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文库 菜根谭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典文学文库 菜根谭 第2卷
  • 彭诗琅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2648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85页
  • 主题词:风湿病-按摩疗法(中医)-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文学文库 菜根谭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菜根生光175

《孟子》七篇载经验175

荀子劝学言流世176

朱熹读书重六法178

子厚罹难著华章180

王夫之博学求治181

张履祥耕读并重183

姚察父子双作史185

李贺沥血吟诗句186

贾岛二句三年得187

王安石手不释卷188

司马光读书万卷189

宋景濂以恒治学190

刘知几愤撰《史通》191

王守仁坚悟心学192

顾炎武亡国志学194

汪绂苦学终成儒196

顾若璞志良不磨198

孔子为学良法多199

孔子治学倡“四毋”201

郑玄求学师千里202

邴原择师重“志高”203

徐遵明数度寻师204

李宝鼎遍求名师205

韩愈耻师道沦丧206

廖燕续师辟新说207

绮兰拜师惊世俗209

李仁尹默求明师210

苻坚以妇讲《周官》211

沈峻遍游通五经212

杨时求学立程门213

第四篇 齐家卷214

咀嚼菜根214

恶俭好易 命固将穷214

为强必富 不强必寒214

沃民不材 瘠民向义214

与贫穷地 以实无资215

妄予不惠 惠恶不仁215

量事立条 使俭获中215

贫者士常 登枝尤记216

富贵之人 少不骄奢216

施而不奢 俭而不吝216

克俭节用 弘道之源217

盛名清德 当务俭素217

俭则寡欲 侈则多欲217

俭则常足 乐得美名217

勿求多余 多余则累218

凡在仕官 以廉为本218

每加节俭 亦是惜福218

芒不种田 秋之不获219

月用奉养 节省为本219

贤人予孙 贻之以言219

父母常失 不已媚子219

子孙若贤 不待多富219

父否母然 子无适从220

富不教子 钱谷消亡220

择邻而居 意在教子220

养而不教 父之有过220

教子义方 弗纳于邪220

大匠诲人 必以规矩221

母若欺子 非以成教221

待子严厉 易至成德221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221

以俭得之 以奢失之221

以约而失 实为寡也222

成由勤俭 破由奢靡222

一粥一饭 思之不易222

半丝半缕 物力维艰222

慎乃俭德 惟怀永固222

安贫故勤 安贫故俭223

父母恩情 人所力报223

父不失礼 子不废行223

不改祖法 忠厚勤俭223

父不谓进 子不敢进223

父母有过 柔声以谏224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224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224

