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联合产权制度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联合产权制度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 刘长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123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企业-产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联合产权制度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企业的联合产权制度性质1

一、企业是最大化合作剩余的生产性组织1

二、企业是以资源、能力与知识为基础的生产性组织2

三、企业是创造、控制与分配合作剩余的生产性组织3

四、企业是以要素产权联合与劳动者产权联合相结合的生产性组织4

五、联合产权制度理论有较强的解释力7

六、联合产权制度与其他企业理论的比较7

七、联合产权制度理论所要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8

第二章 企业产权的决定与演进13

一、企业剩余的定义及其源泉14

(一)企业剩余的定义14

(二)企业净合作剩余的源泉16

二、企业产权的构成及其分配的决定19

(一)企业产权各个组成部分的分配特征19

(二)企业成员行为模式与组织剩余分配的决定21

三、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历史过程与演进趋势24

(一)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主导变量24

(二)企业产权结构变迁历程的解释27

四、结论31

第三章 企业要素产权结构的博弈分析34

一、市场里的企业——一个创造合作剩余的组织35

二、要素产权——对企业合作剩余的索取权38

三、要素产权结构的博弈分析41

(一)要素产权结构的决定因素41

(二)要素产权结构的博弈分析43

四、要素产权结构演进趋势52

五、结论55

第四章 劳动产权59

一、劳动产权的理论渊源59

二、劳动产权的定义与形成65

(一)劳动产权的定义和特点65

(二)劳动产权形成的原因70

三、劳动产权与联合产权75

(一)劳动产权与要素产权的关系76

(二)劳动产权在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80

(三)劳动产权对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约束机制的影响84

第五章 联合产权制度下的企业治理结构89

一、对“单边”企业治理模式的分析及评论90

(一)对物质资本控制型企业治理模式的分析90

(二)以工人自治为典型的劳动控制型企业治理模式的分析92

二、联合产权制度的形成与企业治理结构95

(一)企业理论的发展及对企业的新认识95

(二)联合产权制度的形成99

三、联合产权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104

(一)联合产权制度的设计原则105

(二)联合产权制度下的合作剩余分配方法106

(三)联合产权制度下的企业权利结构108

(四)联合产权制度下以“内部治理为主、外部治理为辅”的企业治理模式112

(五)联合产权制度下的企业治理模式与两种单边治理模式的比较113

四、结论117

第六章 联合产权的实现路径121

一、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121

(一)早期制度变迁理论(1960~1981):新古典经济学的扩展123

(二)近期制度变迁理论(1981~):向历史——制度主义传统复归124

二、联合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128

(一)主体因素的动力机制分析130

(二)客体因素对联合产权制度创新的影响133

三、联合产权制度的实现路径137

(一)联合产权制度变迁前的萌芽阶段137

(二)联合产权制度变迁的起步阶段138

(三)联合产权制度变迁的推广与扩散阶段142

四、结论146

第七章 企业组织的演变——联合产权制度的阶段演化论分析148

一、企业组织起源与演变的文献回顾149

(一)传统经济理论忽视对企业组织的研究150

(二)现代主流企业理论对企业组织演变的论述150

二、企业组织演变分析框架的构建156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区分156

(二)结合产权制度分析企业组织演变的原因158

(三)企业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联合产权制度及其阶段演化162

三、企业组织的演变167

(一)古典企业组织的形成:手工工场制的出现167

(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分离170

(三)企业组织的未来形式与联合产权制度174

四、我国企业组织革新与联合产权制度178

五、结论179

第八章 基于联合产权制度的企业成长研究184

一、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185

二、企业成长模型189

三、联合产权制度与企业成长196

(一)企业成长与联合产权制度的变迁197

(二)小结206

四、我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研究209

(一)我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现状的分析210

(二)联合产权制度与高科技企业成长215

第九章 有效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222

一、引言222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剖析224

三、探寻联合产权制度的中心核226

四、利益相关者监督行为的经济学分析231

五、结论234

第十章 联合产权框架下的企业多边治理结构比较分析236

一、引言236

二、联合生产与企业治理237

(一)联合生产及联合生产的分配237

(二)联合生产的企业治理243

三、企业治理的多种模式247

(一)单边企业治理模式248

(二)多边企业治理模式249

(三)多边治理结构中的劳动产权251

四、企业多边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分析253

(一)企业外部治理结构的比较254

(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多样性表现256

五、两种模式有效性的反思和有关改革措施265

(一)英、美模式的有效性和一些改革措施265

(二)德、日模式的有效性及近来的反思268

六、结论270

第十一章 联合产权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276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276

(一)第一阶段(1979~1992):放权让利276

(二)第二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79

二、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理论观点述评280

三、联合产权的提出及其完善285

(一)联合产权理论的提出285

(二)联合产权理论的完善287

四、联合产权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290

(一)要素联合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290

(二)劳动联合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291

(三)治理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293

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94

后记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