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
  • 陈明琪主编;周长林主审;燕杰,罗翀,韩果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8759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药物学-微生物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用微生物学基础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微生物1

二、微生物学4

三、微生物学简史4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11

第一章 细菌11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1

一、细菌的大小11

二、细菌的形态11

三、细菌染色法13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14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5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21

第三节 细菌的繁殖24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24

二、细菌的繁殖速度24

三、细菌的菌落特征24

第四节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25

一、细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25

二、细菌的致病性25

三、细菌举例29

实训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装片的观察34

实训二 细菌染色法37

第二章 放线菌43

第一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43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43

二、放线菌的繁殖44

第二节 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45

一、放线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45

二、病原性放线菌46

实训三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及菌丝、孢子形态观察47

第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51

第一节 螺旋体51

一、生物学性状51

二、主要病原性螺旋体51

第二节 支原体53

一、生物学性状53

二、主要病原性支原体53

第三节 衣原体54

一、生物学性状54

二、主要病原性衣原体54

第四节 立克次体55

一、生物学性状55

二、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55

第四章 真菌59

第一节 酵母菌59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59

二、酵母菌的繁殖60

三、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60

第二节 霉菌61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61

二、霉菌的繁殖63

三、霉菌与人类的关系63

第三节 大型真菌64

一、大型真菌的形态和结构64

二、大型真菌的繁殖64

三、大型真菌与人类的关系64

实训四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65

实训五 霉菌的菌落特征及菌丝、孢子形态观察66

第五章 病毒71

第一节 概述71

一、病毒的概念和特点71

二、病毒的结构71

三、病毒的分类73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74

一、吸附75

二、穿入75

三、脱壳75

四、生物合成75

五、装配与释放75

第三节 干扰现象和干扰素75

一、干扰现象75

二、干扰素76

第四节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6

一、病毒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76

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77

三、病毒举例78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87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87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87

二、营养物质87

三、营养类型88

四、营养物质的运输89

第二节 培养基90

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90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91

实训六 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包扎92

实训七 培养基的配制93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98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98

一、微生物的生长98

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99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100

第二节 微生物的控制101

一、常用术语101

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102

三、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104

实训八 高压蒸汽灭菌法106

实训九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107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14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114

一、DNA作为遗传物质115

二、RNA作为遗传物质116

三、朊病毒的发现和思考116

第二节 质粒117

一、质粒的概念117

二、质粒的基本特性117

三、质粒的主要类型118

第三节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118

一、细菌的接合118

二、细菌的转导119

三、细菌的转化120

第四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121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121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展望121

三、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122

第九章 菌种选育与保藏126

第一节 生产菌种的要求和来源126

一、生产菌种的要求126

二、生产菌种的来源126

第二节 菌种选育126

一、自然选育127

二、诱变育种127

三、杂交育种127

四、基因工程育种128

第三节 菌种保藏128

一、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128

二、菌种的衰退和复壮129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布133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133

一、陆生生境的微生物133

二、水生生境的微生物134

三、大气生境的微生物134

四、污染环境下的微生物134

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134

六、动物体中的微生物134

七、植物体中的微生物134

八、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134

第二节 人体中的微生物134

一、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134

二、人体中的微生物135

实训十 洁净区沉降菌的检测135

实训十一 皮肤、工作服、设备中微生物的检测137

第二篇 微生物学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141

第十一章 微生物制药141

第一节 抗生素141

一、抗生素的概念、特点和分类142

二、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142

三、抗生素的制备143

第二节 氨基酸144

一、概述144

二、赖氨酸144

三、苏氨酸144

第三节 酶制剂和酶抑制剂144

一、酶制剂144

二、酶抑制剂144

第四节 其他145

一、维生素145

二、甾体化合物145

三、菌体制剂145

第十二章 抗生素药效学148

第一节 抗生素的体外和体内药效148

一、体外抗菌试验148

二、体内抗菌实验151

三、影响抗菌试验的因素151

第二节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151

一、抗生素的效价单位151

二、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152

第三节 抗药性152

一、抗药性的概念153

二、抗药性的防止153

实训十二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154

实训十三 抗生素效价的测定155

第十三章 药物的微生物检查160

第一节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160

一、药物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160

二、药物变质160

三、药物生产中的GMP和GLP161

第二节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162

一、无菌检查的意义162

二、无菌检查的范围162

三、无菌检查的方法163

第三节 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165

一、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原则165

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项目165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165

实训十四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168

实训十五 微生物的限度检查170

第三篇 免疫学基础知识174

第十四章 抗原和免疫佐剂174

第一节 抗原174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174

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5

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75

四、抗原的种类176

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177

第二节 免疫佐剂178

一、佐剂的概念178

二、佐剂的种类179

三、佐剂的作用机制179

第十五章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182

第一节 免疫器官182

一、中枢免疫器官182

二、外周免疫器官183

第二节 免疫细胞183

一、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183

二、抗原呈递细胞184

三、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184

第三节 免疫分子184

一、免疫球蛋白184

二、补体系统186

三、细胞因子187

四、免疫细胞膜分子187

第十六章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191

第一节 免疫应答191

一、固有免疫应答191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192

三、免疫调节193

第二节 免疫病理193

一、超敏反应193

二、自身免疫病196

三、移植免疫196

四、免疫缺陷病196

五、肿瘤免疫196

第十七章 免疫学检测200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测200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特征200

二、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200

第二节 细胞免疫测定法202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计数202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202

实训十六 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血型203

实训十七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204

第十八章 免疫学实际应用208

第一节 免疫诊断208

一、免疫诊断的概念208

二、免疫诊断的特点208

三、免疫诊断的技术208

第二节 免疫预防208

一、人工主动免疫208

二、人工被动免疫209

第三节 免疫治疗210

一、用于人工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生物制品210

二、免疫增强剂210

三、免疫抑制剂210

参考文献213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214

教学大纲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