生事以礼 死葬以礼224

孝悌也者 仁之本也224

孝敬父母 天经地义224

孝子事亲 具备五者225

善事父母 此曰孝也225

侈靡不急 皆妄费也225

彼以其奢 吾以善俭225

富贵之业 贫贱之基226

久享富佚 败致衰倾226

服食器用 要有定式226

俭约自持 不可浪费227

习成俭约 到处便宜227

自食其力 然后得食227

自奉要俭 待客亦是228

俭以养德 俭以养寿228

奢者不足 俭者有余228

男妇各司 勤俭成家229

一日从俭 家道浸昌229

为人之兄 慈爱见友229

亲邻之道 夙契逾深230

处骨肉变 从容不激230

薄族之人 无好儿孙230

家不可教 不能教人230

家运盛衰 己实自操231

家道正者 而天下定231

兄弟阋墙 外御其侮231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231

仁人于弟 亲爱而已231

且兄弟者 均气连形231

独在异乡 佳节思亲232

兄弟相爱 灼艾分痛232

虫齿桃根 李代桃僵232

友于兄弟 分形共气232

兑弟师友 天伦之乐232

父子之性 出于秉彝232

贤者兄弟 天下让之232

子孙孝善 是家兴也233

事亲谓孝 事兄谓悌233

孝子为敬 不从父命233

可从不从 是不子也233

遗子黄金 不若遗书233

子孙付汝 慎察其行234

晏子将死 凿楹纳书234

意思乃出 行祥乃动234

幼束礼让 长教诗书234

孝悌忠信 孟子所求235

立身做人 孝悌为基235

孝敬忠信 方为吉德235

不私其父 非为孝子236

行于亲重 而不轻疏236

孝行成内 嘉号布外236

父母之恩 与天地等236

人子之道 以显父母236

事亲若曾 仅称“可”字237

人之事亲 事心为上237

事亲关键 悦其父母237

菜根生光238

陈爱珠教子有方238

陈鹤琴育子有法239

冯玉祥怒打爱子240

傅雷为儿当“舵工”242

曹聚仁善导子女244

陈嘉庚严束子女245

王永庆磨练子女246

李嘉诚“精心”育子247

孟母悉心教孟轲249

朱轼治家倡节俭250

鄂尔泰戒弟奢侈251

彭玉麟劝弟勤俭251

闵损为后母释嫌252

兄肥弟瘦厚情谊253

姜肱兄弟相替死254

曾子得官思双亲255

江革“巨孝”名天下255

温席扇枕孝父亲256

曹娥孝心天地存256

陆绩怀桔孝母亲257

王祥孝卧冰求鲤258

会稽三许共称贤259

李士谦和亲睦邻260

郑板桥不忘亲邻260

彭玉麟睦邻重友261

曹植痛著别弟诗262

王微衰亡弟至死263

李大亮尊长爱幼263

唐太宗巧解纠纷264

穆宁治家结和睦264

李光进兀弟友善265

东坡赏月怀子由266

范仲淹设置义庄267

陈希亮怜孤恤贫268

杜环行善奉母孝269

李三养母抚兄子270

陶渊明写诗教子271

潘氏教子走正路272

阿克敦教子有方273

林宾日循循善诱273

郑板桥爱子有道275

谢葆璋舐犊情深276

荀灌替父请救兵277

吉翂愿以命抵父278

江淹尊母纵政坛279

赵弘智以孝著称279

狄仁杰睹云思亲280

郑万户母贤子孝281

杨巍孝母戒食瓜281

夏士友克己养母282

曹孟德严格教子282

王羲之教子习字283

鲁迅教子善开导284

丁观海严师育子285

徐悲鸿以严教女285

第五篇 为政卷287

咀嚼菜根287

天下之事 简略非久287

持天下具 莫详于周287

于子孙计 愧于三代288

讲求实际 令今可行289

善陶者贵 不善者廉289

政令适时 则百姓一289

当时则动 物至而应289

事后而虑 则事不举289

举事因时 人事不广290

天不再与 时不久留290

简选精良 兵械铦利290

捷先之道 在知缓急290

先发制人 后发被制290

功者难成 时者易失290

天与弗取 反受其咎290

智不信时 明不弃利291

不应事机 是谓非智291

料知敌情 在于敏思291

时机易逝 重在迅速291

坐昧先兆 必贻后诛291

见利不失 遭时不疑291

凡修政教 当修适时291

道在难见 事在难闻292

用贵玄默 动贵不意292

攻贵无行 出贵不意292

善出奇者 广如天地292

将欲歙之 必固张之292

无备不虞 不宜出师292

治宜多变 政宜少变292

屡遇变故 应变不穷293

有道以统 足以化矣293

刑靡定法 律无定条293

诏令格式 若不常定293

大有天下 小有一国293

知者之知 固以多矣293

事事自谋 人莫若己294

力不敌众 智不尽物294

好暴示能 好唱自奋294

以智强智 以能强能294

不知乘物 而自怙恃294

博于从辞 观于众物294

百羊而群 童子随之295

