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1788165.jpg)
- 唐永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23103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1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8
三、《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15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17
第一节 阴阳学说17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9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2
第二节 五行学说28
一、五行的概念28
二、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28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0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3
第二章 藏象40
第一节 五脏41
一、心41
二、肺44
三、脾48
四、肝50
五、肾54
第二节 六腑60
一、胆60
二、胃61
三、小肠62
四、大肠63
五、膀胱63
六、三焦64
第三节 奇恒之腑65
一、脑65
二、女子胞66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67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67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72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74
第三章 气血津液75
第一节 气75
一、气的概念75
二、气的生成76
三、气的运动77
四、气的功能78
五、气的分类80
第二节 血82
一、血的概念82
二、血的生成83
三、血的循行83
四、血的功能84
第三节 津液85
一、津液的概念85
二、津液的代谢86
三、津液的功能88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88
一、气与血的关系88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90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91
第四章 经络9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92
一、经络的概念9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93
第二节 十二经脉94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94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95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96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96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97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97
第三节 奇经八脉109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功能109
二、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循行部位110
附:经别、别络、经筋、皮部113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115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15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116
第五章 病因 发病 病机119
第一节 病因119
一、六淫120
二、疠气127
三、七情内伤128
四、饮食劳逸130
五、病理产物性病因132
六、外伤、虫兽伤135
七、其他病因136
第二节 发病139
一、正邪与发病139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140
三、发病的基本类型142
第三节 病机143
一、邪正盛衰143
二、阴阳失调146
三、气血失常149
四、津液代谢失常152
第六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154
第一节 预防154
一、未病先防154
二、既病防变156
第二节 治疗与护理原则157
一、正治与反治158
二、治标与治本160
三、扶正祛邪161
四、调整阴阳162
五、三因制宜163
第七章 中医护理基本内容165
第一节 病情诊察的主要内容165
一、望诊165
二、闻诊182
三、问诊186
四、切诊199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209
一、顺应自然,平衡阴阳209
二、优化环境,促进康复210
三、起居有常,活动适度212
第三节 情志护理212
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213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214
第四节 饮食护理216
一、饮食护理的重要性216
二、食物的分类和功效216
三、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17
四、五脏病证的饮食宜忌220
第五节 病证恢复期护理221
一、防止因外邪复发222
二、防止因食复发222
三、防止过劳复发223
四、防止因情复发223
第六节 康复护理224
一、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224
二、康复护理的方法225
第七节 用药护理227
一、中药汤剂的煎煮227
二、中药的一般服法230
三、常用中药煎服及护理233
四、常用中药中毒的解救原则与护理244
第八章 辨证施护248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248
一、表里证的辨证施护248
附:半表半里证251
二、寒热证的辨证施护252
三、虚实证的辨证施护255
四、阴阳证的辨证施护258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260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施护260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施护263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施护266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施护268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施护271
第三节 常见危重症的辨证施护273
一、高热症的辨证施护273
二、疼痛症的辨证施护275
三、神昏症的辨证施护279
四、痉厥证的辨证施护281
五、血证的辨证施护284
第九章 中医常用疗法及护理操作技术288
第一节 腧穴288
一、腧穴的分类288
二、腧穴的作用289
三、腧穴的定位法289
第二节 毫针刺法292
一、针刺基本知识293
二、操作程序296
三、针刺意外的护理及预防298
第三节 耳针300
一、耳穴的分布与主治300
二、耳穴的探查方法301
三、操作程序301
第四节 灸法302
一、适应证303
二、灸法分类303
三、操作程序305
第五节 推拿法307
一、适应证307
二、常用推拿手法307
三、操作程序313
第六节 拔罐法314
一、适应证314
二、火罐种类314
三、投火和拔罐方法315
四、操作程序316
第七节 刮痧法317
一、痧的概念318
二、适应证318
三、操作程序318
第八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320
一、适应证320
二、操作程序321
第九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323
一、适应证323
二、操作程序323
第十节 敷贴疗法325
一、适应证325
二、操作程序326
第十一节 熏洗法327
一、适应证328
二、操作程序328
第十二节 换药法330
一、适应证330
二、操作程序330
第十章 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332
第一节 中医护理文件书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332
一、基本原则332
二、基本要求332
第二节 三测单333
一、书写绘制总体要求333
二、一般内容的书写细则334
三、体温、脉搏、呼吸记录表绘制与要求335
第三节 医嘱单与医嘱执行单336
一、长期医嘱单336
二、长期医嘱执行单336
三、临时医嘱单341
第四节 一般护理记录单341
一、记录内容342
二、一般要求342
三、记录方法342
第五节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342
一、适用病人343
二、记录内容343
三、一般要求343
四、记录方法343
第六节 手术护理记录单344
第七节 住院病历管理345
一、管理规定345
二、住院病历排列顺序346
三、出院病历排列顺序346
附录 常用方剂348
参考文献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