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林业发展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林业发展战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792712.jpg)
- 彭镇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4918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林业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林业发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北京林业发展定位与理念3
第一章 北京林业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背景3
一、自然条件概述3
(一)地理位置3
(二)地形地貌4
(三)气候4
(四)土壤6
(五)水系7
(六)植被9
二、社会经济概况10
(一)行政区划10
(二)经济发展10
(三)人口发展12
(四)城市化进程13
三、历史文化概况14
(一)建都文化14
(二)园林文化15
(三)旅游文化15
第二章 北京林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16
一、北京林业发展的国际背景16
(一)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16
(二)生态城市与城市森林建设19
(三)循环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20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荒漠化防治20
(五)林业的社会参与及国际合作22
二、北京林业发展的国内背景24
(一)科学发展观和“三生态”林业发展战略思想24
(二)林业的六大工程、五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25
(三)城市林业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27
(四)举办“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的目标28
第三章 北京林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9
一、北京林业建设的现状和成就29
(一)森林资源概况29
(二)林业建设成就31
(三)林业建设的特点35
二、北京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6
(一)森林资源总量需要进一步增加36
(二)森林生态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37
(三)人工造林树种需要进一步丰富37
(四)森林资源管护需要进一步加强37
(五)林业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37
(六)林业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38
(七)林业富民工程需要进一步拓展38
第四章 北京林业建设的必要性和潜力40
一、加快北京林业建设的必要性40
(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40
(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41
(三)举办“绿色奥运”的必然要求42
(四)贯彻中央《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行动42
(五)弘扬森林文化的重要途径43
(六)有效发挥首都林业的窗口和示范作用43
二、北京林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44
(一)自然环境对北京林业发展而言尚属有利44
(二)北京林业发展拥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建设经验45
(三)迅猛的城市发展是北京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45
(四)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北京林业发展的有力保障46
(五)繁荣的森林旅游市场是北京林业发展的迫切需求47
(六)发达的科技和教育为北京林业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47
(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林业发展的丰富内涵48
(八)社会的积极参与为北京林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48
(九)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北京林业发展的重要保证49
三、北京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49
(一)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的矛盾49
(二)城市用水、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50
(三)林业建设成本将越来越高50
(四)林业建设的技术难度将越来越大50
(五)林业生产主体及客体自身条件的限制50
(六)林业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的限制51
第五章 北京林业发展的战略定位52
一、在北京生态城市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52
(一)北京创建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的基本要求52
(二)建成生态城市需要健全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53
(三)改善大气质量,为北京人民提供适宜的人居环境53
(四)实现林网化、水网化,维护北京的水资源安全53
(五)增强森林保持水土的能力,维护国土生态安全54
(六)发展森林,保护湿地,保育生物多样性54
(七)发挥北京林业的示范功能和窗口作用55
二、在北京和谐社会构建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55
(一)森林旅游业将在北京绿色产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56
(二)经果林及其产品加工业,在北京绿色产业中占有重要份额56
(三)花卉、苗木等林业产业,在北京的绿色产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56
(四)对北京的房地产及其他投资业必将产生重要影响57
三、在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57
(一)林业发展水平是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58
