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914059.jpg)
-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4479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72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史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革命大本营转移西北1
第一节 遵义会议与中共历史性的转折1
一、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1
二、中共中央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8
三、遵义会议13
四、中央红军长征的新局面17
五、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23
第二节 中国革命大本营转移西北的确定27
一、俄界会议与中共中央的新决策27
二、榜罗镇会议决定长征落脚陕北30
三、红军陕甘支队进军西北革命根据地37
第三节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41
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41
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53
三、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统一61
第四节 红二十五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65
一、红二十五军长征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65
二、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会师69
三、反击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74
第五节《八一宣言》76
一、共产国际七大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76
二、《八一宣言》和《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的发表81
三、《八一宣言》发表后的反响83
第二章 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86
第一节 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86
一、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86
二、“切尾巴”战斗胜利91
三、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94
四、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围剿”97
第二节 建立中央党政军领导机构100
一、中共西北中央局成立100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103
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106
第三节 制止和纠正西北苏区“肃反”108
一、西北苏区“肃反”的由来108
二、西北苏区“肃反”的经过及其严重后果112
三、中共中央对西北苏区“肃反”的制止和纠正116
四、中共中央巩固扩大西北苏区的方针和政策122
第四节 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24
一、张浩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与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宣言》124
二、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确立126
三、中共活动分子会议131
四、瓦窑堡会议精神在西北根据地的贯彻136
五、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140
第五节 广泛开展西北苏区的群众工作143
一、动员西北苏区群众参军参战143
二、组织西北苏区群众解决红军的物资困难146
三、建立和发展西北苏区群众团体149
四、争取哥老会和清剿股匪153
第三章 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156
第一节 巩固和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56
一、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156
二、红军西方野战军西征164
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西北171
第二节 红军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的努力177
一、宁夏战役与红军西路军的组建177
二、西路军浴血河西182
三、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关怀和营救191
第三节 西北联合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199
一、中共对张学良和东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199
二、中共争取杨虎城和十七路军共同抗日210
三、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218
第四节 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223
一、中共中央对白区工作方针的调整223
二、北方局的重组与工作重点转变225
三、国统区中共组织的恢复和发展229
第四章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与领导235
第一节 中共与国民党关于合作抗日的联络与沟通235
一、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国民党的最初联系235
二、中共北方局与国民党高层的沟通240
三、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直接谈判244
第二节 西安事变249
一、西安事变的爆发249
二、中共应对西安事变的决策255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62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67
一、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267
二、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解体273
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276
四、西安谈判280
第四节 苏维埃政权向特区政权的转变289
一、中共中央进驻延安289
二、陕甘宁苏维埃政权更名改制的准备293
三、陕甘宁特区党委的组建295
四、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297
第五节 迎接对日直接抗战伟大时期的到来302
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召开302
二、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召开305
三、接待国民党中央考察团访问延安310
四、明确对国统区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315
五、团结和巩固全党319
第五章 实现全民族抗日战争328
第一节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328
一、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328
二、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救亡活动330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335
第二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341
一、《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341
二、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343
三、中共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346
第三节 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352
一、中共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主张352
二、洛川会议355
三、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359
第四节 红军改编与出师抗日361
一、国共两党关于红军改编的谈判361
二、北方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与出师华北364
三、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与挺进华中371
四、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组建与打退日军对边区的进犯375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380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380
二、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392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401
四、华中抗日根据地建立404
五、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408
第六章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411
第一节 抗日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理论的阐述411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持久战的认识411
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415
三、中共领导人游击战争的理论419
第二节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424
一、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424
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429
三、华南抗日游击队的对日作战432
第三节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434
一、抗战初期中共党内的右倾错误及其危害434
二、六届六中全会召开44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449
四、毛泽东中共领袖地位的确立454
五、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457
第四节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465
一、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465
二、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磨擦467
三、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对华北根据地的进攻472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发展476
五、延安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479
第五节 国统区统一战线工作的广泛开展482
一、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483
二、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485
三、西北工委的统一战线工作486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局部执政制度的初步形成490
第一节 中共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探索490
一、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由来490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499
第二节 把陕甘宁边区建成抗日民主的模范区505
一、抗战初期中共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方针505
二、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及边区一届一次参议会507
三、《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512
四、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514
五、陕甘宁边区各级政权的建立516
第三节 “三三制”建政原则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520
一、“三三制”建政原则的提出520
二、陕甘宁边区第二次民主选举与“三三制”政权的建立524
三、华北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立535
四、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立540
五、“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历史作用543
