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
  • 贾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1641435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住房制度改革-研究-中国;房地产税-税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建立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双轨统筹”住房制度模式1

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成效1

二、中国住房政策与市场调控面临的困境:相关因素与问题分析3

(一)城镇化因素3

(二)人口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总规模上升、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5

(三)社会收入分配和不动产配置(占有)的失衡与秩序紊乱,加剧住房矛盾,并形成恶性循环6

(四)房地产属性的日愈金融化8

(五)城市发展模式问题10

(六)土地供应制度以及土地财税制度11

三、建立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双轨统筹”的中国住房制度模式12

(一)将住房制度提升至国家能力和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来定位13

(二)以构建“双轨统筹”的住房制度目标模式作为政策优化的前提和依托14

第一章 我国住房改革、房地产调控回顾和房地产税改革概况18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调控新政”下的双轨框架18

(一)简要回顾18

(二)调控新政下的“双轨统筹”框架22

二、调控新政的应有水准,需体现在制度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上26

(一)保障房的投融资制度26

(二)保障房的管理制度28

(三)商品房的经济调节制度29

三、房地产税制度建设是长效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32

(一)国际经验和我国转轨发展的客观要求33

(二)房地产税改革具有多重正面效应34

四、房产税改革试点及评述38

(一)沪渝两地房产税改革试点基本情况39

(二)沪渝两地试点效果43

(三)房产税的基本职能及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48

五、房产税改革试点及其启示53

(一)两地“敢为天下先”值得充分肯定53

(二)两地试点的特色和初步成效54

(三)前瞻:房地产税改革的逐步全面推广55

六、关于房地产税改革中几个现实问题的讨论56

(一)土地出让金问题56

(二)土地终极所有权问题57

(三)“新老不平”问题58

(四)评估管理问题58

(五)小产权房等问题59

(六)关于改革试点与立法先行的问题59

第二章 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研究62

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及当前住房供应体系框架62

二、“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的目标定位及政府职责64

三、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68

四、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76

(一)美国公共住房制度(Public House)76

(二)英国社会住房制度(Social House)82

(三)德国住房保障制度86

(四)日本的住房保障政策92

(五)国外住房保障制度总结97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101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105

一、新型城镇化对住房保障的总体要求105

(一)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105

(二)应科学地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系108

(三)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机制保障109

(四)保障性住房建设应把握好城镇化道路方向110

二、城镇化对住房保障的需求和影响112

(一)人口流动规模和结构明显变化,住房保障面临新的任务113

(二)区域产业转移和“产城融合”发展,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114

(三)住房市场价格与结构发生变化,对住房保障体系调整产生重要影响115

(四)政府财政负担增加,亟须增强住房保障的可持续性116

三、新型城镇化中住房保障发展的重点问题及建议117

(一)住房保障方式与保障性住房供应规模118

(二)关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范围和供给标准120

(三)关于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方式123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124

(五)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分配、准入与退出机制127

(六)建立健全居民住房信息系统129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公共财政保障机制132

一、公共财政住房保障支出的理论分析132

(一)政府在住房领域实施干预的基本理论探析132

(二)公共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模式选择138

二、近年来公共财政支持住房保障建设的情况142

(一)“十二五”以来公共财政住房支出情况142

(二)2012年财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147

三、完善公共财政住房支出体制、机制与政策的建议150

(一)健全公共财政住房支出管理体制150

(二)分类确定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公共财政的支出责任与实现方式157

(三)完善住房公共财政预算保障机制163

(四)创新公共财政住房支出方式,提高政策保障绩效169

(五)适时转换公共财政住房保障支出模式171

(六)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住房税式支出172

第五章 引导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176

一、我国住房建设现状、问题与评价176

(一)对当前我国住房产业化发展的基本评价176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76

二、处理好住房投资品与消费品属性的关系180

(一)居住消费功能是住房最基本和根本的功能180

(二)住房具有作为投资品的天然优势180

(三)住房过度成为投资品的危害181

(四)公共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是要尽可能地使住房回归消费品属性182

三、构建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住房消费模式必要性184

(一)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粗略预测184

(二)必要性分析185

四、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住房消费模式的内涵及要求187

(一)倡导住房适度消费188

(二)倡导“先租后买”,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188

(三)以多层次梯度消费为中心189

(四)大力发展节能省地住宅190

五、政策建议190

(一)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标准,引导住宅建设与消费可持续发展191

(二)转变住宅建设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194

(三)制定配套政策,对住房开发建设和消费实施双向调节196

(四)制定引导住房合理消费的经济政策198

附:创新商品房合作建设模式——众美定制实践的案例200

第六章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实证分析207

一、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阶段、特点及效果207

(一)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的主要阶段207

(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特点228

(三)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效果230

二、影响我国房地产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239

(一)房地产市场机制的缺陷239

(二)利益分配与博弈机制的扭曲240

(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内在不足241

(四)从众心理的驱动243

(五)宏观经济形势的扰动及相关政策的外部冲击243

(六)基础信息和资料的不完善246

三、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潜在风险的判断246

(一)放松当前的调控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247

(二)继续维持当前的调控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247

四、消除认识误区,明确调控思路249

五、完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建议250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纾解“阵痛”,摆脱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250

