化171

三、抗原的浓缩180

四、抗原的保存181

五、抗原的鉴定182

第二节 人工抗原的制备原理182

一、人工结合抗原182

二、人工合成多肽抗原的制备原理和应用184

参考文献187

第七章 抗体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189

一、抗血清的制备189

二、抗血清质量的检测191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191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的人源化策略和方法197

一、基因工程抗体的人源化及其高效表达198

二、小分子抗体209

第五节 抗体的纯化211

一、样品的预处理211

二、蛋白A或蛋白G交联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212

参考文献214

第八章 补体216

第一节 概述216

第二节 补体活性的测定217

一、血清补体总活性的测定217

二、补体旁路途径的总补体活性的测定220

第三节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221

一、形态学方法检测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活性221

二、其他方法222

第四节 补体结合的相关实验223

一、补体结合实验223

二、免疫黏附血凝实验223

第五节 补体成分的测定225

一、C4的测定225

二、B因子的测定227

三、C3的测定229

四、C1q的测定230

五、C1INH的测定230

第六节 补体遗传多态性的检测231

一、C4遗传多态性的检测231

二、C2遗传多态性的检测233

三、B因子遗传多态性的检测234

参考文献234

第九章 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235

第一节 概述236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239

一、白细胞介素及其他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生长的检测239

二、一些IL的特殊生物学活性的检测248

三、IL蛋白质的检测250

四、IL mRNA的检测250

第三节 肿瘤坏死因子250

一、检测TNF及细胞因子细胞毒活性的方法251

二、TNF及其受体家族成员蛋白质的检测254

三、TNF及其受体家族成员mRNA的检测255

第四节 干扰素255

一、检测IFN和其他细胞因子抗病毒活性的方法255

二、检测IFN生物学活性的其他方法260

三、IFN蛋白质的检测262

四、IFN mRNA的检测262

第五节 趋化因子263

一、趋化因子趋化活性的检测263

二、趋化因子蛋白质的检测273

三、趋化因子mRNA的检测273

第六节 集落刺激因子273

一、SCF诱导MC/9细胞增殖试验274

二、集落形成试验275

三、CSF蛋白质的检测280

四、CSF mRNA的检测281

第七节 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技术281

一、细胞表面细胞因子的分析282

二、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分析286

第八节 细胞因子受体研究技术290

一、膜型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方法291

二、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方法294

参考文献294

第十章 人白细胞抗原分型技术295

第一节 HLA和HLA分型概述295

一、HLA概念295

二、HLA抗原分类295

三、HLA遗传特点296

四、HLA分型及医学应用297

第二节 血清学分型技术297

一、HLA-A、HLA-B、HLA-C抗原的血清学分型方法298

二、HLA-DR、HLA-DQ抗原的血清学分型方法299

第三节 细胞学分型技术300

一、纯合子细胞分型法301

二、预致敏淋巴细胞定型法301

第四节 DNA分型技术302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302

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302

三、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303

四、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303

五、PCR-指纹图谱304

六、基因芯片304

七、展望305

参考文献305

第十一章 模式识别受体307

第一节 模式识别受体的种类307

第二节 Toll样受体的信号转导309

一、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及常用研究方法309

二、To1l样受体信号分子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311

参考文献313

第十二章 免疫荧光技术314

第一节 概述314

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315

一、抗原-抗体反应315

二、荧光的产生原理315

三、荧光效率和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315

第三节 免疫荧光的基本技术316

一、抗体的选择316

二、荧光素的选择316

三、荧光素的种类316

四、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方法319

五、荧光抗体的保存321

六、免疫荧光技术的染色方法321

第四节 免疫荧光的分析和检测技术323

一、荧光偏振免疫分析324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324

参考文献327

第十三章 放射免疫技术328

第一节 标记抗原的放射免疫技术328

一、放射免疫技术原理及应用328

二、实验方法332

三、放射免疫分析的应用举例337

第二节 标记抗体的免疫放射技术338

一、免疫放射技术原理338

二、免疫放射分析的应用举例340

第三节 放射受体分析技术341

一、放射受体分析技术原理341

二、放射受体分析应用举例343

第四节 放射免疫实验室的放射性防护344

一、放射性污染的危害344

二、放射源的管理344

三、放射免疫分析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345

参考文献345

第十四章 免疫酶技术346

第一节 概述346

一、免疫酶技术的原理346

二、免疫酶技术的分类和命名346

三、免疫酶技术的特点347

第二节 标记酶及其底物347

