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万千心理 0-12岁儿童心理学 第6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万千心理 0-12岁儿童心理学 第6版
  • (美)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Kathleen Stassen Berger)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198638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万千心理 0-12岁儿童心理学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开端1

第一章 概论3

一、理解发展的机制与原因4

(一)科学方法5

(二)天性与教养之争6

(三)关键期与敏感期9

研究个案:可塑性与戴维11

二、研究各种各样的人12

(一)性别差异13

(二)文化、族群和种族13

(三)社会经济地位15

(四)寻找平衡16

三、观察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17

(一)动力系统18

(二)历史背景19

(三)三个领域22

科学观点:镜像神经元23

四、采用科学方法24

(一)观察法24

(二)实验法25

(三)调查法26

(四)研究发展27

五、科学的警示与挑战31

(一)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32

(二)量化与质化32

(三)科学研究的伦理33

第二章 理论39

一、理论的作用39

(一)问题与回答40

(二)事实与标准41

二、经典理论43

(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43

(二)行为主义:条件反射与社会学习46

(三)精神分析理论对行为主义理论49

(四)认知理论:皮亚杰与信息加工50

批判性思考:如厕训练——怎样训练和何时训练51

三、更新的理论55

(一)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与后维果茨基56

(二)普遍性理论:人本主义与进化论61

科学观点:如果你的配偶不忠诚66

四、理论的贡献67

第三章 遗传与环境73

一、遗传密码74

(一)基因是什么74

(二)变异74

二、生命之初76

(一)基因匹配76

(二)是男还是女?77

批判性思考:男孩太多了?78

(三)新细胞,新机能79

(四)双生子80

(五)辅助生育82

批判性思考:为了要一个孩子而生出两个婴儿的代价83

三、从一个细胞到多个细胞84

(一)环境遗传学85

(二)基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86

(三)其他复杂的情况88

四、基因型与表型90

(一)目前的共识90

(二)酗酒91

(三)近视92

(四)实际应用93

五、染色体与遗传问题94

(一)染色体数目不是4694

(二)基因异常95

(三)遗传咨询和检测98

科学观点:心理障碍的遗传检测99

第四章 孕期发展与出生107

一、孕期发育108

(一)胚种期:前14天108

(二)胚胎期:第3—8周109

(三)胎儿期:从第9周到出生110

二、出生113

(一)新生儿的前几分钟114

(二)医疗辅助手段115

(三)备选的医疗技术117

批判性思考:家庭分娩119

三、问题与解决办法120

(一)有害物质120

(二)危险分析121

(三)研究结果的应用124

研究个案:人活着要做什么?128

(四)低出生体重129

(五)出生并发症132

四、新家庭132

(一)新生儿133

(二)新父亲134

(三)新母亲136

(四)建立纽带137

第二部分 人生的前两年141

第五章 0—2岁的生物社会性发展143

一、身体变化143

(一)身高体重144

(二)睡眠146

批判性思考:婴儿该在什么地方睡觉?147

二、脑发育148

(一)脑中的联结148

(二)经验塑造着脑152

科学观点:面孔识别155

(三)婴儿脑损伤156

(四)对养育者的意义158

三、感觉与运动159

(一)感觉159

(二)动作技能163

(三)文化差异165

四、健康地生存167

(一)免疫168

(二)营养171

研究个案:母乳喂养的吉亚娜差一点死了173

第六章 0—2岁的认知发展181

一、感觉运动智力181

(一)阶段一和阶段二:一级循环反应182

(二)阶段三和阶段四:二级循环反应184

(三)阶段五和阶段六:三级循环反应186

(四)皮亚杰与当代研究187

二、信息加工189

(一)可供性190

(二)记忆192

三、0—2岁的语言发展196

(一)普遍次序196

(二)最先说出的词199

(三)文化差异200

