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
  • 于志刚主编;王晓亮,夏立坤,郭海英等副主编;夏立坤,王晓亮,孟平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978780216868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证据-调查-教材;行政-监察-证据-调查-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党的纪律检查概述1

第一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和主要任务2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2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任务3

第二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指导思想8

一、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8

二、贯彻纪律检查指导思想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关系8

第三节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2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发展12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产生方式与领导体制的确定12

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13

四、党的纪律检查法规建设14

五、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经验15

第四节 党的纪律与违纪17

一、党的纪律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7

二、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19

三、党纪的制定和执行23

四、违纪的一般理论27

五、党纪责任和党纪处分36

第二章 行政监察理论概述47

第一节 行政监察的概念47

一、行政监察的概念和特征47

二、行政监察的地位和作用48

三、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50

第二节 行政监察机关51

一、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发展概况51

二、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53

第三节 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56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监察机关的领导56

二、上一级监察机关对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57

三、派驻监察机构统一管理改革57

第四节 行政监察职权58

一、检查权58

二、调查权59

三、建议权60

四、决定权62

第五节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任务63

第六节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方式65

第七节 行政监察对象68

一、行政监察对象概述68

二、国家行政机关69

三、国家公务员74

四、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74

五、行政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管辖的原则和范围74

第八节 行政监察机关与相关监督机关的工作关系76

一、行政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工作关系76

二、行政监察机关与人民检察机关的工作关系78

三、行政监察机关与经济监督机关的工作关系81

四、行政监察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83

第三章 证据的基本理论85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特征和作用85

一、证据的概念85

二、证据的三要素86

三、证据的意义90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91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92

二、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本证与反证93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95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97

第三节 证明、证明要求及证明对象100

一、证据制度概述100

二、证明及证明要求102

三、证明对象104

第四节 证明责任107

一、证明责任的历史考察107

二、证明责任的概念108

三、证明责任的承担109

第四章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115

第一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15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概念115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特征117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分类122

四、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23

五、证据的保全127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12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29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130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和标准132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137

第三节 证据的运用139

一、运用证据的原则139

二、对各种证据的审查运用141

第五章 纪检监察证据及其审查运用150

第一节 纪检监察证据概述150

一、纪检监察证据的概念150

二、纪检监察证据的特征150

三、纪检监察证据的作用151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分类152

一、有错证据与无错证据153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53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54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54

第三节 纪检监察证据分论155

一、物证、书证155

二、证人证言156

三、被调查人的陈述157

四、鉴定结论158

五、现场察看笔录158

第四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160

一、纪检监察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和特征161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162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165

四、证据的保全167

第五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鉴别167

一、纪检监察证据鉴别的概念和意义167

二、鉴别证据的内容168

三、鉴别证据的基本方法170

第六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运用172

一、纪检监察证据运用的基本原则172

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174

第七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175

一、证明的概念和作用175

二、证明的内容176

三、证明的过程176

第八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要求177

一、纪检监察案件证明要求的概念177

二、证明违法违纪案件的基本要求178

三、纪检监察案件不同阶段的证明要求179

第九节 纪检监察案件中的证明对象181

一、纪检监察案件证明对象的概念181

二、纪检监察案件证明对象的范围181

第十节 纪检监察案件中的证明责任185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185

二、纪检监察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186

第六章 违反政治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190

第一节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概述190

一、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概述190

二、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构成条件191

三、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主要表现192

第二节 违反政治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194

一、认定时所需要证明的内容194

二、认定时所需要的证据材料195

三、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196

四、证据调查的具体手段和措施197

第三节 违反政治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199

一、证据运用的意义199

二、违反政治纪律案件证据的审查200

第七章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04

第一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概述204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概念204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表现形式205

三、处理组织人事类违纪违法行为应注意的问题207

第二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07

一、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07

二、证据调查的基本要求210

三、证据调查的手段211

第三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13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明要求213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据审查214

