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史为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316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和意义1
一 选题背景1
二 研究价值3
三 研究意义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6
一 国外关于中产阶级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研究6
二 国内关于中等收入阶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17
一 实证分析法17
二 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相结合18
三 比较性研究方法18
四 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18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19
一 研究思路19
二 研究框架20
第五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21
一 研究难点21
二 创新之处22
第六节 若干研究建议23
一 建议采用“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23
二“扩中”的路径应该以培养持续收入能力为视域24
三“扩中”的对象需要包括中等收入阶层的潜在人群24
第一章 中等收入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25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层概念界定及相关辨析25
一 中等收入者及其相关概念26
二“中等收入者”和“中产阶层”之间的关系31
三“中等收入阶层”的提法比较适合中国国情35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为中等收入阶层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平台38
一 和谐社会以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为重要目标38
二 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40
三 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解开了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政治羁绊41
四 快速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3
第三节 中等收入阶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作用45
一 经济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经济建设的推手46
二 社会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49
三 政治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51
四 文化功能:中等收入阶层是先进文化的践行者5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等收入阶层同步共进56
一 两者具有内在的共生性56
二 两者的实现过程具有一致性57
第二章 中等收入阶层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探源60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中产阶级”思想述论61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思想述论61
二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级”思想的发展73
第二节 西方中产阶级理论概述76
一 新马克思主义中产阶级理论76
二 新韦伯主义中产阶级理论8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间阶级”的认识88
一 毛泽东的中产阶级理论88
二 邓小平的阶级理论95
三 江泽民的“新社会阶层”理论98
四 胡锦涛对社会阶层理论的新发展101
五 习近平有关中等收入阶层的论述105
第三章 中等收入阶层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征109
第一节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发展变迁的历程110
一 萌生:我国中产阶层的短暂发展110
二 消失:我国中产阶层不复存在111
三 重生: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112
第二节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17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117
二 中等收入阶层基本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118
三 中等收入阶层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123
第三节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基本特征125
一 数量规模偏小125
二 构成来源广泛127
三 地域分布不均128
四 职业构成多样129
五 文化观念多元131
六 消费上的前卫性和发展性133
七 政治上的依附性和建设性135
八 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137
第四章 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原因分析139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瓶颈问题139
一 中等收入阶层有进一步萎缩的苗头140
二 中等收入阶层的内部结构差异过大141
三 中等收入阶层的阶层意识难以形成143
四 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发挥不足145
五 中等收入阶层认同存在一定的局限147
六 中等收入阶层焦虑限制其素质提高149
第二节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瓶颈问题的原因分析150
一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仍未根本扭转151
二 贫富分化开始从单纯的量变向阶层分隔的质变转化153
三 劳资关系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155
四 群体性事件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157
五 腐败现象在多个领域蔓延159
六 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比较滞后和混乱161
第五章 和谐社会条件下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和培育164
第一节 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理念和原则164
一 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基本理念164
二 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的主要原则170
第二节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策略和对策174
一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策略分析174
二 工人阶级主体的发展策略和对策175
三 小微企业主的发展策略和对策177
四 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发展策略和对策180
五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策略和对策182
六 农村先富群体的发展策略和对策185
第三节 国外中产阶级发展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89
一 英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经验189
二 美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经验190
三 北欧福利国家中产阶级的发展经验194
四 社会转型期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发展经验196
五 印度中产阶级的发展经验199
六 国外中产阶级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201
第四节 和谐社会条件下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机制202
一 互动机制:中等收入阶层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发展203
二 内生动力:市场化改革的动力205
三 制度变迁:所有制变化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7
四 结构动因: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211
五 社会力量:现代社会流动机制的健全217
六 教育孵化:中等收入阶层的孵化器218
附录 关于中等收入阶层基本问题的调查问卷222
参考文献225
后记243
致谢245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说明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