(四)语言学习理论202

批判性思考:婴儿能阅读吗?204

第七章 0—2岁的心理社会性发展213

一、情绪发展214

(一)婴儿的情绪214

(二)学步儿的情绪216

(三)自我觉知216

(四)大脑成熟与情绪217

(五)气质219

科学观点:还在害怕吗?221

二、婴儿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理论222

(一)精神分析理论222

(二)行为主义223

(三)认知理论224

(四)社会文化理论225

研究个案:“一起去奶奶家”229

三、社会纽带的发展230

(一)同步性230

(二)依恋231

(三)社会参照237

(四)婴儿日托239

第三部分 幼儿期249

第八章 幼儿期的生物社会性发展251

一、身体变化251

(一)生长模式251

(二)营养252

二、脑发育256

(一)思维的速度257

(二)大脑两半球的联结257

(三)计划和分析259

(四)情绪与大脑262

三、动作技能的改善265

(一)大动作技能265

(二)精细动作技能269

(三)艺术表现270

四、受伤与受虐待270

(一)避免受伤271

(二)预防措施272

研究个案:“我的孩子吞下了有毒物质”274

(三)儿童不当对待276

科学观点:情绪问题难治愈280

第九章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287

一、皮亚杰和维果茨基287

(一)皮亚杰:前运算思维288

(二)维果茨基:社会学习291

科学观点:犯罪目击者296

二、儿童的理论297

(一)理论—理论297

(二)心理理论299

三、语言学习302

(一)词汇量激增303

(二)基础语法的学习305

(三)双语学习305

四、幼儿教育308

(一)家庭与幼儿园308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309

(三)教师指导项目311

(四)干预项目313

第十章 幼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323

一、情绪发展323

(一)主动性对内疚感324

(二)动机325

(三)寻求情绪平衡327

二、游戏329

(一)玩伴329

(二)游戏的文化差异330

(三)活跃游戏331

三、对成人的挑战333

(一)家庭教养方式333

(二)新媒体338

四、道德发展340

(一)天性和教养340

(二)共情和厌恶340

(三)纪律342

科学观点:文化与惩罚346

五、成为男孩和女孩347

(一)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348

(二)性别角色发展理论348

批判性思考:凯斯琳·伯格尔与弗洛伊德350

第四部分 小学期357

第十一章 小学期的生物社会性发展359

一、一个健康的时期359

(一)发育放慢,力量更强360

(二)身体活动361

二、小学期的健康问题365

(一)儿童肥胖366

(二)哮喘病368

研究个案:两个患哮喘病的8岁儿童369

三、脑发育370

(一)协调的联结370

(二)心理测量372

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375

(一)注意缺失多动障碍、双相障碍和破坏性心境调节异常障碍376

科学观点:儿童药物378

(二)学习能力低下379

(三)泛自闭障碍380

(四)特殊教育382

(五)超常儿童383

批判性思考:这公平合理吗?386

第十二章 小学期的认知发展391

一、小学期的认知理论391

(一)皮亚杰的小学期认知理论391

(二)维果茨基的小学期认知理论393

(三)信息加工396

批判性思考:球滚了下去400

二、语言402

(一)词汇402

(二)语言学习的差异404

研究个案:两个移民儿童406

三、教学与学习407

(一)各国的小学教育407

(二)美国的小学教育411

第十三章 小学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421

一、儿童的天性422

(一)勤奋与自卑422

(二)自我概念423

(三)复原力与压力424

二、家庭与儿童428

(一)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428

科学观点:“我总是穿一件蓝色衣服……”429

(二)家庭机能与家庭结构430

(三)家庭结构与家庭机能的关系435

研究个案:做一个孩子有多难?437

(四)家庭困难438

科学观点:离婚439

三、同伴群体442

(一)儿童的文化443

(二)欺凌与被欺凌445

四、儿童的道德价值观448

(一)道德推理449

(二)儿童看重什么451

(三)关于使用童工的道德453

附录A459

附录B475

总术语表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