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元璋著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9326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0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73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特点5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阶段1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一、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发展思想18
色诺芬的经济发展思想19
柏拉图的经济发展思想22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发展思想24
奥略里·奥古斯丁的经济发展思想26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发展思想27
二、重商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29
威廉·斯塔福德的经济发展思想30
托马斯·孟的经济发展思想31
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33
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发展思想33
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35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发展思想39
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发展思想42
圣西门的经济发展思想42
傅立叶的经济发展思想44
欧文的经济发展思想47
简短评述51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54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54
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56
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57
社会需要对劳动时间按比例分配和积累都有着决定的意义59
按社会需要调节社会生产61
二、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的第一源泉63
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重大作用63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所呈现的趋势67
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一般措施70
三、劳动力资源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74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74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作用77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趋势79
合理节约、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83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88
科学技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一般作用88
科学技术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趋势90
发展科学技术应该采取的一般措施93
五、资本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98
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特点98
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作用100
资本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趋势102
广泛筹集、合理使用资本资源105
六、资源储备是生产过程赖以进行的必要前提108
生产资料储备的必要性和数量规定性108
增加活劳动的来源110
资本储备的必要性和来源111
七、协作、分工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13
协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13
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19
八、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124
各种生产要素在质量上的结合124
各种生产要素在数量上的结合126
各种生产要素在时间上的结合129
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结合132
九、企业资本在不停顿运动中增值134
企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就是企业经济增长的过程134
企业资本循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6
企业资本周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141
十、在尽量少的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146
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146
利润率平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49
利润率趋向下降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151
十一、市场机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54
市场机制的一般特点154
市场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55
十二、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168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一切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168
市场配置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70
直接计划配置方式的特点和必要条件174
十三、对外贸易使整个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176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176
等价交换,各国都获利177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79
影响对外贸易的因素181
只有实行自由贸易,生产力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184
十四、国家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作用187
国家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187
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189
国家承担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191
社会经济管理有三种不同的体制194
国家管理社会经济的手段200
简短评述203
第三章 列宁的经济发展思想一、要重视经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6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吸引人们参加劳动206
设法把一个戈比变成两个戈比212
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的成就217
二、资源配置不能追求官僚主义空想223
大机器工业和以前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整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223
社会经济&以市场、商业为基础231
完整的、完善的、真正的计划,目前对我们来说=官僚主义的空想239
三、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来分配不利于提高生产244
把个人收入分配看成提高生产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244
按劳分配246
所有生产部门无条件地实行计件工资250
在那些无法实行计件工资的工种中实行奖励制度252
用非常高的薪金来吸收资产阶级专家253
四、一定要比以前更严更紧地进行企业管理255
要毫不犹豫地进行管理,要比以前资本家管得更严255
要取得成绩就必须拥有全部权力258
要使每个国营企业扭亏为盈260
必须采取一长制262
要管理就要懂行264
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265
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267
各个托拉斯和企业建立在经济核算制基础上269
管理艺术是任何书本上都找不到的273
五、消除工农业发展的差距,使其达到现代技术水平274
我们不是要造成旧日那种工农业的相互隔绝状态274
我们最弱的一环就是农民经济,就是农民经济的危机;这一环必须加强278
消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280
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282
六、重点增长和优先增长287
应该开始逐步而坚决地从重点制转到平均制287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293
首先就要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的生产298
七、把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301
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301
我们乐于接受一切关于睦邻关系的条款和经济协定305
实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308
对资本主义的西方在经济上要千方百计地加以利用,加强和加紧利用313
八、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监督、监察、计算和调节321
管理国家的任务现在首先是归结为纯粹的经济任务321
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贸易自由327
不应过分醉心于行政手段330
简短评述335
第四章 布哈林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经济发展的真正杠杆是消费338
群众的需求可以产生最快的经济增长率338
扩大消费最迫切的是扩大农民的消费339
农民的购买力越强,工业就发展得越快340
关键在于增加国民收入总额341
二、国家工业化是全部经济政策的轴心342
国家工业化也就意味着农业工业化342
工业化资金主要不应来自对农民的剥夺344
工业化速度不能过分提高345
三、在加快周转、扩大市场的基础上扩大生产347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承认市场的存在347
用农民的切身利益吸引农民参加流转349
工业品的高价政策不利于经济增长349
强制推行计划而取代市场关系必然束缚生产力发展350
四、国民经济的比例平衡351
劳动消耗规律是经济平衡的普遍的和万能的规律351
经济计划是精确地估计现实相互关系的结果353
过渡时期的经济具有相对计划性355
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和现实356
五、只有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经济增长358
在一定范围内,资产阶级被允许进行经济活动358
我们的真正的宝押在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增长上360
没有大量小经济的高涨,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高涨361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是有利的363
简短评述364
第五章 斯大林的经济发展思想一、高速度地实现工业化367
实现工业化的极端重要性367
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369
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370
必须高速度地实现工业化370
工业化要量力而行371
实现工业化必须主要依靠本国积累372
掌握技术的人才决定一切377
二、制度变革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379
把出产商品最少的个体农民经济联合为出产商品最多的集体经济379
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必要前提381
农业全盘集体化所遵循的原则382
使全体集体农庄庄员成为生活富裕的人384
三、“斯大林模式”385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385
“斯大林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88
四、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以利于社会390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39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39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394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396
在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的存在和作用398
简短评述400
第六章 李大钊、陈独秀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李大钊的经济发展思想403
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404
中国实业之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405
好意的前资产阶级自当许与合作406
经营方法渐由粗放的向集约的,则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406
社会主义毫无竞争,岂不令人枯死么408
二、陈独秀的经济发展思想410
“收获递减法则”批判411
我们不能不承认马尔萨斯在社会经济学上有很大的贡献412
中国生活资料不足是增加生活资料的方法赶不上人口增加的结果413
经济的生活不进步,所谓人民的幸福,仍只是一句空话414
增加富力、开发实业非资本集中不可416
简短评述417
第七章 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思想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某种发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420
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420
如果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广大部分的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合理的发展422
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424
应该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来促进生产的发展424
价值规律是一个大学校426
三、发展工业必须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427
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生产427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427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不能够脱离农业428
四、经济制度改革429