(二)增强政策明确性和稳定性,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削弱市场非理性冲击250

(三)按照差异化与灵活性原则,把握微调时机和力度,增强其针对性251

(四)明确政府责任,规范“保障轨”与“市场轨”“双轨统筹”的运行模式252

(五)强化制度建设,构建一个透明、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253

(六)短期调控与长期制度建设相结合,在配套改革攻坚克难中促进调控方式转型,形成稳定调节长效机制254

(七)完善堵疏结合的调控方式,处理好保护耕地和稳定土地供给的关系255

第七章 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问题研究257

一、我国房地产税制体系概况257

(一)我国房地产税制的主要沿革257

(二)现行房地产税制体系258

二、我国当前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59

(一)房地产税制体系结构不合理,重流转、轻保有259

(二)现行房地产税制设计落后于经济现实需求259

三、现行房地产税制不完善引发的问题261

(一)房地产税制不完善是形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261

(二)房地产税制体系不完善导致税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受限264

四、发达国家房地产税制体系的借鉴——以日本为例265

(一)日本房地产税制体系概况265

(二)具体税种266

(三)对中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借鉴270

五、完善房地产税制体系的政策建议271

(一)完善房地产税制体系的总体目标271

(二)完善房地产税制体系的总体思路272

(三)近期房地产税制体系的改革建议273

(四)中长期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设想274

第八章 房地产税的作用、依据及改革方向、路径、要领279

一、改革的缘起与思考的要点279

二、大方向与正面效应283

(一)实施房地产税改革在大方向上别无选择,是大势所趋283

(二)实施房地产税改革的多重正面效应286

三、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的观察与评价287

四、大方向下的改革路径选择与基本要领288

第九章 改革和完善我国住房金融政策体系291

一、住房金融的内涵及作用291

(一)内涵291

(二)住房金融的重要作用293

(三)政府干预住房金融领域的理论依据294

二、国外住房金融模式及政策启示295

(一)资本市场融资模式296

(二)合同储蓄融资模式301

(三)强制储蓄融资模式303

三、我国住房金融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306

(一)我国住房金融的作用306

(二)我国住房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307

四、构建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建议310

(一)构建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基本思路310

(二)构建完善合理的住房金融体系框架建议312

五、关于我国住房金融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315

(一)发展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业务315

(二)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319

(三)发展租赁性保障房信托投资基金328

第十章 积极探索土地年租制,创新住房供应模式331

一、我国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历史沿革331

二、土地出让金性质辨析334

三、现行土地批租制+“招拍挂”机制的诸多弊端336

四、现行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缺陷和年租制的制度优势339

(一)现行保障住房体系的缺陷339

(二)年租制的制度优势341

五、推进租、价分离,积极发展土地年租制保障房343

(一)制度框架的初步设计:租、价分离343

(二)土地年租制的推行:区分属性,分类管理,分步实施,双轨运行345

(三)一些具体问题解决的配套解决方案346

第十一章 以“平权、共享”理念,启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350

一、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350

(一)“均”、“平”、“均等”等观念是影响数千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350

(二)我国古代土地结构具有浓厚的土地公有、国有(王有)的特征,并呈现“二重性”351

(三)国家政权稳定并不必然取决于某一特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而在于土地收益分配状况352

(四)土地产权制度从模糊、简单到清晰、复杂,土地使用权逐渐长期化353

(五)“抑兼并”或“不抑兼并”成为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354

二、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应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355

(一)土地制度改革面临“五个矛盾”355

(二)土地制度改革应着力解决“六大问题”359

三、新一轮土地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总体思路361

(一)遵循“平权”与“共享”两大基本理念361

(二)推进新一轮土地改革的总体思路363

四、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框架性设计与政策建议364

(一)在平权和赋权的基础上,分步改革“两种所有制”结构364

(二)实行“两级所有权”模式,构建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土地产权体系365

(三)完善分配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社会共享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366

(四)创新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征地补偿机制367

(五)完善保障与管理机制,促进改革平稳推进370

第十二章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财务会计管理373

一、财务会计管理在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中的作用373

二、房地产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分析375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现状分析375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情况分析383

(三)房地产行业财务状况分析387

三、结论与建议392

(一)研究结论392

(二)对策建议394

(三)小结400

附录403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简介403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简介405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简介407

参考文献409

后记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