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成灾机理及控制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成灾机理及控制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1948178.jpg)
- 任伟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2003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滑坡-控制方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成灾机理及控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国内外滑坡研究历史和现状4
1.2.1 滑坡研究历史概况4
1.2.2 滑坡机理研究现状6
1.2.3 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7
1.2.4 滑坡分类的研究现状11
1.2.5 滑坡防治研究现状13
1.3 本书的研究内容14
第2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发育条件16
2.1 滑坡基本特征16
2.1.1 滑坡形态特征16
2.1.2 滑坡结构特征16
2.1.3 滑动面(带)的确定21
2.2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形成发育条件27
2.2.1 气象水文条件27
2.2.2 地形地貌条件27
2.2.3 地层岩性条件27
2.2.4 地质构造条件28
2.2.5 滑坡发育的诱发条件28
第3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力学机理的现场勘察与监测研究30
3.1 滑坡力学机理现场勘察分析30
3.2 滑坡力学机理现场监测分析32
3.2.1 滑坡体位移监测32
3.2.2 孔隙水压力监测34
3.2.3 滑坡力学机理综合分析36
3.3 滑坡时间演变规律及预报37
3.3.1 滑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37
3.3.2 滑坡位移的变化规律49
3.3.3 滑坡时间预测研究54
3.4 滑坡单体空间演化规律与预测55
3.4.1 滑坡空间演化趋势55
3.4.2 滑坡单体空间预测研究58
3.5 滑坡的时空演化趋势间的关系62
第4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力学机理的物理模拟研究64
4.1 模型试验设计64
4.1.1 基本原理64
4.1.2 试验工况65
4.1.3 试验剖面的选择66
4.1.4 模拟范围的确定66
4.1.5 模拟的主要岩类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67
4.1.6 相似比的确定68
4.1.7 地质构造的模拟68
4.1.8 地应力的模拟69
4.1.9 边坡开挖过程的模拟69
4.1.10 相似材料研制69
4.1.11 模型制作73
4.1.12 观测内容及手段75
4.1.13 试验步骤81
4.2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82
4.2.1 百分表与近景摄影测量对应各点所测位移值比较82
4.2.2 滑坡稳定系数随底板抬升高度变化规律83
4.2.3 滑坡滑动机理分析84
4.2.4 堑坡开挖条件下滑坡和路堑边坡变形破坏分析94
第5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力学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101
5.1 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原理101
5.1.1 岩土体的破坏准则101
5.1.2 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103
5.1.3 岩土体材料拉裂破坏分析104
5.1.4 岩土体滑动面的接触摩擦模型105
5.1.5 稳定性分析105
5.2 计算参数、计算工况及计算模型107
5.2.1 Ⅰ—Ⅰ′剖面107
5.2.2 Ⅱ—Ⅱ′剖面108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109
5.3.1 Ⅰ—Ⅰ′剖面应力应变和稳定性分析109
5.3.2 Ⅱ—Ⅱ′剖面应力应变和稳定性分析112
5.3.3 路堑开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114
5.3.4 滑坡反翘特征数值模拟分析114
第6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力学机理与稳定性判据分析117
6.1 引言117
6.2 叠合梁渐进破坏力学模型118
6.2.1 叠合梁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118
6.2.2 叠合梁弯曲-破坏模型及渐进破坏分析119
6.2.3 岩层反翘弯曲变形最大弯折深度的确定123
6.2.4 岩层反翘弯曲最大变形的确定124
6.2.5 力学模型的试验验证125
6.3 多层薄板渐进破坏力学模型127
6.3.1 滑坡变形破坏的多层薄板概化模型127
6.3.2 多层板荷载的分解128
6.3.3 多层板边界条件分析130
6.3.4 多层板荷载-挠度方程132
6.3.5 多层板的屈服与临界荷载135
6.3.6 滑坡启动、停止滑动面抗剪强度阈值的确定138
6.3.7 滑坡稳定性判据140
6.4 滑坡流变力学模型141
6.4.1 边坡演变为滑坡的特点141
6.4.2 滑坡蠕变模型的建立142
6.4.3 复合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145
6.4.4 流变力学模型的试验验证146
6.4.5 加速变形过程验证149
6.4.6 流变力学模型的现场监测验证150
6.5 反翘变粒岩岩层流变力学模型156
6.5.1 反翘变粒岩岩层弯曲蠕变机理分析156
6.5.2 反翘变粒岩层弯曲蠕变时效变形分析158
6.5.3 弯曲蠕变模型162
第7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力学参数选取及其稳定性分析164
7.1 力学参数取值区间的确定164
7.2 滑坡稳定系数现状值的确定165
7.2.1 滑坡发育阶段的稳定系数165
7.2.2 反算时的滑坡稳定系数166
7.3 计算剖面的选取166
7.4 稳定性计算方法的选择166
7.5 滑坡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169
7.6 力学参数的综合选取169
7.7 工程应用(力学参数综合选取实例)170
7.7.1 力学参数的选取170
7.7.2 稳定性计算方法172
7.7.3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173
第8章 双(多)层反翘型滑坡控制对策研究174
8.1 灾害控制方案选择174
8.1.1 控制原则174
8.1.2 控制措施类别175
8.1.3 控制方案选择178
8.2 整治工程加固机理及优化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179
8.2.1 模型试验工况及步骤179
8.2.2 相似材料的研制180
8.2.3 模型体制作181
8.2.4 观测内容及手段181
8.2.5 支挡结构受力分析183
8.3 整治工程加固机理的现场监测研究203
8.3.1 滑坡体位移监测203
8.3.2 孔隙水压力监测204
8.3.3 桩前、桩后土压力监测204
8.3.4 桩身钢筋受力监测206
8.3.5 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桩身变形监测207
8.3.6 锚杆受力监测211
8.3.7 锚杆拉拔试验212
8.4 整治加固效果分析214
8.4.1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分析214
8.4.2 根据现场实时监测结果分析224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