一、标记酶及其制备347

二、抗酶抗体及酶-抗酶复合物的制备356

第三节 异相免疫酶标技术357

一、异相酶免疫测定方法357

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357

第四节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法364

一、单色ELISPOT法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366

二、双色ELISPOT法367

第五节 均相免疫酶标技术368

一、酶免疫增强测定技术368

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369

参考文献369

第十五章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371

第一节 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372

一、化学发光372

二、生物发光374

第二节 发光标记物及其标记方法375

一、发光标记物的选择375

二、发光标记物常用的标记方法及影响因素376

第三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类及发展前景378

一、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类378

二、目前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商品化产品常用发光原理及免疫反应原理381

第四节 展望382

参考文献383

第十六章 免疫磁珠技术384

第一节 磁性微球384

一、磁性微球的组成384

二、磁性微球的分类385

三、磁性微球的特点385

四、磁性微球的制备385

第二节 免疫磁性微球386

一、免疫磁性微球简介386

二、免疫磁性微球的特点386

三、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387

四、免疫磁性微球的分类387

第三节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387

一、免疫磁性分离装置387

二、免疫磁珠的标记方法388

三、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389

四、细胞与磁珠的解离389

第四节 免疫磁珠分选细胞实例390

一、直标法阳性分选CD4+T细胞390

二、间标法阴性分选CD4+T细胞391

第五节 免疫磁珠分选策略的选择392

一、灵活运用阳性分选和阴性分选393

二、灵活运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分选393

三、灵活运用阴性分选后阳性分选393

四、双阳性细胞的分离394

第六节 免疫磁珠在医学上的应用395

一、细胞分离和纯化395

二、蛋白质或多肽的分离与纯化395

三、核酸的分离和纯化397

四、微生物的检测397

五、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398

第七节 结语398

参考文献398

第十七章 PCR和定量PCR400

第一节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400

一、基本原理400

二、扩增体系401

三、反应条件402

四、PCR技术的基本操作404

第二节 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416

一、传统的终点定量PCR方法417

二、实时定量PCR方法418

第三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实验操作与优化425

一、基本实验步骤425

二、实验的优化428

第四节 定量PCR仪及其发展429

一、q-PCR仪的分类429

二、q-PCR仪的性能指标431

第五节 实时定量PCR的主要应用432

一、DNA或RNA的定量检测分析433

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433

三、在医学及药物开发中的检测应用433

四、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433

参考文献433

第十八章 基因克隆和表达技术435

第一节 常用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的分类、特征和用途436

一、常用克隆载体437

二、常用表达载体的特征、应用和选择438

第二节 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444

一、哺乳动物质粒表达载体444

二、哺乳动物病毒表达载体446

第三节 基因克隆和表达实施实例452

一、质粒载体的构建452

二、质粒载体的原核表达455

三、质粒载体的真核表达460

四、病毒载体的表达464

第四节 外源基因的导入473

一、常用基因转染技术474

二、基因转染方法的选择477

三、基因转染实施实例479

参考文献485

第十九章 RNA干扰技术486

第一节 概述486

一、RNA干扰的机制486

二、RNA干扰的应用487

第二节 siRNA的设计与筛选原则488

一、siRNA设计原则488

二、siRNA干扰效率的检测与筛选488

第三节 siRNA的制备489

一、体外制备siRNA489

二、体内表达siRNA489

第四节 影响RNAi效率的主要因素490

一、转染效率490

二、siRNA的有效性490

三、靶mRNA和靶蛋白的稳定性491

四、RNAi操作细节491

第五节 RNAi应用实例491

一、siRNA的设计及合成491

二、siRNA的转染492

三、RNAi干扰效率的检测492

参考文献494

第二十章 miRNA技术495

第一节 概述495

第二节 miRNA序列数据库496

第三节 miRNA的提取497

第四节 miRNA表达谱分析498

一、miRNA表达谱的高通量分析方法498

二、qRT-PCR法鉴定单个miRNA的表达差异499

三、杂交法检测miRNA的表达500

第五节 miRNA靶位点预测500

第六节 miRNA靶基因的实验验证501

第七节 发现病毒编码miRNA的一般策略502

参考文献503

第二十一章 蛋白质电泳和鉴定技术504

第一节 蛋白质电泳技术504

一、SDS-PAGE504

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07

三、用于小分子肽分析的SDS-PAGE509

四、蛋白质的双向电泳509

第二节 蛋白质凝胶电泳染色及检测技术511

一、考马斯亮蓝染色511

二、SDS-PAGE银染方法512

三、蛋白质凝胶电泳的荧光染色513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磷酸化蛋白质的特异性荧光染色513