(二)发挥森林的文化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8
(三)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58
(四)林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是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59
(五)公众积极参与林业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59
第六章 北京林业发展的基本理念60
一、发展生态林业,保障生态安全60
(一)生态林业是北京林业的核心和实质60
(二)城区园林绿化应该强调生态功能61
(三)山区应该将生态公益林放在首位62
(四)平原区应该强化林网化、水网化建设的力度和标准62
二、发展效益林业,满足多种需求63
(一)发展森林旅游业,满足公众对生态旅游的需求63
(二)建设经果林基地,满足人民对干鲜果品的需求63
(三)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满足城市和居民的绿化美化需求64
(四)发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满足城市建设对森林产品的需求64
(五)发展林业产业,满足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求65
三、发展人文林业,弘扬绿色文明65
(一)加强城市森林建设,实现“绿色奥运”目标65
(二)实施科教兴林战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66
(三)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66
(四)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调动务林人的生产积极性67
(五)实施依法治林战略,提高公众的森林法律意识67
(六)培育森林文化,提高公众参与森林保护的自觉性67
第七章 北京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68
一、指导思想68
二、建设原则68
(一)以人为本,服务首都68
(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68
(三)生态优先,效益兼顾68
(四)分类经营,协调发展68
(五)科教兴林,依法治林69
(六)政府主导,市场调节69
三、总体目标69
(一)强化生态安全保障69
(二)提升林业产业效益69
(三)弘扬古都绿色文明69
第二篇 北京林业发展指标73
第一章 林业与林业发展指标73
一、问题的提出73
二、林业发展目标74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74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74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74
三、林业发展指标的概念与范畴75
(一)林地资源指标75
(二)林木资源指标75
(三)生态环境指标75
(四)经济发展指标75
(五)社会效益指标75
(六)科技发展及贡献指标76
四、区域林业发展指标确定依据76
五、北京市林业发展指标的选择与研究思路77
第二章 北京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发展指标78
一、北京森林资源的变迁79
(一)新中国成立前79
(二)新中国成立后80
二、北京土地利用现状80
三、近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83
四、北京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研究84
(一)优化方法84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整87
(三)系统边界的设定87
(四)土地利用近期(2002~2010年)优化研究87
(五)土地利用远期(2011~2020年)优化研究101
(六)优化结果分析102
(七)林地覆盖率的计算104
第三章 北京环境质量与林业发展指标105
一、北京主要环境问题105
(一)大气污染105
(二)水土流失105
(三)土壤污染106
(四)水污染106
(五)城市热岛效应107
二、环境污染防治林业发展指标需求分析108
(一)净化大气污染林业发展指标需求分析108
(二)控制土壤侵蚀林业发展指标需求分析108
(三)地表水水环境质量保护林业发展指标需求分析109
(四)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林业发展指标需求分析109
(五)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化覆盖率需求分析110
第四章 北京水资源(量)分布特征与林业发展指标111
一、北京水系分布特征111
(一)永定河水系111
(二)潮白河水系111
(三)北运河水系112
(四)大清河水系112
(五)蓟运河水系112
二、北京水资源态势112
(一)降水资源112
(二)地表水资源113
(三)地下水资源118
三、北京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19
(一)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的矛盾120
(二)用水急剧增加和水质污染的矛盾120
(三)洪水肆虐与干旱缺水的矛盾120
(四)水污染十分严重121
四、森林植被与水资源的关系121
五、北京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分析122
六、北京森林生态用水分析124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旅游与林业发展需求分析125
一、北京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125
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指标研究125
三、森林公园指标研究127
四、公益林指标的确定128
第六章 北京林业发展指标综合分析129
一、指标选取依据129
二、指标确定依据综合分析129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129
(二)水资源承载力129
(三)林业自身转化潜力130
(四)城市发展需求131
(五)净化大气污染需求131
(六)碳氧平衡需求132
(七)热环境调节需求133
(八)绿地的整体考虑134
三、北京林业发展指标的确定134
第三篇 北京林业发展总体规划与布局139
第一章 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39
一、城市环境污染139
(一)大气污染139
(二)固体废弃物139
(三)土壤污灌140
二、水土流失142
(一)水土流失现状142
(二)主要危害142
(三)水土流失成因143
三、风沙危害144
(一)土地沙化144
(二)沙尘暴145
(三)风沙危害原因145
四、湿地退化146
(一)湿地现状146
(二)主要问题147
五、水资源危机148
(一)水资源短缺148
(二)地表水污染150
六、城市热岛效应151
(一)北京城市热场现状特征151
(二)区域热场动态分析159
