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 李晓峰,刘大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8982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问题与前景: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1

一 没有少数民族,何来多民族国家1

二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何来中华文学12

三 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26

第一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40

一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法理基础41

二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依据48

三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科基础54

四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58

五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67

第二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76

一 多民族的历史观76

二 多民族的文学观91

三 多民族的民族观97

四 多民族的国家观100

五 多民族的哲学观111

第三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缺失114

一 中国文学史写作的三个阶段114

二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之表现一:创作主体的多民族身份属性118

三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之表现二:多地域、多民族与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化形态对中华文学史的影响124

四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表现之三:多语种、跨语种与多语写作131

五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之原因134

第四章 多民族文学的时间145

一 多民族文学史的“显在式样”与“隐性式样”146

二 历史线性时序与多民族文学史的多时间结构150

三 “多民族文学史”与“中国历史”的互文性关系155

四 多民族文学的“多时间”与“多历史”157

第五章 多民族文学的空间168

一 多地域与多民族相叠加的多民族文化与文学169

二 跨地域与跨民族的多民族文化与文学177

三 动态的空间与多民族文学179

第六章 多民族母语文学的意义、处境及传播193

一 不在场的在场:多民族母语文学的尴尬处境193

二 文化洼地效应的放大与单边译入206

三 文化公平权力的缺席与母语文学传播权力的放逐211

四 传播意识的缺乏与母语文学的自我遮蔽214

五 多民族母语文学的意义及跨语际传播的自觉216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其功能227

一 现代知识转型与文学地位的提升227

二 文学史的形成及知识权力235

三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240

四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功能246

五 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中国文学史的国家责任与使命251

六 分裂与并置:各民族文学史与主流中国文学史的非对称性关系265

第八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历史哲学转型275

一 现代与传统的起承转合276

二 “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交融285

三 文学与历史的互相生成293

四 作为“民族”内部动力的现代性历史302

五 进行中的历史309

第九章 世界多民族国家中的多民族文学315

一 世界文学、民族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316

二 范式转移与重绘文学史面貌324

三 多元文化主义及其不满335

四 殖民、流散、国际主义转向343

第十章 多民族文学发展报告——《民族文学》30年352

一 多民族作家汉语文学352

二 多民族母语汉译文学369

三 多民族民间文学376

四 多民族文学公共空间378

五 办刊理念:世界眼光与多民族文学观389

参考书目402

修订版后记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