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临床药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临床药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926452.jpg)
- 梅全喜,彭代银主编;华碧春等副主编;马月光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3317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临床药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和学科地位1
一、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1
二、中药临床药学学科地位2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3
一、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3
二、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3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学的起源及发展简史5
第二章 中药药学服务8
第一节 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与实施方法8
一、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与特点8
二、从事中药药学服务的人员及其应具备的素质14
三、中药药学服务的实施方法17
第二节 用药咨询19
一、咨询环境要求19
二、咨询方式20
三、咨询内容20
四、咨询技巧21
五、用药咨询实施步骤与记录22
第三节 中药特色的个体化药学服务23
一、中药汤剂煎煮与中药临床药学服务23
二、中药汤剂服药方法与中药临床药学服务24
三、中药临方炮制与中药临床药学服务26
第四节 中药药历书写规范27
一、中药药历的概念和临床意义27
二、中药药历书写规范28
三、中药药历书写模式探讨30
第三章 中药处方点评35
第一节 处方点评概述35
一、处方点评产生的背景35
二、处方点评与处方点评制的定义36
三、处方点评的工作模式37
第二节 中药处方点评的工作方法38
一、中药处方点评的依据38
二、中药处方点评的内容38
三、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44
第三节 中药处方点评实例52
一、中成药处方点评实例52
二、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实例54
三、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实例56
第四章 特殊人群的中药合理使用58
第一节 小儿的中药合理使用58
一、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58
二、小儿的用药原则59
三、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60
第二节 老年人的中药合理使用62
一、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62
二、老年人的用药特点63
三、老年人的用药原则63
四、老年人慎用的中药64
第三节 孕产妇的中药合理使用66
一、孕产妇的生理病理特点66
二、孕产妇的用药原则68
第四节 特异体质者的中药合理使用71
一、特异体质者的生理病理特点71
二、特异体质者的用药原则73
第五节 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合理使用74
一、肾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74
二、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75
三、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77
四、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的调整78
五、合理用药与肾功能检验指标的判读78
第六节 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合理使用79
一、肝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80
二、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81
三、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82
四、肝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82
五、合理用药与肝功能检验指标的判读83
第五章 中药不良反应及中药药源性疾病的防治86
第一节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86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86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认知历程86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88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临床表现91
一、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1
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2
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2
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2
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3
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3
七、其他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93
第三节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93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93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96
三、环境方面的因素97
第四节 中药不良反应评价方法、监测与报告98
一、中药不良反应评价方法98
二、药品(中西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99
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开展情况及相关管理制度101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103
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103
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105
三、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109
第六节 中药药源性疾病及防治112
一、药源性疾病概述112
二、中药药源性疾病概述114
三、中药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118
第六章 中药配伍及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22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应用122
一、中药配伍概述122
二、中药配伍原则123
三、中药的配伍变化规律125
四、中药复方的配伍125
五、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26
第二节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29
一、中西药合理联用129
二、中西药不合理联用130
第三节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32
一、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组方特点133
二、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34
第四节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137
一、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概论137
二、中西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138
三、中西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139
四、中西药物的药效学相互作用142
五、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143
第五节 中药与食物合用及相互作用145
一、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145
二、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147
第七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150
第一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150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150
二、中药药物动力学的内涵153
三、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对象153
四、中药药物动力学的总体目标及具体任务154
五、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158
六、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新理论160
第二节 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161
一、治疗药物监测概述161
二、中药治疗药物监测164
第八章 中药临床药物治疗168
第一节 中医辨证、治则、治法与用药168
一、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168
二、中医基本辨证方法与用药的关系175
三、中医治则的基本内容180
四、中医治则与辨证用药的关系182
五、中医常用的治法184
六、中医治法与辨证用药的关系184
第二节 药性与辨证用药185
一、中药药性理论185
二、药性与药物的产地、采收、炮制加工及贮藏187
三、药物的配伍规律与鉴别用药189
四、药物的常用剂型、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190
第三节 君臣佐使与遣药组方192
一、君臣佐使制方规律192
二、君臣佐使的变化与遣药组方192
第四节 成方、中成药与辨证用药193
一、掌握成方渊源及变化规律,指导辨证用药193
二、施其法而不泥其方,古为今用创制新方194
三、优秀成方不断完善与复方再优化194
四、中成药与辨证用药195
第九章 中药药物经济学197
第一节 中药药物经济学概述197
一、中药药物经济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197
二、中药药物经济学与中药临床药学的关系199
三、中药药物经济学的发展情况与面临的问题200
第二节 中药药物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其评价方法202
一、成本的定义与测量202
二、健康产出的定义、指标分类及其相关测算205
三、中药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成本与收益的比较211
四、不确定性分析214
第三节 中药药物经济学在中成药领域的应用216
一、中药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步骤216
二、标准报告格式219
三、研究示例221
第十章 循证中药学228
第一节 概述228
一、循证中药学的概念228
二、循证中药学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229
三、循证中药学的意义230
第二节 实践循证中药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231
一、实践循证中药学的基本条件231
二、实践循证中药学的步骤和方法232
三、循证中药学实践实例234
第三节 循证中药学的应用236
一、指导中药临床试验236
二、指导基本药物(中药)遴选237
三、指导中药新药的临床准入238
四、指导中药临床实践238
五、指导中药应用评价240
六、指导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241
第十一章 中医药文献检索与中药信息服务243
第一节 中医药文献检索243
一、文献的概念243
二、信息的相关知识244
三、文献的类型244
四、文献信息检索246
第二节 中药文献信息服务250
一、传统中医药文献250
二、现代中医药信息259
三、中药信息服务在中药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263
主要参考文献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