(三)区域热负荷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热补偿160
七、生态用地紧张161
(一)近10年的土地资源动态变化161
(二)北京城近郊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162
八、绿地生态功能较弱164
(一)绿地面积164
(二)绿地质量165
第二章 北京林业发展总体规划与布局167
一、规划依据167
二、北京林业发展的战略构想167
(一)国际大都市林业建设的启示167
(二)北京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168
(三)北京林业发展的战略构想169
三、规划布局原则171
(一)服务城市发展,体现以人为本171
(二)立足北京市域,兼顾周边省市171
(三)统筹林水规划,构建生态网络171
(四)遵循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172
(五)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发展172
(六)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绿色文明172
四、林业发展总体布局172
(一)结构布局172
(二)空间布局174
五、规划目标179
(一)总体目标179
(二)发展指标179
第三章 北京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规划180
一、城市森林工程180
(一)建设范围180
(二)建设目标180
(三)建设内容180
二、平原防护林与风沙治理工程181
(一)建设范围181
(二)建设目标181
(三)建设内容181
三、山区森林保育工程182
(一)建设范围182
(二)建设目标182
(三)建设内容182
四、湿地恢复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83
(一)建设目标184
(二)建设内容184
五、京东南生态保障带建设工程185
(一)建设范围185
(二)建设目标186
(三)建设内容186
六、新城与村镇绿化工程187
(一)建设范围187
(二)建设目标187
(三)建设内容187
七、林果产业工程188
(一)发展目标188
(二)发展重点188
八、森林旅游工程189
(一)发展目标189
(二)发展重点189
九、花卉林木种苗工程190
(一)发展目标190
(二)发展重点190
十、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工程191
(一)发展目标191
(二)发展重点191
十一、森林防火工程192
(一)建设目标192
(二)建设内容193
十二、森林生物灾害防控工程194
(一)建设目标194
(二)建设内容195
第四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97
一、投资估算197
(一)投资估算197
(二)资金筹措197
二、效益分析197
(一)生态效益197
(二)经济效益201
(三)社会效益201
第四篇 北京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207
第一章 北京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功能207
一、北京自然环境类型分区与生态建设的目标208
(一)水源保护区208
(二)深山水土保持区208
(三)浅山景观生态区208
(四)平原风沙区208
(五)平原生态农业区208
(六)市区、卫星城镇重点绿化区209
(七)重点污染源区209
(八)重要生态功能和森林旅游区209
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现状和技术特点分析209
(一)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210
(二)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210
(三)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211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12
三、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3
四、北京林业生态建设总体目标功能216
(一)加强城市森林建设216
(二)建设平原生态圈217
(三)构建山区生态屏障217
(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217
第二章 北京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成果集成218
一、良种繁育与树种选择技术219
(一)良种繁育技术219
(二)山地森林树种选择220
(三)平原防护林树种选择221
(四)城市森林树种选择221
二、森林建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223
(一)人工林质量评价与效益监测技术223
(二)封山育林技术224
(三)中幼林抚育技术224
(四)混交林营造技术224
(五)生态林建设技术225
(六)水源保护林建设技术227
(七)风景林经营技术228
(八)用材林改造技术228
三、特殊立地植被恢复技术229
(一)石质山地造林技术229
(二)小流域治理技术230
(三)风沙地造林技术230
(四)盐碱地造林技术231
(五)道路和四旁绿化技术231
(六)集水保水贮水和节水造林技术233
四、湿地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233
(一)湿地保育与恢复技术233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234
五、森林保护与资源监测技术235
(一)古树名木的保护技术235
(二)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235
(三)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技术236
第三章 北京林业生态建设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238
一、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240
二、景观生态林的优化配置与持续经营技术246
(一)风景林优化配置246
(二)游憩林优化配置247
(三)农林复合经营系统247
三、困难立地造林绿化和低质林改造技术248
(一)防风固沙林248
(二)水土保持林248
(三)水源涵养林249
(四)低效能林分改造复壮技术250
四、森林保护技术250
五、林木水分管理技术250
(一)水分运移调控技术250
(二)水分耗散调控技术251
(三)水分需求调控技术251
(四)抗旱节水林业技术251
六、林木碳汇功能调控技术251
七、自然保护区与湿地保育技术251
(一)自然保护区保育技术251
(二)湿地恢复与保育技术252
八、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252
九、高新技术的应用253
(一)生物技术253
(二)“生物节水”技术253
(三)新材料的研制253
(四)生物制剂253
(五)信息技术254
第五篇 北京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257
第一章 北京林业产业的现状与问题257
