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破产法 程序理念与制度结构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破产法 程序理念与制度结构解析
  • 邹海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127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破产法 程序理念与制度结构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破产法的理念与制度1

一 破产和破产观念1

二 破产观念的发展3

三 破产程序的特征5

四 破产程序的性质6

五 破产法的内容与结构8

六 破产法的性质9

七 破产法的渊源13

八 破产立法主义16

第二节 破产法的功能定位演变22

第三节 我国破产法的制度创新27

第四节 变革中的破产法30

一 破产程序的制度重构与理念的实践适应性31

二 重整程序中的利益平衡机制32

三 关联企业破产的相关问题34

四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具体规范设计35

五 以重整程序制度为核心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37

第一章 破产程序的结构39

第一节 破产程序的结构模式39

第二节 破产程序的适用对象41

一 基本原理:民事主体的破产能力41

二 破产法对自然人的适用43

三 破产法对法人的适用49

四 我国破产法对合伙企业的适用53

第三节 破产原因54

一 破产原因54

二 破产原因的立法例56

三 不能清偿债务58

四 不能清偿债务的构成要素61

五 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65

六 合伙企业的破产原因66

第四节 破产申请主义68

一 破产程序与破产申请68

二 债务人为破产申请人70

三 债权人为破产申请人72

四 破产申请的提出78

第五节 破产程序的开始82

一 破产申请的审查82

二 非自愿破产申请的异议84

三 破产申请的受理86

四 破产程序开始的效力88

五 破产程序的地域效力90

第六节 破产程序的转换94

一 破产清算向重整程序的转换94

二 破产清算与和解程序的相互转换95

三 和解程序与重整程序的相互转换96

四 重整程序向破产清算的转换98

第二章 债权申报与调查100

第一节 债权申报的程序价值100

一 债权申报的意义100

二 债权申报制度的功能100

第二节 债权申报期限102

一 债权申报期限的立法例102

二 法院酌定债权申报期限103

三 问题与讨论105

四 债权申报期限的性质107

第三节 债权申报的方法和范围108

一 债权申报的接受者108

二 可申报的债权范围110

三 债权申报的豁免113

四 债权申报的形式115

五 债权申报的效力119

第四节 未申报债权的救济119

一 未申报债权119

二 未申报债权的法律后果120

三 债权申报期限的顺延122

四 补充债权申报123

第五节 申报债权的调查和确认124

一 申报债权的调查124

二 申报债权的确认129

第三章 管理人中心主义135

第一节 管理人的法律地位135

一 管理人的定义135

二 管理人中心主义136

三 管理人法律地位的学说139

四 管理人在我国破产程序中的地位143

第二节 立法例上的管理人147

一 英美法系的管理人制度148

二 大陆法系破产法上的管理人制度150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管理人制度151

四 我国的管理人制度152

第三节 管理人的产生153

一 管理人产生的法律形式153

二 管理人的任职资格158

三 指定管理人的原则与方式163

四 指定管理人的决定与公告165

五 管理人的更换166

第四节 管理人的职责170

一 管理人的职权范围170

二 重整程序中的管理人职责问题181

三 管理人与法院的权力分配问题183

四 管理人与债权人会议的权力分配问题185

第五节 管理人职务的执行与报酬186

一 管理人执行职务的独立性186

二 管理人的注意义务187

三 管理人的损害赔偿责任189

四 管理人执行职务的报酬190

第四章 债权人自治193

第一节 债权人自治的价值基础193

第二节 债权人自治的立法例195

一 债权人自治的立法例195

二 债权人会议模式196

三 债权人委员会模式197

四 我国破产立法上的债权人会议模式197

第三节 债权人会议的地位和成员199

一 债权人会议的意义199

二 债权人会议的地位200

三 债权人会议的成员201

第四节 债权人会议的职权204

一 债权人会议的职权204

二 调查债权206

三 监督管理人208

四 议决债务人财产的管理209

五 议决重整计划210

六 议决和解协议210

七 议决债务人财产的变价和分配211

八 决定债权人委员会的设置和选任212

第五节 债权人会议的召开212

一 债权人会议的召开及出席212

二 第一次债权人会议214

三 债权人会议主席217

四 必要时召开的债权人会议220

第六节 债权人会议决议222

一 债权人会议决议222

二 债权人会议决议的形成224

三 不能形成债权人会议决议的救济227

四 债权人会议决议的约束力229

五 债权人会议决议的撤销231

第七节 债权人委员会232

一 债权人委员会的意义232

二 债权人委员会的设置234

三 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选任236

四 债权人委员会成员的解任与辞任239

五 债权人委员会的职权240

六 债权人委员会的职务执行245

第五章 破产程序中的财产247

第一节 债务人财产247

一 债务人财产的意义247

二 破产财产248

三 债务人财产的特征249

第二节 债务人财产的限定251

一 限定债务人财产的方法251

二 限定债务人财产的争议253

第三节 债务人财产的范围260

一 债务人财产范围的“两分法”260

二 债务人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所有的财产261

三 债务人在破产程序期间取得的财产271

第四节 债务人财产的确认272

一 确认债务人财产的基础272

二 确认债务人财产的方法275

三 债务人的自由财产278

四 债务人位于境外的财产280

第五节 债务人财产的管理280

一 管理债务人财产的专属性280

二 接管281

三 清理、估价和保管282

四 利用和处分283

五 诉讼或仲裁的承受284

第六节 撤销与无效284

一 破产无溯及主义284

二 破产撤销权287

三 涉及债务人财产的无效行为295

第六章 破产程序中的权利298

第一节 破产程序中的类型化权利298

第二节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299

