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病学与中医现代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温病学与中医现代临床
  • 赵进喜,张金宝,吴书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1067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温病学说-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病学与中医现代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温病学说与伤寒理论发展的关系1

第一节 温病与伤寒的概念1

第二节 温病学说与《伤寒论》的关系3

第二章 温病发病学说与中医现代临床8

第一节 外感发病学说8

一、温热病因8

二、湿热病因10

三、燥气病因11

四、杂气发病学说13

第二节 伏气发病学说15

一、伏邪发病学说与结缔组织病17

二、伏气发病学说与肾炎18

三、伏气发病学说与乙型肝炎19

四、伏气发病学说与头风20

五、伏气发病病因学说与痛经21

第三章 温病学诊察方法与中医现代临床23

第一节 察舌验齿23

第二节 望唇辨脉26

第三节 辨斑疹白?27

第四章 温病学辨证方法与中医现代临床31

第一节 温病学对卫气营血病机的论述31

一、卫分病机32

二、气分病机34

三、营分病机36

四、血分病机39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中医现代临床42

一、感染性疾病42

二、传染病50

三、多种杂病59

第三节 温病学对温病三焦病机的论述72

一、上焦病机72

二、中焦病机75

三、下焦病机78

第四节 三焦辨证与中医现代临床80

一、感染性疾病80

二、传染病84

三、多种杂病88

第五章 温病学治法理论与中医现代临床110

第一节 解表治法110

一、辛凉清解治法111

二、辛凉芳化治法111

三、芳化宣透治法112

四、辛凉清润治法112

第二节 清热治法113

一、清热泻火治法113

二、清营透热治法115

三、气营两清治法115

四、凉血散血治法116

五、气血两清治法119

第三节 通下治法120

一、通下泄热治法120

二、通补兼施治法126

第四节 和解治法127

一、和解少阳治法128

二、透达膜原治法129

第五节 祛湿治法132

一、芳香化湿治法132

二、清热燥湿治法137

三、清利湿热治法141

四、苦辛开降治法143

五、淡渗利湿治法145

第六节 开窍治法146

一、清热醒神开窍治法146

二、芳化湿热醒神开窍治法150

第七节 熄风治法152

一、清热熄风治法152

二、滋阴熄风治法154

第八节 滋阴增液治法156

一、养肺生津治法157

二、养胃生津治法157

三、增液润肠治法159

四、滋肾养阴治法160

五、养阴透热治法161

第九节 固脱治法162

一、回阳固脱治法162

二、救阴固脱治法163

第六章 温病学方剂与中医现代临床165

第一节 银翘散方165

1.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微恶风,咽痛(上呼吸道感染)167

2.风热感冒,发热不退(病毒性感冒)167

3.风热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68

4.病毒性心肌炎 症见心悸、胸闷,咽痛169

5.卒病肾风 症见水肿,尿血(急性肾小球肾炎)170

6.面痛 症见疼痛难忍,痛引口角,闭塞流涕(三叉神经痛)171

7.瘾疹(荨麻疹)172

8.风温 症见手足皮肤白色疱疹,口腔糜烂生疮(手足口病)173

9.肺风粉刺 症见颜面红色粟粒丘疹,顶端有脓头,时瘙痒(痤疮)174

10.白疕 症见周身泛发红色点状皮疹,瘙痒(银屑病)175

11.小儿口疮 症见发热,流涕,轻咳,哭闹(疱疹性咽峡炎)176

12.耳胀 症见耳内胀闷闭塞感,耳鸣隆隆,咽痛,鼻塞流涕(中耳炎)177

第二节 桑菊饮方178

1.风热咳嗽,咽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179

2.风温高热,头身疼痛,频咳179

3.消渴病肾病 症见外感,咽痒咳嗽(糖尿病肾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80

4.风搐 症见眨眼,耸肩,喉间呃呃连声,肢体抽动(抽动综合征)182

5.遗尿 症见夜卧睡眠沉实,平素多动,鼻塞神经性遗尿183

6.鼻衄 症见色鲜红量多,皮下衄血(再生障碍性贫血)184

7.痤疮 症见口干舌燥,咳嗽185

8.瘰疠 症见小儿反复发热,咳嗽,颈项部痰核186

第三节 新加香薷饮方186

1.伤暑发热 症见恶寒,头痛胸闷,烦躁,口渴欲饮(感冒)187

2.伤暑咳嗽 症见流涕,头痛无汗(上呼吸道感染)188

3.伤暑呕吐 症见恶寒发热,心烦口渴,便溏(胃肠型感冒)188

4.伤暑泄泻 症见恶寒发热,肛门灼热,口干渴饮(急性肠炎)189

5.伤暑眩晕 症见呕吐腹泻,口苦190

第四节 桑杏汤方190

1.秋燥咳嗽(上呼吸道感染)191

2.温燥咳嗽(支气管肺炎)191

3.外感咳嗽 症见咳嗽,月余不解,痰多色黄粘稠难咯,胸闷、口渴192

第五节 白虎汤方193

1.暑温 症见高热汗出,烦躁,神昏时惊,口渴(乙型脑炎)194

2.湿温 症见发热,口渴饮水不止(肠伤寒)195

3.消渴病 症见多食,口渴多饮,汗出,乏力(糖尿病)196

4.狂证 症见热病食复发狂,烦渴饮水196

5.胬肉攀睛,口干烦渴196

6.胃脘痛 症见胀满,按之益甚,大便不通197

第六节 承气汤方198

1.腹痛 症见终日似睡非睡,不哭,不语,不食,便秘尿黄201

2.颤证 症见不大便,腹胀,精神恍惚(震颤麻痹,麻痹性肠梗阻)201

3.暑温 症见壮热,神昏,痉厥202

4.失眠 症见心烦胸闷,腹满,腰痛,大便难(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203

5.暑温 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腹满微硬,四肢微厥,下利纯黑水(流行性乙型脑炎)204