五、糖基化蛋白和非糖基化蛋白的差异性荧光染色514

参考文献515

第二十二章 蛋白质印迹516

第一节 概述516

第二节 Western印迹法516

一、印迹样品制备517

二、SDS-PAGE518

三、蛋白质转膜518

四、蛋白质标记520

五、蛋白质显色521

第三节 斑点印迹法522

参考文献524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525

第一节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与应用525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类525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527

第二节 酵母双杂交系统应用实例527

第三节 免疫共沉淀原理与应用534

一、免疫共沉淀分类534

二、免疫共沉淀应用535

三、免疫共沉淀技术局限性535

第四节 免疫共沉淀应用实例535

第五节 印迹叠加和Far Western印迹法原理与应用540

一、印迹叠加和FarWestern印迹法原理540

二、印迹叠加和Far Western应用541

第六节 Far Western印迹法应用实例542

第七节 GST pull-down实验543

第八节 BIAcore技术545

一、BIAcore技术原理545

二、BIAcore芯片分类545

三、BIAcore技术应用546

第九节 BIAcore技术应用实例546

参考文献549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常规实验技术550

第一节 概述550

一、基本原理550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551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553

第二节 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554

一、凝集反应555

二、沉淀反应558

三、补体参与的试验561

四、中和试验564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564

一、免疫电泳565

二、对流免疫电泳566

三、火箭免疫电泳567

四、交叉电泳568

五、放射免疫对流电泳569

第四节 免疫微粒技术570

一、胶乳微粒免疫检测技术570

二、免疫磁性微粒检测技术572

三、脂质体微粒检测技术572

参考文献575

第二十五章 流式细胞术576

第一节 流式分析576

一、原理576

二、基本操作581

三、应用586

第二节 流式分选596

一、原理596

二、基本操作598

三、应用602

参考文献605

第二十六章 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检测607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607

-、光镜608

二、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镜608

三、电子显微镜610

第二节 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612

一、DNA梯状图谱612

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613

三、酶学检测616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检测617

一、细胞周期时相分析和亚二倍体617

二、Annexin V结合PI或7-AAD染色618

三、线粒体膜电位的分析620

第四节 凋亡相关分子的检测621

一、Caspase检测621

二、细胞色素c释放的检测623

第五节 结语624

参考文献625

第二十七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626

第一节 概述626

一、免疫组织化学概念及基本原理626

二、免疫组织化学分类627

三、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627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628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关键技术629

一、细胞和组织取材629

二、细胞和组织标本的固定631

三、组织脱水、透明和浸蜡632

四、组织切片技术633

五、石蜡切片脱蜡至水635

六、内源酶及非特异性背景着色的消除635

七、抗原修复636

第三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39

一、常用染色方法639

二、染色结果判断645

三、免疫组织化学操作要点及技巧646

第四节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647

一、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类648

二、常用的荧光素648

三、标本的制备649

四、荧光抗体染色650

五、免疫荧光染色影响因素653

第五节 免疫金银法654

一、免疫金法654

二、免疫金银染色655

三、彩色免疫金银法655

参考文献657

第二十八章 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技术658

第一节 信号转导的基本理论658

一、G蛋白及其偶联的效应酶658

二、蛋白激酶C663

三、钙信号665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信号转导668

五、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信号转导671

六、脂筏与T细胞信号转导675

七、受体丝苏氨酸蛋白激酶678

八、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与信号转导681

第二节 信号转导与调控研究技术684

一、抗磷酸化氨基酸的蛋白质印迹检测685

二、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的检测686

三、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693

四、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技术696

五、信号蛋白的泛素化分析技术698

六、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检测702

七、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活细胞中信号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704

参考文献708

第二十九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709

第一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及结构709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709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710

第二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应用712

一、荧光探针的选择及标记方法712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免疫学中的应用713

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应用举例717

参考文献728

第三十章 自身免疫病和炎症性疾病动物模型729

第一节 概述729

一、实验动物设计原则729

二、实验动物设计注意事项73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730

一、应用PLP和MBP蛋白或多肽诱导主动性EAE731

二、回输MBP或PLP特异性淋巴细胞诱导被动性EAE733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734

