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784310.jpg)
- 姚文放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8196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3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5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7
第五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11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17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17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17
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18
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20
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25
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27
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27
二、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30
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32
四、文学的反映建基于价值联系34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35
一、文学以语言为艺术媒介35
二、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36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40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40
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40
二、托物言事的蕴涵性41
三、因小见大的概括性43
四、以情动人的感染性46
第二节 文学的典型性49
一、什么是文学的典型性49
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50
三、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51
四、典型与意境59
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62
一、真实性与假定性62
二、真实性与逼真性65
三、艺术真实的内在构成67
第四节 文学的倾向性71
一、文学倾向性的丰富内涵71
二、文学倾向性的存在方式71
三、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74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77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分类77
一、文学功能的多样性77
二、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78
第二节 文学的诸种功能的辩证关系85
一、融理于诗85
二、寓教于乐86
三、“为艺术而艺术”辨88
第三节 与文学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89
一、文学的多元取向和综合效应89
二、文学的功能范围和功能限度90
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92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92
一、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92
二、文学艺术的起源是多元与一元的统一98
第二节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100
一、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100
二、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104
第三节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互动106
一、艺术生产及其内在构成106
二、艺术消费与物质消费的界说108
三、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109
第四节 文学的纵向流变112
一、对于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112
二、对于文学传统的革新114
三、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16
第五节 文学的横向交流119
一、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促进文学的发展119
二、批判吸收,洋为中用120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123
第一节 作家的整体素质123
一、作家的生活经验123
二、作家的思想水平124
三、作家的艺术修养126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128
一、准备阶段128
二、构思阶段130
三、启发阶段133
四、传达阶段136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138
一、“形象思维”概念的由来139
二、形象思维的审美心理机制140
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146
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149
第一节 文学风格149
一、文学风格的涵义149
二、文学风格的成因153
三、文学风格的演变156
四、文学风格的艺术辩证法158
第二节 文学流派161
一、文学流派的涵义161
二、文学流派的成因163
三、文学流派的意义167
第三节 文学思潮170
一、文学思潮的涵义、成因和意义170
二、文学思潮的几种主要类型172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182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182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182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188
三、文学作品的形式190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194
一、文学体裁的分类194
二、文学体裁的基本类别196
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205
第一节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205
一、文学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205
二、文学语言对于日常语言加工提炼207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艺术符号208
一、信号与符号208
二、符号与语言210
三、语言与言语211
四、文学语言符号的构成212
第三节 文学语言中的“言”“意”关系215
一、“言”与“意”215
二、“意义”与“涵义”218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223
一、文学语言的一个悖论223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形式224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227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227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227
二、文学鉴赏的作用230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条件和过程234
一、文学鉴赏的条件234
二、文学鉴赏的过程237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239
一、文学鉴赏的客观性与主观性239
二、文学鉴赏的一致性与差异性240
三、文学鉴赏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41
第四节 共鸣、曲解和成见242
一、文学鉴赏中的共鸣243
二、文学鉴赏中的曲解244
三、文学鉴赏中的成见245
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246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246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246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247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250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发展250
二、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有机统一252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类型、模式和批评文体254
一、文学批评的类型254
二、文学批评的模式256
三、批评文体260
第四节 批评主体262
一、批评主体的态度262
二、批评主体的素质264
新版后记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