位高事简 教民不苛295

元首丛脞 股肱惰哉295

不自见明 不自是彰295

一君赡下 不赡之道295

自治其事 易致昏愦295

有道之君 正德莅民296

不言之言 无为之事296

自治其国 劳而招祸296

圣人非通 知物之要296

圣人明君 察要而已296

亲自治详 未有不乱296

倍时任己 弃数用虑297

君者无任 而受职任297

勤于求贤 逸于得人297

位尊身佚 身大事少297

刻木无为 有为用斧297

君道知臣 臣道知事297

身居上位 德泽被民298

君功选将 将功理兵298

有功则赏 有罪则罚298

事有万变 日有万机298

天下之权 尽收在上298

庶狱庶慎 有司是训298

勿误庶狱 有司之责299

有道之主 使臣有辔299

人主治官 与骥俱走299

以从地者 公作则迟299

人君为官 兔化而狗299

异道则治 同道则乱299

君不明职 有司无为300

终日问之 下无所对300

主代臣事 则非主矣300

不亲不劳 不侵众官300

慎乎不睹 惧乎不闻300

丰赏厚赐 以致竭藏301

爵禄不荣 则民不急301

为治去法 不几亦明301

无法而正 千万之一301

以法治国 国家强盛301

刑罚生力 有力则强301

不恃赏罚 恃民自善302

法之为道 前苦长利302

家无怒笞 过也立见302

天下度量 人主准绳302

无法亡国 非无君也302

绳之以法 断之以刑302

法贵有恒 治乱之出302

有功不赏 则善不劝303

善为刑罚 圣人自来303

赏勉罚偷 则民不怠303

国之安危 百姓治乱303

有功不赏 有罪不诛303

明赏不费 明刑不暴303

赏功罚罪 天下从之303

赏罚不明 未能治民304

见其可也 喜之有征304

申之宪令 劝之庆赏304

号令使下 斧钺畏众304

曹代萧相 属其后任304

赏罚辅教 其教有常305

兴国行罚 民利且畏305

利出一空 其国无敌305

庆赏劝善 刑罚惩恶305

严明赏罚 用众若一305

执法操柄 据罪制刑305

刑罚当罪 则奸邪止306

无德而官 无功而赏306

赏不当功 不如不赏306

赏及无功 恩不足劝306

世之治乱 在赏当功306

无有远迩 用罪伐死306

虽所憎者 有功必赏306

评论功绩 实行赏罚307

宠不增功 疏不忘劳307

罚避亲贵 不可主兵307

虽心所爱 无功不赏307

行诛罚罪 不避权贵307

禄不私亲 授之多功307

罚不讳强 赏不私亲307

不赏私劳 不罚私怨308

奖不遗人 亲不弃功308

赏贤罚暴 勿偏弟兄308

先便请谒 而后功力308

若诚有功 虽疏必赏308

赏非爱之 罚非恶之308

以猫致鼠 以冰致蝇308

变化应来 而皆有章309

智谋短浅 则不知化309

无逆天数 必顺其时309

凡立功名 必有其具309

假以外物 则功可成309

因之自然 六合足均309

知于物浅 其穷不远310

投隙抵时 应事无方310

望时待之 孰与使之310

人率则从 身光则信310

家长不正 家亦乱矣310

古之君子 先身后民310

要道之本 正己而已311

将欲正人 先正己身311

治天下者 必本诸身311

自身不正 何以养人311

散乱于内 必决于外311

自身端正 而天下正311

士人正己 以匡时世311

用行教化 亲于言教311

臣不忠谏 非吾臣也312

苛刻对上 宽恕对下312

下无政上 从上政下312

行私无祸 纵欲不穷312

上若多故 则下多诈312

罚不讳亲 功不忌仇312

乱主自智 事败祸生312

不言智能 而朝事治313

明主任贤 不用己智313

无用之辩 弃而不治313

不烦而功 治之至也313

治天下众 若使一人313

将治大者 不拘治细313

处大官者 不欲小察314

大明弃小 假乃理事314

勿愁不虑 执要而已314

执一应万 握要治详314

治大勿烦 烦则易乱314

为人主者 无为为道314

制国分人 立政分事314

为人君者 不及下事315

为人君者 不言官道315

兼而一之 人君之道315

上下分明 君臣异道315

扰害天理 严惩不贷315

人各有长 贵在善用315

居官念头 有其三用316

宁用破绽 不用寻常316

放阔眼界 识见自别316

为政之道 民众为本316

为政首务 扶持世教316

知微知彰 杜绝祸患317

鼓舞人心 振作士气317

天下存亡 系于“人心”317

国之所惧 贪欲怒气317

用恩威者 不忘施怒317

居上之患 赏罚不明318

治病择医 安民择吏318

为政之本 百姓富足318

德感诚孚 令行禁止318

权之所在 利之所归318

择用小人 摒弃小人319

良官廉吏 乐其所苦319

居官曰任 信任责成319

居官为政 有其五要319