一、森林旅游业257
(一)现状257
(二)问题258
二、果业258
(一)现状258
(二)问题259
三、花卉业260
(一)现状260
(二)问题261
四、林木种苗业262
(一)现状262
(二)问题262
五、蜂业263
(一)现状263
(二)问题264
六、速丰林产业265
(一)现状265
(二)问题265
第二章 北京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267
一、森林旅游业267
(一)发展思路267
(二)对策267
二、果业269
(一)发展思路269
(二)对策269
三、花卉业271
(一)发展思路271
(二)对策272
四、林木种苗业272
(一)发展思路272
(二)对策273
五、蜂业273
(一)发展思路273
(二)对策274
六、速丰林产业275
(一)发展思路275
(二)对策276
第三章 北京林业产业现有的关键技术277
一、优良品种的恢复、选育和引进277
(一)优良果树品种的恢复、选育和引进277
(二)优良花卉的引种试验与推广278
(三)林木良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278
(四)蜜蜂良种的引进和选育279
(五)速生丰产林树种的选育与引进280
二、科学生产技术282
(一)果树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282
(二)果树设施栽培技术283
(三)鲜切花插花泥生产技术开发285
(四)蜜蜂授粉技术285
(五)蜂蜜、王浆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285
(六)营养钵育苗造林技术与无病毒苗木组培速繁工厂化生产286
三、林产品开发利用技术286
(一)干、鲜果品深加工286
(二)蜂产品研究与开发286
(四)科技木技术288
(五)木材染色技术289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290
(一)安全与绿色果品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290
(二)生态友好型农药的研究与应用291
(三)虫害生物防治技术292
(四)蜜蜂白垩病防治技术295
第四章 北京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298
一、适宜北京现代林业发展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298
(一)特异果树资源收集与评价298
(二)果树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298
(三)花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299
(四)抗螨高产蜂种的选育技术研究299
(五)适宜北京都市化建设林业树种(品种)的选育300
二、安全林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302
(一)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302
(二)环保型花卉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303
(三)无铅高品质蜂胶生产技术研究303
三、优质林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304
(一)优质果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304
(二)优质花卉、绿化苗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305
四、果品采后营销体系建设305
(一)果实采后处理305
(二)果品的贮运保鲜305
(三)构建果品市场信息应用系统305
五、特色林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306
(一)果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306
(二)干燥花生产技术体系研究307
(三)鲜切花、种球采后生理、贮运技术研究307
(四)蜂胶黄酮的分离提取研究307
(五)森林资源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307
(六)木质结构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309
六、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休闲观光果园发展模式310
(一)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310
(二)休闲观光果园发展模式311
七、林产品生产专家决策支持系统312
第六篇 “数字首都林业”建设规划与发展战略第一章 “数字首都林业”建设背景317
一、国内外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317
二、数字北京和国家数字林业建设工程启动317
第二章 “数字首都林业”建设的现状319
一、建设现状319
(一)数字首都林业网络体系基本建成319
(二)行业综合数据库初具规模319
(三)行业网站的服务功能日益显著321
(四)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推进321
(五)数字首都林业组织保障体系初步建立322
二、存在问题322
(一)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323
(二)数字首都林业标准体系还未形成323
(三)基础数据资源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进一步加强323
(四)信息共建共享的机制需要抓紧完善323
(五)应用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323
(六)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急需完善323
第三章 “数字首都林业”建设原则与目标325
一、指导思想325
(一)坚持服务大局325
(二)力求科技创新325
(三)保障安全稳定325
二、建设原则325
(一)整体性原则325
(二)适用性原则326
(三)先进性原则326
(四)经济性原则326
(五)安全性原则326
(六)易用性原则326
三、建设目标326
(一)近期目标327
(二)中期目标327
第四章 “数字首都林业”基本框架328
一、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328
二、标准与规范建设328
三、安全及组织保障329
四、应用技术329
(一)数据库技术329
(二)地理信息技术329
(三)遥感技术330
(四)全球定位技术330
(五)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330
五、数据库建设330
六、应用系统平台建设331
七、“数字首都林业”重点工程331
(一)森林资源管理与动态监测信息化建设工程331
(二)林业电子政务建设工程331
(三)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331
(四)林业产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331