6.风温 症见咳嗽气急,发热,神昏,腹胀,便秘(重症肺炎)204

7.眩晕 症见乏力,纳呆,强食则腹中胀痛,尿黄便秘205

8.牙疳 症见红肿疼痛,口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得眠,便秘(牙周炎)205

9.消渴病 症见消谷善饥,上腹部嘈杂、疼痛,大便秘结(糖尿病)206

10.腹痛 症见腹胀隐痛,口干,便难如栗(慢性胰腺炎)206

11.腹痛 症见小腹坠胀而痛,不大便(急性盆腔炎)207

第七节 清营汤方208

1.肝痈,高热不退(肝脓肿)209

2.肾风 症见水肿消退,夜晚发热,晨起热退(肾炎)210

3.热痹 症见膝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化脓性关节炎)210

4.白血病 症见高热、咽痛、咳嗽、鼻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败血症)211

第八节 清宫汤方213

1.口疮 症见面赤心烦,口干臭,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214

2.肝疫 症见心烦不宁,口干而苦(病毒性肝炎)214

3.心悸,胸闷,消瘦(心动过速)215

4.失眠 症见心悸时作,烘热汗出(更年期综合征)216

5.心悸,精神疲惫(冠心病,心房纤颤)217

第九节 犀角地黄汤方218

1.颜面、胸背痤疮 症见脓疱、结节,有灼热感(寻常痤疮)219

2.胸腹部、背部疱疹(带状疮疹)219

3.消渴病 症见血痹,四肢麻木疼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21

4.急喉风 症见声音嘶哑,伴咽喉燥痛,呼吸困难(喉炎)222

5.阴痒,有灼痛感(真菌性阴道炎)223

第十节 清瘟败毒饮方223

1.急黄 症见高热不退,神昏,发斑,鼻衄(重症肝炎)224

2.乳蛾红肿 症见高热,口渴引饮(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25

3.痄腮 症见发热烦躁,腮部漫肿(小儿流行性胆腺炎)226

4.剥脱性皮炎 症见药毒发斑,皮肤剥脱,烦躁神昏,口舌糜烂226

5.顽痹 症见膝、踝、趾对称性红肿热痛,僵直(类风湿关节炎)227

6.狐惑 症见口舌破溃,阴茎阴囊溃疡,口渴烦热(见赫切特综合征)228

7.缠腰火丹 症见红肿痒痛流黄水,心烦口渴(带状疱疹)229

第十一节 升降散方231

1.外感发热,高热头痛(上呼吸道感染)231

2.瘾疹(荨麻疹)232

3.颜面痤疮(寻常痤疮)233

4.心烦不寐,易怒,口苦纳呆,便结(神经衰弱症)233

5.神经性皮炎 症见手背及左侧脸颊部红肿硬结,口苦,便溏不爽234

6.慢性丙肝 症见咽痛,睡眠差,食欲不佳,神疲乏力,便秘235

7.瘿肿 症见疼痛,颈前肿块柔韧(亚急性甲状腺炎)235

8.眼结膜赤红,白睛赤红,涩痛(急性结膜炎)236

9.关格 症见腰酸疼痛,咳喘夜甚,眠差,食欲不振,胃脘胀满(慢性肾衰竭)237

10.消渴病肾病 症见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239

第十二节 安宫牛黄丸方242

1.中风神昏,右半身不遂,喉中痰鸣(脑梗死)243

2.产后高热,热厥,神昏谵语,小便失禁(恶性组织增生症)245

3.郁证 症见头痛眠差,饮食少进,时时悲哭(抑郁症)245

4.痛风 症见足趾剧烈疼痛,痛如刀割(高尿酸血症)246

5.呆病247

第十三节 紫雪散方248

1.外感发热、咳嗽喘憋,大便秘结(急性肺炎)249

2.小儿高热惊厥,烦躁谵言249

3.急喉风,高热唇紫,干咳声嘶,气憋胸高(急性喉炎)250

