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转型期上海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转型期上海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957500.jpg)
- 熊鸿军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1341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4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56页
- 主题词:产业结构-影响-劳动就业-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转型期上海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问题的提出4
1.3 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5
1.3.1 产业结构5
1.3.2 就业结构5
1.3.3 就业效应5
1.3.4 就业与充分就业5
1.3.5 失业与结构性失业6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6
1.4.1 技术路线6
1.4.2 研究方法6
1.5 章节安排与研究内容7
1.5.1 章节安排7
1.5.2 研究内容7
1.6 主要创新之处9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10
2.1 国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研究10
2.1.1 配第-克拉克定理10
2.1.2 库兹涅茨法则10
2.1.3 刘易斯和拉尼斯-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型11
2.1.4 钱纳里-塞尔奎因的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11
2.1.5 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型11
2.1.6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11
2.2 国内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研究12
2.2.1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12
2.2.2 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研究13
2.2.3 相互关系和政策研究14
2.2.4 主要研究方法与工具的应用16
2.2.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区域研究18
2.3 对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研究19
2.3.1 对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特征和关系研究19
2.3.2 对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20
2.4 述评与展望21
第3章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23
3.1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23
3.1.1 从前工业化时期向后工业化时期演进23
3.1.2 从资源型产业主导向知识型产业主导转换24
3.1.3 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第三产业递进25
3.2 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25
3.2.1 供给因素25
3.2.2 需求因素27
3.2.3 市场因素28
3.2.4 制度因素28
3.2.5 国际因素28
3.3 就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29
3.3.1 从第一产业渐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9
3.3.2 从农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的劳动模式演进29
3.3.3 从以体力为主向以智力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30
3.4 影响就业结构变动的因素31
3.4.1 职业结构31
3.4.2 知识结构31
3.4.3 年龄结构32
3.4.4 人口迁移32
3.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机制33
3.5.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34
3.5.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运行机制35
3.6 本章小结36
第4章 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历史沿革37
4.1 数据来源及若干指标说明37
4.1.1 数据来源37
4.1.2 若干指标说明37
4.2 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阶段性判定39
4.2.1 上海市产业产值及从业人数增长态势39
4.2.2 产业结构的阶段性判定43
4.2.3 就业结构的阶段性判定46
4.2.4 综合判定49
4.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50
4.3.1 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50
4.3.2 就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53
4.3.3 历史性启示55
4.4 本章小结55
第5章 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弹性分析56
5.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回归分析56
5.1.1 第一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58
5.1.2 第二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59
5.1.3 第三产业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60
5.2 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弹性分析61
5.2.1 就业弹性模型及解释61
5.2.2 总就业弹性及三次产业就业弹性62
5.2.3 轻、重工业就业弹性64
5.3 上海市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就业弹性分析65
5.3.1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就业弹性分析65
5.3.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就业弹性分析70
5.3.3 结果与讨论73
5.4 本章小结74
第6章 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均衡性分析75
6.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分析75
6.1.1 协同系数模型及说明75
6.1.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系数的测算75
6.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契合度分析77
6.2.1 相关分析模型及解释77
6.2.2 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分析79
6.2.3 三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84
6.3 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87
6.3.1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87
6.3.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分析89
6.3.3 结果与讨论93
6.4 本章小结93
第7章 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94
7.1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94
7.1.1 灰色关联度的原理94
7.1.2 灰色关联度模型及步骤95
7.2 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97
7.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97
7.2.2 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02
7.2.3 结果与讨论104
7.3 产业结构内部行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05
7.3.1 第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05
7.3.2 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12
7.3.3 结果与讨论115
7.4 本章小结116
第8章 研究总结及政策建议117
8.1 研究结论117
8.1.1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分析117
8.1.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逻辑及规律117
8.1.3 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内部分析118
8.1.4 应用多种计量方法形成三角验证118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18
8.2.1 对就业结构进一步挖掘118
8.2.2 关于经济转型和中国本位研究118
8.3 政策建议及制度安排119
8.3.1 充分发挥政府的顶层设计功能,制订积极的就业政策119
8.3.2 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和促进就业增长121
8.3.3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容量121
8.3.4 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信息流通122
8.3.5 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122
参考文献123
附录133
后记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