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产养殖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董双林,田相利,高勤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1734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水产养殖-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产养殖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水产养殖与水产养殖生态学1
1.2 水产养殖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2
1.3 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5
1.3.1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
1.3.2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9
1.3.3 先辈们的智慧及其启示10
1.3.4 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2
1.4 水产养殖生态学的研究方向和特色16
1.4.1 水产养殖生态学的研究方向17
1.4.2 水产养殖生态学的特色17
第2章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22
2.1 水产养殖系统的分类22
2.1.1 水产养殖系统的传统分类22
2.1.2 基于系统能量来源的分类23
2.1.3 基于系统代谢特征的分类25
2.1.4 基于生态限制因子的分类26
2.2 水产养殖生物的主要物理环境30
2.2.1 水的物理特性31
2.2.2 水体的光照31
2.2.3 水体的温度35
2.2.4 水体的含盐量40
2.3 水产养殖生物的主要化学环境43
2.3.1 溶解氧43
2.3.2 pH及其缓冲系统49
2.3.3 氨与硫化氢50
2.4 养殖水体间生态学差异52
2.4.1 水库生态连续体52
2.4.2 养殖水体的生态学差异57
2.4.3 养殖水体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和生态演替58
2.5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61
第3章 养殖池塘系统生物群落与食物网结构64
3.1 养殖池塘的生物群落64
3.1.1 生物群落的概念64
3.1.2 生物群落结构的计算方法65
3.1.3 水产养殖活动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66
3.2 水产养殖池塘的食物网结构71
3.2.1 食物网的概念71
3.2.2 食物网结构分析方法72
3.2.3 水产养殖系统食物网结构73
第4章 养殖水体的生产力与养殖容量78
4.1 养殖水体生产力和养殖容量及其影响因素78
4.1.1 养殖水体的生产力79
4.1.2 养殖水体的养殖容量79
4.1.3 影响生产力的因素80
4.1.4 影响养殖容量的因素83
4.2 养殖水体生产力评估83
4.2.1 池塘养殖生产力评估83
4.2.2 大型水体养殖生产力评估87
4.3 水体养殖容量评估94
4.3.1 海湾海带养殖容量评估94
4.3.2 开放海域扇贝养殖容量评估95
4.3.3 湖泊河蟹养殖容量评估97
4.3.4 海水池塘对虾养殖容量评估98
4.3.5 大水域养殖容量评估101
第5章 水产养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4
5.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要求104
5.2 外源污染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105
5.2.1 来源于农业和城市排污的营养物质105
5.2.2 有害水华(赤潮)106
5.2.3 油污染107
5.2.4 重金属107
5.2.5 杀虫剂和有机锡(TBT)108
5.3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09
5.3.1 沉积作用及对水流的阻碍109
5.3.2 富营养化110
5.3.3 化学物质112
5.3.4 外来物种入侵与养殖鱼类逃逸115
5.3.5 红树林破坏117
5.3.6 水产养殖与其他用途的矛盾117
5.4 水产养殖与温室气体排放117
5.4.1 水产养殖的直接能耗及碳排放118
5.4.2 养殖生物捕获产生的碳输出120
5.4.3 养殖水体对碳的封存120
5.4.4 池塘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123
5.4.5 碳汇渔业125
第6章 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128
6.1 水生动物的生长模式128
6.1.1 水生动物生长的特点和个体大小128
6.1.2 水生动物的生长模型130
6.2 温度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133
6.2.1 水生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性134
6.2.2 水温对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135
6.3 含盐量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139
6.3.1 水生动物对含盐量的适应性139
6.3.2 含盐量对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141
6.4 光照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143
6.4.1 水生动物对光照的适应性143
6.4.2 光照对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145
6.5 刺参生长的个体变异149
6.5.1 密度和规格对刺参个体生长变异的影响149
6.5.2 单个体饲养条件下刺参的个体生长变异152
6.5.3 物理接触对刺参个体生长变异的影响154
6.6 周期性饥饿后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156
6.6.1 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现象156
6.6.2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程度和变化特点157
6.6.3 周期性饥饿后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158
6.6.4 影响补偿生长的因素159
6.6.5 补偿生长的生理机制166
6.6.6 补偿生长理论应用实践166
第7章 环境因子周期性波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68
7.1 温度周期性波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168
7.1.1 温度日节律性波动对大型海藻的影响169
7.1.2 温度周期性波动对水生动物的影响170
7.2 盐度周期性波动对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178
7.2.1 盐度周期性波动对大型海藻的影响179