4.外感高热,头痛谵妄(上呼吸道感染)251

5.癃闭,高热十余日,多汗口渴,便秘尿少251

第十四节 菖蒲郁金汤方252

1.湿温 症见发热不退,嗜睡,胸闷纳呆(病毒性脑炎)253

2.春温 症见时有发热,恐惧呆钝,健忘,幻觉,不识人(散发性脑炎)254

3.中风痴呆 症见反应迟钝,寡言少语(脑血管性痴呆)255

4.郁证 症见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胀痛(抑郁症)256

5.心悸,神情紧张,胸闷,心烦,寐差(神经官能症)258

6.偏枯,失语,右侧肢体无力,口歪流涎(脑血管畸形出血)259

7.咳喘,心悸,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肺性脑病)259

第十五节 沙参麦冬汤方261

1.咳嗽 症见咳血,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支气管扩张)261

2.燥证 症见口腔干燥不适,食物吞咽困难(放射性口腔干燥症)262

3.胃脘痛,口干而渴(慢性萎缩性胃炎)263

4.消渴病 症见口干多饮,多尿(2型糖尿病)263

第十六节 青蒿鳖甲汤方264

1.感冒后低热不退(上呼吸道感染)264

2.疟疾 症见寒战高热,月余不解,口苦纳呆265

3.不明原因持续高热,夜间为甚,倦怠乏力266

4.肺痨,咳嗽、虚热、瘦削(肺结核)267

5.幼儿半身不遂,眼斜视,呆钝语謇,盗汗(结核性脑膜炎)268

6.消渴病 症见发热、咳嗽、胸闷憋气(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269

7.痨病 症见发热,腹痛,盗汗,消瘦(结核性腹膜炎)269

8.绝经前后诸证,背部灼热,夜间尤甚,心烦、盗汗(更年期综合征)270

第十七节 连梅汤方271

1.消渴病 症见干渴欲饮,小溲频多,五心烦热(2型糖尿病)271

2.消渴病 症见口渴口甜,眩晕眼花,烦热神疲(糖尿病酮症)272

3.心悸 症见胸闷隐痛,神疲,夜寐多梦,手足心热(病毒性心肌炎)274

4.胃痛 症见嘈杂隐痛,口干,大便干结(萎缩性胃炎,蛔虫症)275

5.崩漏 症见腰酸肢软,口干眠差(功能性子宫出血)275

6.绝经前后诸症,烘热,心悸汗出,失眠多梦(更年期综合征)276

第十八节 复脉汤方277

1.暑温后期 症见手指蠕动,神疲耳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278

2.暑温 症见汗出热退,四肢不温,心悸,口渴喜热(钩端螺旋体病致心肌损害)279

3.心悸,气短,乏力,易汗(病毒性心肌炎)281

4.粉刺,口干,大便秘结(寻常型痤疮)282

5.瘿痛,胸闷心悸,烦躁手颤(桥本甲状腺炎)283

6.瘿瘤,胸闷心悸,心烦(甲状腺囊腺瘤)284

第十九节 大定风珠方286

1.系统性红斑狼疮 症见低热,咳嗽,胸痛,面部蝶形红斑,头痛恶心,夜寐不宁287

2.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 症见声嘶,手足抽搐,头部刺痛,神疲低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88

3.不寐 症见彻夜转辗反侧,心烦,腰膂酸楚,头晕耳鸣,健忘(神经衰弱综合征)289

4.耳鸣 症见面颊潮红,眩晕,腰膝酸软(神经性耳鸣)290

第七章 温病学家学术思想与中医现代临床292

第一节 吴又可学术思想292

第二节 叶天士学术思想296

第三节 薛生白学术思想299

第四节 吴鞠通学术思想304

第五节 王孟英学术思想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