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寻觅性灵 从文化到禅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寻觅性灵 从文化到禅宗
  • 方立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8474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禅宗-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寻觅性灵 从文化到禅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文化自觉3

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3

1.儒、道、佛三家鼎足之势的形成 3

2.儒家的人本主义传统 4

3.道家的自然主义传统 5

4.佛家的解脱主义传统 7

5.儒、道、佛三家的差异与融会 7

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国民素质的提高10

1.人生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11

2.人生价值的要义 11

3.传统人生价值观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意义 17

国学之魂:中华人文精神20

1.引言 20

2.人文精神的界说 21

3.人类价值 23

4.人的自我价值 24

5.人的社会价值 27

6.人的自然价值 28

7.结语 29

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0

1.民族精神的界定与实质 30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 35

3.中华民族精神的高扬与提升 41

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 44

1.儒佛思想的内核 44

2.儒佛人生价值观之异 46

3.儒佛人生价值观之同 54

4.小结 57

儒道的人格价值观及其会通59

1.儒家的人格价值观 60

2.道家的人格价值观 62

3.儒道人格价值观的会通 65

佛教与中国文化67

1.小引:探讨的范围、方法和视角 67

2.佛教与中国文化发生交涉的内在思想机制 70

3.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过程与方式 74

4.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充实与丰富 79

5.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涉的成功经验 87

中篇 哲学沉思93

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 93

1.先秦哲学的形成 94

2.先秦哲学的内容 96

3.先秦哲学的意义 108

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112

1.汉代经学的形成与衰亡 112

2.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思想演变 115

3.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思想演变的原因 128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133

1.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形式与特点 134

2.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教训与启示 137

3.小结 141

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143

1.春秋战国时代对立统一思想 143

2.汉—唐时代对立统一思想 146

3.宋—清时代对立统一思想 150

4.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发展的规律与评价 157

形与神161

1.中国古代无神论与有神论的交渗互涵关系 162

2.中国古代形神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165

性与情169

1.小引 169

2.中国古代性与情关系说的历史演变 169

3.中国古代性与情关系说的思想要点 178

理与欲180

1.先秦时代欲与道的观念 180

2.汉—唐时代欲与性的观念 185

3.宋元时代的理欲之辨 189

4.明清时代的理欲之辨 194

5.小结 198

下篇 禅宗精神203

中国禅宗五题203

1.禅、禅定、禅悟 203

2.禅宗的理论要旨 207

3.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 214

4.禅宗精神 223

5.中国禅宗创始人之辨析 230

汉晋禅法236

1.禅法的传入 236

2.东晋十六国时代禅法的多元融合 237

3.小结 244

南北朝禅法246

1.北朝禅法 246

2.南朝禅法 254

3.南北两地禅法的基本特点 258

南顿与北渐261

1.晋宋之际的顿渐分野 262

2.神秀一系:重渐修渐悟 264

3.慧能和神会:主顿悟渐修 267

4.洪州、石头二宗和五家:倡无修顿悟 273

5.小结 280

如来禅与祖师禅283

1.何谓如来禅 283

2.何谓祖师禅 290

3.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禅法区别 292

4.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历史界限 295

5.祖师禅提出的思想背景及其流传的文化意义 299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301

1.不立文字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302

2.不立文字的种种修行方式 307

3.不离文字的三个重要理念 315

4.不立文字的宗旨与不离文字的参禅 318

参禅与念佛324

1.禅与念佛的本义与发展 324

2.禅宗与念佛的历史演变 328

3.小结 339

真性与自觉340

1.同一真性与安心法门 341

2.自觉圣智与即心是佛 343

3.一心不生与任性合道 344

性净自悟346

1.心、自心、本心与自本心 347

2.性、自性、本性与自本性 349

3.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 353

4.自心是佛与本性顿悟 355

荷泽宗的心性思想357

1.灵知 358

2.佛性与佛心 362

3.禅门三宗心说 366

石头宗的心性思想372

1.心灵湛圆 373

2.心地自然 379

3.性理归宗 384

4.无心合道 386

5.无情说法 389

6.一心为宗 390

洪州宗的心性思想396

1.平常心是道与触类是道 397

2.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 402

3.清净本心与见闻觉知 406

4.心即是佛与无心是道 407

5.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 412

6.馀说 415

临济宗的心性思想417

1.心清净与自信心 418

2.见闻觉知与全体大用 420

3.无事与“无”字 424

4.菩提心与忠义心 428

5.清净心与一心法界 429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433

1.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新方向 433

2.怀让开南岳禅系的先河 435

3.马祖道一推行禅修的生活化和行为化 436

4.怀海对禅林教规建设的贡献 438

5.小结 439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442

1.佛教发展的历史要求 442

2.延寿的禅教一致论 444

3.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 449

后记4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