(五)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程332
(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建设工程332
第五章 “数字首都林业”信息安全措施333
一、安全风险分析333
二、安全保障体系框架334
(一)基础设施安全334
(二)应用系统安全337
(三)安全管理保障措施338
第六章 “数字首都林业”组织保障措施340
一、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340
二、建立和健全信息化工作体系340
三、注重建设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341
四、有效的工作机制341
五、稳定的资金投入342
第七篇 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393
第一章 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的评述393
一、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的现状393
二、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395
第二章 国内外林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与经验启示399
一、国外林业发展保障体系概述399
(一)政策法规保障399
(二)资金投入保障399
(三)组织机构保障400
(四)科学技术及人力资源保障400
(五)宣传教育保障400
二、国内林业发展保障体系概述401
三、经验与启示401
(一)形成具有法律性的林业政策体系401
(二)完善林业资金投入及使用机制402
(三)理顺多方关系,形成服务型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402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402
(五)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403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403
第三章 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的目标与构建404
一、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的目标404
二、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404
(一)认识保障——通过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思维404
(二)制度保障——完善政策法规构建保障措施的运行平台404
(三)措施保障——加强各项措施保障促进北京林业健康发展405
第四章 北京林业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406
一、构建宣教机制,树立生态思维和科学发展观406
(一)以奥运为契机,形成特色宣传406
(二)构建多元化的宣教主体机制406
(三)促进宣教内容的体系化407
(四)采用多样化的宣教形式407
(五)创新机制,吸引公众参与408
二、完善政策法规,依法治林409
(一)构建北京现代林业法制体系409
(二)制订切合实际的区域林业政策410
(三)提高执法水平410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人才强林411
(一)创新人力资源增值机制411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411
(三)优化人员结构412
(四)培养专业化的城市林业人才412
四、构建科技创新和推广机制,科技兴林412
(一)加强适用技术的研发,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支撑水平412
(二)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和中介服务组织414
(三)构建科技普及机制415
五、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416
(一)实行分类经营,科学管理416
(二)提高林业职能部门管理水平417
六、建立以公共财政支出为主的资金支撑体系418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418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419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20
(四)建立林业融资服务体系421
七、加强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421
第五章 保障体系亟需突破的重要环节423
一、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强化组织保障423
(一)整合组织管理机构,统一绿化管理体系423
(二)协调与水利、环保等部门关系424
(三)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424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425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林业行政管理机构425
(二)减少计划色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425
三、满足林业生态用地,提供基础保障426
(一)北京林业用地资源紧张426
(二)林业用地亟需优先保障426
(三)强化林业用地保障政策法规427
四、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实现持续发展428
(一)完善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制度428
(二)先行一步,征收森林生态税429
(三)借助绿色奥运,尝试发行绿色彩票430
五、整合各保障因素,提高保障体系的整体功能430
(一)避免出现木桶短板效应和疏板效应430
(二)强化木桶宽板,提升保障水平431
参考文献432
附录447
附件1:《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评审情况447
附件2:在《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评审会上的讲话450
附件3:在《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评审会上的发言提纲452
附件4:《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专家评审意见463
附件5:《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评审会评审专家名单465
附件6:《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名单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