7.2.2 盐度周期性波动对水生动物的影响179
7.3 周期性干出对大型海藻生长的影响182
7.4 光照节律性波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84
7.4.1 光照节律性波动对孔石莼的影响184
7.4.2 光照节律性波动对对虾的影响187
7.5 水环境中Ca2+浓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189
7.6 水环境pH波动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191
7.6.1 pH变动幅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191
7.6.2 pH变动周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192
第8章 养殖水质的生物调控194
8.1 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操纵194
8.2 浮游植物的生产及其限制因子197
8.2.1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97
8.2.2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理化因子198
8.2.3 施肥池塘中浮游植物与渔产量的关系201
8.2.4 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群落202
8.3 大型海藻营养吸收动力学204
8.3.1 大型海藻的营养需求204
8.3.2 铁限制对大型海藻的影响205
8.3.3 大型海藻对氮的吸收动力学207
8.3.4 大型海藻对磷的吸收动力学212
8.4 大型海藻与微藻的相互作用217
8.4.1 大型海藻与微藻的营养竞争217
8.4.2 大型海藻对微藻的克生作用221
8.5 滤食性贝类和滤食性鱼类的摄食224
8.5.1 滤食性贝类和滤食性鱼类摄食的数学表达224
8.5.2 滤食性贝类和滤食性鱼类的摄食能力227
8.5.3 滤食性鱼类的摄食节律和对食粒的选择性233
8.5.4 滤食性鲢呼吸与摄食的关系234
8.6 滤食性贝类的代谢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增殖作用237
8.6.1 滤食性贝类的呼吸和排泄237
8.6.2 滤食性贝类的代谢产物对浮游植物的增殖作用239
8.7 滤食性贝类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240
8.7.1 太平洋牡蛎对养虾池塘水化学状况的影响240
8.7.2 太平洋牡蛎对养虾池塘底质的影响242
8.7.3 海湾扇贝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243
8.7.4 菲律宾蛤仔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244
8.7.5 海湾扇贝、缢蛏、罗非鱼对养虾池塘浮游生物影响的比较246
8.8 滤食性鱼类放养对水质的影响247
8.8.1 放养滤食性鱼类对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247
8.8.2 滤食性动物对养殖水体浮游细菌的影响251
8.8.3 放养鲢对水体营养盐分布和物质循环格局的影响252
第9章 综合水产养殖及其结构优化254
9.1 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定义和历史沿革254
9.1.1 综合水产养殖的定义254
9.1.2 中国综合水产养殖的历史沿革255
9.2 综合水产养殖的基本原理257
9.2.1 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257
9.2.2 通过互补机制稳定改善水质258
9.2.3 养殖水体资源的充分利用260
9.2.4 生态防病262
9.2.5 综合水产养殖中的辩证思维262
9.3 综合水产养殖系统的分类263
9.3.1 化学功能互补综合型264
9.3.2 养殖种类综合型265
9.3.3 系统综合型267
9.4 综合水产养殖结构优化的原理和方法269
9.4.1 综合水产养殖结构优化的原理269
9.4.2 综合水产养殖结构优化的方法271
9.5 水库综合养殖结构的优化273
9.6 池塘综合养殖结构的优化275
9.6.1 草鱼、鲢和鲤综合养殖结构优化275
9.6.2 海水对虾池塘综合养殖结构的优化278
第10章 阳光工厂化养殖原理282
10.1 传统工厂化养殖模式282
10.2 阳光工厂化养殖原理及模式284
10.2.1 阳光工厂化养殖原理284
10.2.2 阳光工厂化养殖模式287
10.3 阳光工厂化养殖亟待完善的问题293
10.3.1 阳光工厂化车间的光照与温度控制技术294
10.3.2 适宜养殖种类及适宜配比的优化294
10.3.3 不同水生植物混养方式的选择及混养装置的设计294
10.3.4 阳光工厂化养殖机制研究294
10.3.5 养殖管理的规范化294
第11章 低洼盐碱地渔业利用的生态学基础296
11.1 低洼盐碱地池塘水质和生物环境297
11.1.1 低洼盐碱地的基塘系统297
11.1.2 低洼盐碱地池塘的水质特点298
11.1.3 低洼盐碱地池塘的生物299
11.2 养殖动物对盐碱的耐受性300
11.2.1 pH对淡水养殖动物的影响300
11.2.2 常见养殖动物对含盐量的耐受性301
11.2.3 常见养殖动物对碱度的耐受性302
11.3 水环境中阳盐离子对对虾生长的影响303
11.3.1 对虾对水体Na+/K+值的适应性303
11.3.2 对虾对水体Ca2+浓度的适应性304
11.3.3 对虾对水体Mg2+/Ca2+值的适应性305
11.4 低洼盐碱地养殖池塘水质调控305
11.4.1 滤食性鱼类对盐碱池塘水质的影响及其调控306
11.4.2 施KCl和CaCl2对盐碱池塘水质的改良作用309
11.4.3 施肥对盐碱池塘水质的改良作用311
第12章 对虾白斑病生态防控原理313
12.1 对虾WSSV的传播途径313
12.1.1 WSSV的易感动物和宿主314
12.1.2 WSSV的若干传播途径314
12.2 对虾白斑病暴发与环境的关系316
12.2.1 WSSV致病性与养殖水体物理环境的关系316
12.2.2 WSSV致病性与养殖水体化学环境的关系318
12.2.3 WSSV致病性与养殖水体生物环境的关系319
12.3 对虾白斑病的综合预防320
12.3.1 养虾水体的前期处理320
12.3.2 对虾养殖的综合防病措施321
第13章 多维度视角下的水产养殖系统326
13.1 水产养殖系统的能值分析326
13.1.1 能值分析理论328
13.1.2 能值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31
13.1.3 我国三种刺参养殖模式可持续性评估333
13.1.4 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石斑鱼系统的能值分析337
13.2 水产养殖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分析340
13.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简介341
13.2.2 刺参不同养殖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343
13.2.3 LCA在水产养殖系统可持续性分析中的作用346
13.3 水产养殖系统的碳足迹分析348
13.3.1 碳足迹的研究方法简介348
13.3.2 三种刺参养殖系统碳足迹分析349
参考文献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