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境动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境动态研究
  • 朱永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8000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语境特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境动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作者的话1

第一章 语境思想的发展轨迹与本书的基本构想1

1 引言1

2 语境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2

3 本书的主要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4

第二章 语境的界定与变量的分类6

1 引言6

2 国外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界定以及变量的分类6

2.1 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的研究6

2.1.1 B.Malinowski6

2.1.2 J.R.Firth7

2.1.3 M.A.K.Halliday9

2.1.4 M.Gregory11

2.1.5 R.Jakobson12

2.1.6 D.Hymes13

2.1.7 J.Lyons14

2.1.8 van Dijk16

2.1.9 M.Hoey16

2.1.10 J.Saeed18

2.1.11 G.Cook19

2.1.12 语境变量分类对比20

2.2 从心理认知角度出发的研究21

2.3 两种研究方法的主要差别22

3 国内学者对语境的论述23

3.1 主要成果23

3.2 主要观点23

4 语境与语篇的关系25

4.1 Lyons的观点25

4.2 Halliday & Hasan的观点26

第三章 语境的动态研究与理论模型27

1 引言27

2 语境研究的成就与不足27

3 语境的静态性与动态性28

4 国外语言学家对语境动态特征的关注29

4.1 G.K.Zipf30

4.2 T.Ballmer30

4.3 van Dijk31

4.4 M.O'Donnel32

4.5 J.J.Gumperz & J.Cook-Gumperz33

4.6 M.A.K.Halliday & R.Hasan34

5 动态语境的几种理论模型36

5.1 M.Berry的转换模型36

5.2 T. Winograd & W.A.Woods的过渡网络模型38

5.3 E.Ventola的流程图模型39

5.4 R.Fawcett等人的系统流程图模型40

5.5 M.O'Donnel的动态系统模型41

6 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的相对性42

第四章 Halliday对应理论的基本正确性46

1 引言46

2 话语范围及其体现形式46

2.1 话语范围的基本内容46

2.2 话语范围与及物性系统之间的对应47

3 话语基调及其体现形式57

3.1 话语基调的基本内容57

3.2 话语基调与语气系统的对应58

3.3 话语基调对情态系统的制约64

4 话语方式及其体现形式68

4.1 话语方式对主位结构的制约69

4.2 话语方式对信息结构的制约71

5 结语72

第五章 对Halliday对应理论的局部修正73

1 引言73

2 话语范围对其他语境因素的制约75

2.1 话题对话语基调的制约75

2.2 话题对话语方式的制约78

3 话语基调对其他语境因素的制约80

3.1 话语基调对话题的制约80

3.2 话语基调对话语方式的制约89

4 话语方式对其他语境因素的制约97

4.1 话语方式对话语范围的制约97

4.2 话语方式对话语基调的制约99

5 实例的综合分析102

6 结语108

第六章 互文性与语境动态研究的关系110

1 引言110

2 互文性的界定110

3 互文性的种类112

4 互文性的表现形式112

5 互文性对语境动态研究的重要性114

5.1 引语114

5.2 模仿117

5.3 双关119

5.4 反语120

5.5 外指照应123

5.6 难以归类的表现形式125

5.7 互文性与语境动态研究的关系127

6 互文性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28

第七章 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130

1 引言130

2 框架理论的基本内容130

3 框架与框定132

4 Fillmore的框架理论对Halliday语境理论的启示137

4.1 角色框定与言语功能的关系138

4.2 视角与起点的关系138

4.3 框架结构与语篇连贯的关系140

4.4 框架结构与文化语境的关系141

5 结语142

第八章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语境研究的启示144

1 引言144

2 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144

2.1 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和概念隐喻研究的目的144

2.2 概念隐喻的类型及其工作机制145

3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147

3.1 心理空间的界定和整合147

3.2 概念整合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对比148

4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语境研究的启示151

4.1 概念隐喻理论与语法隐喻理论的对比151

4.2 心理空间理论与语法隐喻理论的对比153

4.3 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法隐喻理论的贡献与不足154

4.4 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Halliday语境理论的启示157

5 结语158

第九章 对语境研究趋势的展望160

1 引言160

2 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的进一步完善160

2.1 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结合162

2.2 功能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结合163

3 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进一步应用165

3.1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166

3.2 功能语言学与话语分析167

3.3 功能语言学与辞书编撰168

参考文献170

附录一 英汉术语对照表及索引184

附录二 英汉人名对照表及索引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