第八章 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18

第一节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概述218

一、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的概念218

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构成要件218

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的类型221

第二节 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23

一、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23

二、证据调查的基本要求225

第三节 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26

一、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明要求227

二、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审查228

第九章 贪污贿赂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31

第一节 贪污贿赂行为概述231

一、贪污贿赂行为的概念231

二、贪污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232

三、贪污贿赂行为的主要表现233

四、几种具体的贪污贿赂行为的特征233

第二节 对贪污案件的证据调查240

一、对贪污案件的调查取证方法240

二、调查取证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245

第三节 对贿赂案件的证据调查246

一、判定受贿案件必须具备的证据材料247

二、贿赂案件调查的原则和手段249

三、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谋略和方法251

四、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突破口选择253

五、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具体措施256

第四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运用258

一、贪污案件证据的审核鉴别258

二、运用证据来证明贪污案件265

第五节 贿赂案件的证据运用268

一、证据材料不真实的主要原因269

二、贿赂案件证据的审查与判断270

三、贿赂案件证据的运用273

第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75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违纪行为概述275

一、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的概念275

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276

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278

第二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79

一、收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证据的基本原则280

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80

三、证据调查的手段283

第三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84

一、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明要求284

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审查285

第十一章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88

第一节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概述288

一、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的概念288

二、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的构成特征289

三、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的种类290

第二节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91

一、对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调查的方法291

二、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调查证据的内容292

三、对收集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材料的要求293

第三节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94

一、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的审核鉴别294

二、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的具体审查296

三、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的运用297

第十二章 失职、渎职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99

第一节 失职、渎职行为概述299

一、失职、渎职行为概述299

二、应当注意的问题301

三、失职、渎职行为的主要内容301

四、失职、渎职行为的一般规定302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失职、渎职行为及其构成要件304

一、党组织负责人的失职、渎职行为304

二、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中的党员的失职、渎职行为304

三、违反有关规定,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的行为305

四、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属人员叛逃、出走的行为305

第三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306

一、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306

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途径310

三、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取证措施311

第四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运用313

一、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鉴别313

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证据的运用317

第五节 司法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调查320

一、徇私枉法行为的证据调查320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行为的证据调查322

三、执行判决、裁定失职行为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行为的证据调查324

四、私放在押人员行为的证据调查324

五、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行为的证据调查326

六、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行为的证据调查327

第六节 司法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运用329

一、司法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审查和判断329

二、司法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运用333

第七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证据的调查336

一、案件当事人的交代和说明336

二、证人证言340

三、其他证据材料的调查347

第八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运用348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审查348

二、证据在调查阶段的运用350

三、在处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时证据的运用352

第十三章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55

第一节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概述355

一、党员权利的概念和特征355

二、侵犯党员权利的表现形式360

三、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362

第二节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具体表现及构成要件364

一、侵犯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的行为364

二、压制申辩、辩护、申诉、作证等的行为365

三、侵犯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的行为366

四、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367

五、违反劳动管理法律、法规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369

六、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370

七、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371

八、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372

九、其他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374

第三节 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75

一、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375

二、侵犯党员权利案件中证据的运用382

第十四章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87

第一节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概述387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概念和特征387

二、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构成要件388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390

一、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行为390

二、通奸行为391

三、重婚或包养情妇(夫)的行为391

四、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391

五、拒不承担抚养教育义务或赡养义务的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393

六、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的行为394

七、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395

第三节 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95

一、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证据调查与收集395

二、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证据审查与判断396

三、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证据运用396

第十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98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概述398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一般理论398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构成要件399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400

一、进行色情活动的行为400

二、嫖娼、卖淫行为401

三、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秽影视书画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402

四、观看淫秽影视书画、观看淫秽表演、组织进行淫秽表演的行为402

五、进行淫乱活动的行为403

六、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403

七、涉毒行为403

八、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404

九、赌博行为406

十、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406

十一、扰乱和破坏生产、交通、工作等秩序的行为407

十二、搞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生产、工作、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408

十三、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408

十四、抢夺党和国家机关、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团体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408

十五、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学历、文凭的行为408

十六、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超计划生育的行为409

十七、破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行为409

十八、违反国家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09

十九、违反国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10

二十、违反国家关于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10

二十一、编造、散播虚假信息或者其他对社会有害的信息的行为410

二十二、违反有关规定,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411

二十三、包庇行为411

二十四、被犯罪分子蒙骗而为其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条件的行为412

二十五、触犯驻在国家、地区法律、法令,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宗教习俗的行为412

二十六、违反国(边)境管理法律、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412

二十七、其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413

第三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13

一、证据的调查与核实413

二、证据的运用415

第十六章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的司法转换与运用417

第一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司法移交417

一、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条件417

二、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标准419

三、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管辖420

四、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程序和效力422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审查423

