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孔繁轲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9391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269MB
- 文件页数:5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 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1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者和践行者1
二、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
三、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6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中国道路的创新10
第一章 世界社会主义的风起云涌14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4
二、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21
三、苏联模式的兴衰27
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36
第二章 革命风暴前的中国45
一、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45
二、农民运动风暴的起落49
三、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变革55
四、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59
五、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65
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71
七、旧中国走向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76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79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对新民主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79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初步形成89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确立与发展99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丰富与发展108
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的意义117
第四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和平改造之路122
一、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新政权的斗争122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35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140
四、全面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46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得与失159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66
一、党的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166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74
三、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的扩大化181
四、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86
五、八届十中全会和“左”倾错误的发展193
六、“文化大革命”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严重失误198
七、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204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中的初步探索215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215
二、改革开放的酝酿和起步237
三、政治体制改革和组织建设252
四、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初步建构道路框架258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创新263
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63
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268
三、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272
四、制定实施对外开放政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道路276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道路282
六、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走出一条和平统一道路285
七、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方位和基本遵循290
八、成功化解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阶段296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创新299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深化30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和确立30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施30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315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335
第九章 科学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持续推进350
一、推进科学发展35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69
三、形成“四位一体”建设布局383
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政治保障393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发展408
第十章 中国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411
一、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411
二、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435
三、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438
四、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之路465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的基本经验477
一、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477
二、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484
三、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490
四、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496
五、必须坚持与时俱进501
六、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506
第十二章 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515
一、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带来的历史性变化516
二、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所面临的问题531
三、保持发展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38
参考文献557
后记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