一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意义299

二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属性301

三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之债务人303

四 破产费用的范围306

五 共益债务的范围310

六 共益债务的类型化311

七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受偿316

第三节 破产取回权319

一 取回与破产取回权319

二 取回权的类别321

三 取回权的性质321

四 取回权的基础323

五 取回的要件327

六 取回权与诉讼时效331

七 特殊取回权331

第四节 别除权339

一 别除和别除权339

二 别除权的特征341

三 法定的别除权之基础权利342

四 解释上的别除权之基础权利345

五 别除权的行使346

第五节 破产抵销权349

一 破产法上的抵销349

二 破产抵销权的特征352

三 破产抵销权的适用354

四 民法抵销在破产程序中的适用357

五 破产抵销权行使的限制357

六 破产抵销权的行使360

第六节 可受分配请求权364

一 可受分配请求权364

二 优先顺位请求权364

三 破产债权365

第七章 重整程序371

第一节 重整程序的制度价值371

一 重整程序的概念371

二 重整程序存在的正当性372

三 重整程序的类型化376

四 重整程序的特点377

第二节 重整程序的制度构造379

一 重整程序的立法结构379

二 重整程序的制度构造381

第三节 重整程序的开始382

一 重整申请382

二 关于出资人的重整申请384

三 关于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重整申请385

四 重整申请的审查387

五 重整程序开始的原因388

六 重整程序开始的裁定389

七 重整程序开始的效力390

第四节 重整计划的制作和批准396

一 重整计划的概念396

二 重整计划的特点397

三 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397

四 重整计划草案的制作399

五 重整计划草案的讨论402

六 分组表决制度403

七 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408

八 重整计划的批准410

第五节 强制批准重整计划412

一 重整计划强制批准的意义412

二 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程序条件414

三 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实质条件415

四 重整原因的多样性对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影响418

五 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公平对待原则421

六 强制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428

第六节 重整计划的执行428

一 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的效力428

二 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和债权人的约束力429

三 重整计划的约束力边界430

四 重整计划的执行人431

五 重整计划的执行监督432

六 重整计划的终止执行434

第七节 重整程序的非正常终结437

一 重整程序的非正常终结437

二 重整程序非正常终结的原因438

三 重整程序非正常终结的后果439

第八章 和解程序440

第一节 和解程序的制度价值440

一 和解程序的概念440

二 和解程序的制度价值441

三 和解程序的类型化441

四 和解程序的立法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443

第二节 和解程序的选择445

一《企业破产法(试行)》与和解程序445

二《民事诉讼法》(1991年)与和解程序448

三《企业破产法》与和解程序449

四 和解程序的实益450

五 我国和解程序的特征452

第三节 和解程序的开始454

一 和解申请454

二 和解协议草案455

三 许可和解裁定456

四 许可和解裁定的效力458

五 管理人459

六 和解程序中的债权人会议459

七 和解协议草案的表决460

八 认可和解协议的裁定461

九 和解程序目的受挫462

第四节 和解协议的执行463

一 和解协议的约束力463

二 和解债务人的地位464

三 和解债权人的地位466

四 不受和解协议约束的请求权467

五 执行和解协议的效果470

第五节 和解废止471

一 和解废止471

二 和解废止的申请473

三 和解废止的法定事由474

四 和解废止的效果475

第六节 自行和解479

一 自行和解的意义479

二 自行和解协议的达成479

三 自行和解的当事人480

四 自行和解协议的效力481

第九章 破产清算程序483

第一节 破产清算程序的构造483

一 破产清算程序的概念483

二 破产清算程序的特点484

三 破产清算程序的结构485

第二节 破产清算的申请与受理485

一 破产清算的申请485

二 破产清算申请的受理487

第三节 破产宣告488

一 破产宣告的概念与特征488

二 破产宣告的原因和事实489

三 破产宣告的裁定494

第四节 破产财产的变价498

一 破产财产的形成498

二 破产财产的变价498

三 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法498

四 破产财产变价时的优先购买权501

五 破产财产的变价程序502

六 管理人变价破产财产的效力507

第五节 破产分配508

一 破产分配及其特征508

二 破产分配前的优先清偿509

三 破产分配的顺位510

四 破产财产分配方案514

五 破产分配的实施516

第六节 破产清算程序的终结521

一 破产清算程序的终结521

二 破产清算程序终结的申请主义522

三 破产清算程序终结的原因523

四 破产清算程序终结的裁定526

五 破产清算程序终结的法律效果526

六 追加分配528

第七节 破产免责531

一 破产免责的意义531

二 破产免责的立法例532

三 破产免责与我国的破产立法534

四 许可免责制度的要素537

第八节 复权制度544

一 复权制度的立法例544

二 复权制度在我国的状况546

三 当然复权制度548

四 许可复权制度549

参考文献5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