第四节 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试验区”和“示范区”545
一、中共中央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新方针545
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547
三、陕甘宁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551
四、陕甘宁边区第二届二次参议会556
第五节 中共对局部执政方式的探索560
一、中共一元化领导的缘起560
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562
三、各地中央代表机构的建立和健全566
四、中共对抗日根据地政权、军队、民众团体的统一领导570
第八章 在困境中巩固发展抗日民主阵地575
第一节 皖南事变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575
一、皖南事变与中共的应对方针575
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582
三、日伪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584
第二节 巩固发展抗日民主阵地的基本政策587
一、精兵简政587
二、减租减息594
三、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603
四、锄奸反特609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614
一、对敌斗争614
二、群众性游击战的广泛开展621
三、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626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634
一、大生产运动的缘起和指导方针634
二、大生产运动的广泛开展638
三、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642
四、大生产运动中的劳模群体644
第五节 延安整风运动649
一、延安整风运动的准备与开展649
二、整风运动中的审干与“抢救”运动661
三、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664
四、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68
第九章 建设抗日民主的模范根据地673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673
一、边区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673
二、边区农业与林业的发展677
三、边区工商业的发展681
四、边区财政和金融事业的发展687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692
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692
二、边区民众抗日军事组织695
三、边区的军事统一战线工作698
四、边区留守兵团的政治工作701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706
一、边区法制建设的成就706
二、人权保障制度712
三、“马锡五审判方式”715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建设718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边区文艺运动的发展718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729
三、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736
四、新闻和出版事业的发展741
五、医药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744
六、文教工作大会750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753
一、移风易俗,倡导新风753
二、安置和优待移、难民759
三、模范村建设763
四、改造“二流子”768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宗教工作773
一、中共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政策773
二、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战争774
三、尊重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776
四、保护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779
第十章 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783
第一节 敌后解放区战场的新发展783
一、敌后抗日战场的局部反攻783
二、新解放区的开辟787
第二节 对外交往工作的新开端792
一、中共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792
二、陕甘宁边区交际处的外事工作794
三、美军观察组考察延安和抗日根据地796
第三节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斗争803
一、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803
二、国共两党关于民主联合政府的谈判806
三、各界进步力量响应中共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811
四、陕甘宁边区发起筹备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813
第四节 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进攻817
一、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817
二、爷台山反击战822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24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和召开824
二、制定中共的政治路线827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830
四、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832
五、中共七大精神在陕甘宁边区的贯彻835
第六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837
一、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837
二、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839
三、日本宣布投降与抗日战争胜利842
四、延安军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44
第十一章 为实现和平民主而斗争849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与中共的战略方针849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849
二、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方针852
三、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855
第二节 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863
一、重庆谈判863
二、《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签署872
三、中共对各界人士的团结与争取877
第三节 中共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882
一、国共两党停战协定的签订882
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890
三、中共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896
第四节 动员解放区军民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901
一、军事战略区的调整与战略转变901
二、解放区的减租减息运动905
三、“五四指示”与土地改革的初步开展907
四、解放区的生产运动912
五、策划陕甘宁边区周边国民党军起义914
第五节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918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东北局势918
二、中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920
三、中共“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策略928
四、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932
第六节 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民主自治的模范区935
一、陕甘宁边区第三次民主选举935
二、陕甘宁边区第三届一次参议会941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颁布945
第十二章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948
第一节 全面内战爆发与中共战胜国民党的战略方针948
一、全面内战爆发与人民军队的初期作战948
二、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956
三、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959
四、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962
第二节 中共中央“三委”分工与“前委”坚守陕北966
一、延安保卫战966
二、中共中央“三委”分工970
三、中共中央“前委”坚守陕北979
第三节 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983
一、青化砭战役的胜利983
二、羊马河战役的胜利984
三、蟠龙战役的胜利988
四、真武洞祝捷大会990
五、陇东、三边战役的胜利992
六、榆林、沙家店战役的胜利994
第四节 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997
一、小河会议和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决策997
二、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1001
三、陈谢集团西进豫西1003
四、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1005
五、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协同作战1008
第五节 领导国统区“第二条战线”1010
一、国统区“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1010
二、中共对“第二条战线”的领导1015
三、“第二条战线”对人民解放战争的配合1021
第六节 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1024
一、在王家湾的日子里1024
二、爱惜老百姓的一草一木1026
三、“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1027
第十三章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1030
第一节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1030
一、全国土地会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1030
二、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035
三、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041
四、习仲勋与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的纠“左”1046
第二节 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1051
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口号的提出1051
二、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1056
三、夺取全国胜利的政策和策略1060
四、十二月会议精神在陕甘宁边区的贯彻1065
第三节 西北野战军外线进攻的胜利1070
一、宜川、瓦子街战役的胜利1070
二、黄龙山麓战役的胜利1073
三、西府、第二次陇东战役的胜利1076
四、延安光复1078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1079
一、建立支前机构1079
二、民众踊跃参军1082
三、实行坚壁清野1083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1085
五、踊跃交纳公粮1087
六、为战争勤务尽力1089
第五节 中共中央从陕北到华北1090
一、中共中央离开陕北1090
二、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1095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1101
四、《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09
结束语1114
附录1132
一、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大事记1132
二、参考文献1225
后记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