边区经济改革429
土地改革431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上的缺陷,仍然需要及时加以调整434
五、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436
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436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437
学外国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437
简短评述438
第八章 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刘少奇的经济发展思想440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441
你们有本事多剥削,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大家赞成442
只搞计划,没有灵活性,没有多样性是不行的444
恐怕还是以公司组织管理企业对发展生产更为有利446
提倡生育,我们可能永远不能搞447
积累过多,反而会妨害生产的发展449
我国应该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450
二、周恩来的经济发展思想452
不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452
我们这样的大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454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455
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457
在增加生产和计划生育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生活458
必须保留必要的后备力量459
财政计划应该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459
三、陈云的经济发展思想460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461
做经济工作既要算大账,也要算小账462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463
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465
必须坚决扭转通货膨胀的趋势466
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467
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469
让鸟在笼子里飞470
简短评述471
第九章 孙冶方、薛暮桥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孙冶方的经济发展思想473
用最小的社会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474
利润是“牛鼻子”476
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477
企业扩权是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突破口479
二、薛暮桥的经济发展思想480
社会主义存在一个没有完全成熟的不完善的低级阶段481
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483
判断哪一种所有制最优越,主要标准应当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487
不发展商品经济,不利用市场的作用,就不能发展社会化的大生产489
通过国家计划把宏观控制好,通过市场调节把微观经济搞活490
过早地废弃按劳分配原则,不利于保证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492
简短评述495
第十章 兰格、卡莱斯基、布鲁斯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兰格的经济发展思想498
只有在很特殊的条件下价格弹性才能导致自动维持恢复生产因素供求的均衡499
公有制基础上开展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500
兰格模式500
科学计划理论503
二、卡莱斯基的经济发展思想505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506
r、m、k、a、u都不变条件下的匀速经济增长508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509
劳动有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511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加速增长514
存在对外贸易条件下的加速增长516
三、布鲁斯的经济发展思想517
人们应该选择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518
布鲁斯模式522
经济的发展同政治体制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524
简短评述525
第十一章 南斯拉夫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发展经济的工具529
国家所有制是初级的最不发达的公有制形式529
生产资料的直接公有制是社会所有制531
二、商品生产和自治制度533
自治是劳动者的统治权533
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自治共同构成了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可分割的社会进程536
计划与市场是自治商品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两种机制538
自治社会中工人应该自治地支配收入541
简短评述543
第十二章 锡克、考斯塔的经济发展思想一、锡克的经济发展思想545
经济利益的差别与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546
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549
坚定地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554
宏观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558
二、考斯塔的经济发展思想559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继续存在的原因必须从工业发展的有限程度中寻找560
计划体系的选择立足于促进经济增长564
计划—市场模式是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568
简短评述571
第十三章 科尔内、里斯卡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科尔内的经济发展思想573
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是短缺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573
短缺的根源是父爱主义576
短缺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型577
和谐增长580
牺牲、延期和忽视是提高近期增长率的三种方式581
二、里斯卡的经济发展思想582
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同私有制一样,也对效率的提高有限制作用583
社会主义的真正所有制模式是个人社会所有制584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必须建立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之上584
在社会主义承包经营中,社会公有资产会作为新的力量解放出来585
社会财产这个足球要始终控制在最会踢球、竞技状态又最佳的球员脚下586
简短评述587
第十四章 苏联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改革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589
“计划—经济核算”新计划机制590
“利润率—奖金”新动力机制591
供货量和利润是企业同国家相互关系的两个渠道592
二、数理经济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593
资源的最优利用593
某种产品的国民经济级差耗费595
三、西伯利亚改革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597
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597
社会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自发性根源之一599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社会机制起作用的结果600
商品货币关系是计划经济的必然属性601
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制603
简短评述605
第十五章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一、发展是硬道理608
应该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608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自己发展610
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611
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611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612
三、要发展得快一些614
发展速度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614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615
发展要适度,经济过热容易出毛病616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616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618
四、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是波浪式前进619
我国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619
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620
过分强调稳定就有可能丧失经济跳上台阶的机遇621
五、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622
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622
中国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关心和平和世界局势的稳定625
六、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626
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626
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看农村能不能发展627
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的发展630
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632
七、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633
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633
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加速经济发展635
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637
八、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640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640
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642
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643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644
九、允许先富是一个大政策648
在政策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648
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650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651
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5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53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655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655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657
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智力658
简短评述659
第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正确处理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662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662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663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665
二、关键是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668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668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669
三、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671
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671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673
应该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674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676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678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80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80
加快经济发展关键要靠科技进步68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684
五、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686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86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87
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91
要在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引进外资的稳定增长691
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692
经济特区要适应新形势,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693
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693
简短评述694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696
主要参考文献702
后记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