一、免疫法诱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734

二、高碘诱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737

三、自发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737

第四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737

第五节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738

一、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738

二、小鼠关节炎的评定739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741

一、化学药物诱导炎症性肠病模型742

二、抗原诱导炎症性肠病模型746

三、CD4+CD45RBhiT细胞诱导炎症性肠病模型747

四、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炎症性肠病模型748

五、自发性炎症性肠病模型750

第七节 气道高反应性动物模型750

一、OVA诱导的呼吸道超敏反应751

二、使用WBP检测呼吸道过敏反应752

三、OVA致敏气道诱导气道超敏反应754

四、体外检测气道对电刺激的反应性754

第八节 糖尿病动物模型755

一、1型糖尿病模型755

二、2型糖尿病模型757

第九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761

一、抗血小板血清诱导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761

二、异种血小板诱导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762

第十节 重症肌无力模型762

一、AchR蛋白诱导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762

二、抗AchR抗体诱导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764

三、AchR多肽片段诱导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765

四、转基因小鼠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765

参考文献766

第三十一章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768

第一节 小鼠利什曼原虫感染模型768

一、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复苏、感染、分离、纯化和冻存769

二、花生凝集素凝集实验纯化利什曼原虫后发育期前鞭毛体770

三、皮肤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小鼠模型771

第二节 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772

一、用人类包皮成纤维细胞扩增T.gondii速殖子773

二、ME49包囊种子库的维持和保存773

三、小鼠全身性急性T.gondii感染模型774

四、小鼠慢性T.gondii脑炎模型775

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T.gondii感染模型775

六、T.gondii感染进展和免疫应答的评估776

七、RT-PCR检测T.gondii表面抗原-1(SAG-1)和SAG-2的mRNA777

八、ELISA或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来评估T.gondii急性感染或慢性脑炎777

第三节 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777

一、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模型778

二、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制备779

三、巨细胞病毒的制备与纯化780

四、唾液腺病毒的制备781

五、用空斑形成实验测定巨细胞病毒滴度782

第四节 小鼠李斯特菌感染模型783

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株感染小鼠模型783

二、小鼠感染李斯特菌后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评估784

参考文献786

第三十二章 移植排斥实验研究的小动物模型787

第一节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787

第二节 小鼠胰岛(细胞)移植模型790

第三节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792

参考文献794

第三十三章 肿瘤动物模型795

第一节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795

一、小鼠自发性乳腺癌模型795

二、小鼠自发性白血病模型796

三、其他小鼠自发性肿瘤模型796

第二节 诱发性肿瘤模型797

一、化学致癌物的选择797

二、化学致癌物的给药途径797

三、常见肿瘤的诱发模型798

四、诱发性肿瘤模型的注意事项799

第三节 移植性肿瘤模型799

一、移植性肿瘤模型的分类799

二、受者动物的选择800

三、肿瘤细胞的选择800

四、肿瘤移植部位与途径的选择800

五、移植性肿瘤模型的注意事项800

第四节 人体肿瘤移植入缺陷动物801

第五节 肿瘤转移模型802

一、B16-BL6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肺转移模型802

二、B16-F10实验性肺转移模型803

三、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804

四、黑色素瘤脾内移植肝转移模型804

五、小鼠Hep肝癌经脾内移植肝转移模型805

第六节 转基因动物肿瘤模型806

第七节 肿瘤模型的评价与免疫细胞研究806

一、肿瘤的大小和瘤重806

二、荷瘤动物的存活期806

三、实体肿瘤组织内单个核细胞的分离807

参考文献808

第三十四章 转基因动物的建立809

第一节 概述809

一、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及发展史809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809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的外源目的基因的设计与构建810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的常用转基因方法810

一、显微注射法811

二、逆转录病毒载体法811

三、胚胎干细胞介导法812

四、精子载体法813

五、其他方法813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的鉴定814

一、目的基因的整合鉴定814

二、目的基因转录水平的鉴定815

三、目的基因翻译水平的鉴定816

四、目的基因生物学效应及转基因动物表型的鉴定816

第五节 转基因动物的育种及建系816

第六节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817

一、转基因动物用于生命科学研究817

二、转基因动物用作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及治疗的实验模型817

三、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818

四、转基因动物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818

参考文献818

第三十五章 基因敲除动物的建立820

第一节 概述820

一、基因敲除动物820

二、基因敲除技术820

第二节 基因敲除动物的建立方法820

一、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820

二、条件性基因敲除823

三、诱导性基因敲除825

四、基因捕获法826

五、转座子系统827

六、Hit和Run法827

七、双置换法827

第三节 结语828

参考文献828

附录830

附录A 常用缓冲液与试剂830

一、常用酸碱830

二、常用缓冲液830

三、ELISA相关试剂834

四、细胞培养相关试剂835

五、常用染色试剂838

六、固定试剂839

七、蛋白相关试剂与缓冲液840

八、显色试剂841

九、其他842

附录B免疫学常用实验动物844

一、常用小鼠品系844

二、常用大鼠品系845

三、实验动物的管理、注射、采血、脏器摘除及解剖846

四、淋巴细胞分离技术849

参考文献851

附录C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8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