用天下心 作为己心319

矫枉过正 难治天下320

掌握一理 而忘众理320

违背客观 祸患必及320

谋夫孔多 是用不集320

蜚蓬之问 明主不听320

无稽之言 不见之行320

制世御俗 不夺众口320

贤主所作 浅闻弗知321

死者之病 难为良医321

见人不见 知人不知321

下将用兵 博闻自乱321

行在审己 不恤浮议321

利可共享 谋可寡议321

经略大事 不待众言322

兴一世功 不恤流俗322

于人则智 自知则愚322

以物为法 感而后应322

必然之理 必治之政322

用非其有 使非其民322

天时地利 不如人和323

虽有智慧 不如乘势323

君子役物 物役小人323

造父善御 假以舆马323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323

薄身厚民 聚敛难行323

身不先行 民不能止323

治民以仁 万民从之324

口若言之 身必行之324

光晖于外 其贼于内324

言出己口 勿止于人324

正矩有方 正规有圆324

禁胜于身 令行于民324

自身正直 邪恶自除325

先禁自身 而后禁人325

求之于己 不以贵下325

善人不赏 暴人不罚325

刑赏公道 不徇私情325

奖远忠臣 化近臣公325

一人夺私 兆民理废325

虽有所愉 光和求当326

施行刑罚 不以忿怒326

遇喜妄法 逢怒加罪326

喜则滥赏 怒则滥杀326

赏不因喜 罚无因怒326

官赏刑罚 与天下共326

赏虽由己 勿因喜行327

刑赏为公 非为一人327

圣人厚赏 非为侈也327

善为小善 而不舍之327

不为非事 不取非有327

受鱼失禄 无以食鱼327

受人者畏 与人者骄328

见利思难 见利忘患328

陷其身者 为贪财利328

徇私贪浊 非止坏法328

见金忘刑 径自受纳328

尚贤使能 赏功罚罪328

凡治天下 必因人情329

赏罚利器 操之制臣329

赏刑分明 则民尽死329

亡功受赏 有罪不杀329

顺乎民情 不可郁积329

当官称职 并非易事329

人无心言 谓真无过330

一世业官 学习不断330

取守天下 贵在民安330

忠言逆耳 奸言顺心330

治人所慎 无所顾惜330

祸患根源 在“苟可以”331

往日过失 不足讥笑331

设官为民 积极有为331

为官禁忌 心胸狭小331

为官盛德 平易近人332

谨慎千日 防止一旦332

非吾所有 一毫莫取332

出泥不染 濯涟不妖332

贫不改节 达不改志332

名节为重 利欲为轻332

两袖清风 免话短长332

其身若正 不令而行333

苟正其身 从政何难333

罚严令行 百吏皆恐333

治国靠法 止暴用刑333

无法致乱 无度失仪333

国无法制 何以出令333

法虽不善 强于无法334

善治国者 塞民以法334

背法而治 无马行路334

苟非明法 危亡为邻334

法律法令 为治之本334

辔衔不饬 不能致远334

国无带治 又无常乱334

法者治政 禁暴率善335

其立法也 非以苦民335

有制之兵 无能之将335

法令大弛 是非易位335

国之权衡 时之准绳335

治理国家 正其制度335

为治之具 辅治之法335

号令既明 刑罚勿弛336

圣人之治 审于法禁336

饰法不迁 法平吏治336

礼烦不庄 业烦无功336

必同法令 所以一心336

王者为民 治则必明336

事寡易从 法省易因336

政事简易 民有亲近337

遵守根本 顺应变化337

兵有大要 知谋则得337

用力贵突 使智贵卒337

智者举事 因祸为福337

失火之家 岂暇告人337

军尚随机 期于合宜337

听命劫败 决非良将338

处危自谋 因危为功338

谋藏于心 事见于迹338

其心谋大 其迹示小338

时备不虞 军政之要338

事有便宜 不拘常制338

权不预设 变不先图338

善战致人 否则被致339

公正治国 奇兵取胜339

为谋谨慎 乱况削减339

思之又思 又重思之339

举失国危 形过权倒339

上离其道 下失其事339

上下相干 臣主同则339

君子思考 不出其位340

其位在上 不应犯下340

代为大匠 鲜不伤手340

人之百事 不可柜借340

贪于政者 不分人事340

国有大任 焉得专之340

有道之主 因而不为340

明主赏罚 非以为己341

功多赏之 能者处之341

奖赏所爱 而罚所恶341

赏罚不曲 人以死报341

尽忠益时 虽仇必赏341

宠习之臣 仇仇之士341

赏无私功 刑无私罚342

奖不忘远 刑不阿近342

无功不取 贵势不免342

无撄则宁 无拂则全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