一、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区别423

二、对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审查425

第三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运用429

一、纪检监察证据的立案运用429

二、纪检监察证据的起诉运用430

三、法庭调查中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运用431

第四节 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问题434

一、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基本特点和规律434

二、司法机关办理案件的基本特点和规律436

三、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问题437

第十七章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的不当运用439

第一节 纪检监察中证据虚假的原因439

一、纪检监察中证据虚假概论439

二、从证据的本质属性谈证据的虚假439

三、纪检监察中各具体证据形式虚假的原因443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防范447

一、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一般防范措施447

二、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具体防范措施450

第三节 纪检监察中证据的错误运用454

一、在调查过程中运用证据的错误455

二、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证据运用的错误457

第四节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错误运用的防范460

一、加强纪检监察案件办案人员对正确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重要性的认识460

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461

三、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几项特别规则464

附录467

一、关于处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答复467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发〔2003〕18号 2003年12月31日)468

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处分规定(监察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 2010年7月8日)489

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10〕27号 2010年6月9日)491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10〕23号 2010年5月7日)492

监察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适用解除处分制度的通知(监发〔2010〕4号 2010年4月14日)495

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监察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3号 2010年8月12日)496

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审计署令第19号 2010年1月5日)497

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20号 2009年7月24日)498

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15号 2009年6月17日)499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政纪处分规定(监察部令第17号 2009年1月23日)500

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7〕17号 2007年10月8日)502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8〕17号 2008年6月6日)504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8〕23号 2008年7月4日)506

对《关于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30条的处分批准程序的请示》的答复(中纪法函〔2005〕10号 2005年7月1日)507

对《关于村委会主任(党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的请示》的答复(中纪法函〔2005〕17号 2005年11月3日)507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购买、更换小汽车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中纪发〔1996〕15号 1996年8月26日)508

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中纪发〔2001〕6号 2001年3月26日)509

中共中央纪委 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处理规定(中纪发〔2004〕3号 2004年2月3日)510

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中纪发〔2008〕15号 2008年5月29日)512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95号 2007年6月1日)514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 2004年11月30日)521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0号 2006年2月20日)526

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1号 2006年11月22日)528

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监察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令第14号 2008年2月26日)531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 2008年6月1日)534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令第16号 2008年6月30日)537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令第18号 2009年3月25日)539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1997〕83号 1997年9月22日)541

人事部 监察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1999〕100号 1999年8月23日)541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人发〔1999〕134号 1999年11月23日)542

二、关于信访举报工作方面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543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纪发〔1993〕8号 1993年8月22日)544

中央纪委 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接待处理集体上访的暂行规定(中纪办〔1996〕4号 1996年4月24日)54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通知(中办发电〔1998〕35号 1998年12月29日)550

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纪办发〔2005〕1号 2005年2月1日)552

监察部处理电话举报暂行办法(监办发〔1988〕19号 1988年11月12日)554

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监察部令第3号 1991年12月24日)555

三、关于查办案件工作方面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558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纪发〔1994〕4号 1994年3月25日)559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中纪发〔1994〕4号 1994年3月25日)564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二款如何理解的答复(中纪法复〔1994〕7号 1994年9月12日)570

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征求同级党委意见”的规定如何理解的答复(中纪法复〔1995〕3号 1995年1月18日)570

关于查办案件中需查询或者冻结被调查对象存款时应以监察机关名义使用监察文书的通知(中纪办发〔1999〕17号 1999年12月27日)571

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 监察部办公厅 总政治部办公厅关于军队纪检机关查询或者冻结被调查对象存款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办发〔2000〕17号 2000年7月21日)571

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监察部令第1号 1991年11月22日)572

监察机关在调查处理政纪案件中相互协作配合的规定(监察部令第4号 1992年11月16日)577

四、关于案件审理工作方面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579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中纪发〔1987〕12号 1987年7月14日)580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中纪发〔1991〕5号 1991年7月13日)58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所要作出的处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同犯错误党员见面的具体办法(中纪办发〔1991〕6号 1991年7月23日)587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中纪办发〔1991〕6号 1991年7月23日)588

中央纪委关于如何理解立案检查后需要作出审查结论的案件要移送审理问题的答复(中纪法复〔1993〕1号 1993年6月7日)590

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监察部令第8号 1999年1月15日)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