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组建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软件组建技术
  • 刘怀亮,陈荣征,吕国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430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软件开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件组建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结构化技术1

1.1 结构化程序1

1.1.1 结构化程序设计1

1.1.2 控制结构2

1.2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步骤4

1.3 结构化分析4

1.3.1 数据流分析5

1.3.2 数据流图5

1.3.3 数据字典7

1.4 结构化设计的图标工具9

1.4.1 IPO图9

1.4.2 结构图11

1.4.3 程序流程图11

1.4.4 盒图12

1.4.5 PAD图14

1.5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15

1.5.1 Jackson图15

1.5.2 Jackson方法16

1.5.3 设计实例16

1.6 模块设计18

1.6.1 模块与模块化18

1.6.2 模块的特征与独立性19

1.6.3 模块的耦合21

1.6.4 模块的聚合22

1.6.5 模块设计的一般准则23

1.7 一个简单的例子24

小结24

习题一25

一、选择题25

二、填空题26

三、简答题26

四、上机操作题26

第2章 面向对象技术28

2.1 为什么讨论面向对象技术28

2.1.1 三种主要方法论简介31

2.1.2 结构化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31

2.1.3 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解决的两大难题33

2.2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33

2.2.1 对象33

2.2.2 消息和方法34

2.2.3 类和实例35

2.3 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35

2.3.1 继承性36

2.3.2 封装性36

2.3.3 多态性37

2.3.4 应用举例38

2.4 软件生命周期与开发模型42

2.4.1 面向对象的软件生命周期42

2.4.2 面向对象方法与快速原型技术43

2.5 几种主要面向对象方法的介绍与比较44

2.5.1 Booch方法44

2.5.2 OMT方法44

2.5.3 Coad/Yourdon方法45

2.5.4 OOSE方法45

2.6 统一建模语言UML46

2.6.1 为什么要使用UML46

2.6.2 UML的组成46

2.6.3 UML的结构和图符表示48

2.6.4 UML的静态建模49

2.6.5 UML的动态建模机制52

2.7 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55

2.7.1 Rational Rose概况56

2.7.2 Rational Rose的主要功能56

2.7.3 Rose模型57

2.7.4 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58

2.7.5 RUP的开发过程60

2.8 面向对象技术的新应用62

2.8.1 并发面向对象技术63

2.8.2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64

小结64

习题二65

一、选择题65

二、填空题65

三、简答题65

四、上机操作题66

第3章 软件组件技术67

3.1 组件技术产生的背景67

3.2 组件技术概述68

3.2.1 组件技术的编程思想68

3.2.2 组件技术简介68

3.2.3 组件的创建与组成69

3.3 组件与对象、构件的关系70

3.3.1 组件与对象70

3.3.2 基于对象的组件体系结构70

3.3.3 组件与构件71

3.4 组件开发原理71

3.4.1 组件的软件设计模式71

3.4.2 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72

3.5 开发组件的一般步骤72

3.5.1 确定组件基类73

3.5.2 创建组件单元73

3.5.3 创建包工程75

3.5.4 注册组件76

3.5.5 添加组件属性77

3.5.6 为组件添加事件78

3.5.7 组件的测试78

3.5.8 组件图标的创建与组件的发布79

3.6 典型组件技术COM概述79

3.6.1 COM的优点80

3.6.2 COM的基本机制80

3.7 Delphi组件开发实例81

3.7.1 实例一:聊天程序设计81

3.7.2 实例二:图形镜像应用86

小结89

习题三90

一、选择题90

二、填空题90

三、简答题91

四、上机操作题91

第4章 中间件技术92

4.1 中间件的概述92

4.1.1 中间件的发展动力92

4.1.2 中间件的定义93

4.1.3 为什么需要中间件93

4.1.4 计算模式的演变94

4.1.5 中间件与两层、三层C/S结构模式95

4.2 中间件的特点、功能和分类96

4.2.1 中间件的特点96

4.2.2 中间件的功能97

4.2.3 中间件的分类97

4.3 中间件应用现状98

4.3.1 中间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98

4.3.2 中间件在ERP系统中的应用98

4.4 中间件的基本框架模型和工作机理99

4.4.1 中间件的基本框架99

4.4.2 中间件的工作机理100

4.4.3 Web环境中的中间件100

4.5 五大中间件的工作机理100

4.5.1 数据库中间件101

4.5.2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101

4.5.3 面向消息的中间件102

4.5.4 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103

4.5.5 事务处理监控中间件104

4.6 中间件实现的关键技术105

4.6.1 远程过程调用105

4.6.2 发报文和排队105

4.7 当前支持服务器端中间件的平台技术106

4.7.1 SUN的J2EE106

4.7.2 Microsoft DNA 2000107

4.7.3 OMG的CORBA107

4.7.4 三种分布式计算平台的特点108

4.8 开源Jdon Framework109

4.8.1 传统的J2EE系统面临的问题109

4.8.2 Jdon框架简介109

4.8.3 Jdon框架特点110

4.8.4 Jdon两个优势110

4.8.5 Jdon框架在软件生产中的作用111

4.8.6 开发框架和代码生成工具区别111

4.9 中间件技术的发展趋势111

4.9.1 网格技术111

4.9.2 面向移动计算112

4.9.3 面向服务质量112

4.9.4 其他技术对中间件技术的影响113

4.9.5 中间件研究的最新热点113

4.10 RMI概述与编程实例113

4.10.1 RMI概述114

4.10.2 RMI编程步骤115

4.10.3 使用RMI实现回调120

4.11 中间件技术的新应用124

4.11.1 几个相关的概念124

4.11.2 从中间件到Web Services125

4.11.3 中间件的应用级别125

4.11.4 中间件技术在集成中的应用126

4.11.5 中间件技术的新趋势126

小结127

习题四128

一、选择题128

二、填空题129

三、简答题130

四、上机操作题130

第5章 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131

5.1 软件复用和构件化131

5.1.1 软件复用和构件化提出的背景131

5.1.2 构件化与软件工厂132

5.2 软件复用技术133

5.2.1 软件复用产生的背景133

5.2.2 软件复用的历史134

5.2.3 软件复用技术的概念134

5.2.4 复用意义135

5.2.5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136

5.2.6 软件复用的关键因素137

5.3 复用的分类、软件制品以及建议138

5.3.1 软件复用的分类138

5.3.2 可复用的软件制品140

5.3.3 软件复用途径的一些建议140

5.4 实现软件复用应考虑的主要问题140

5.4.1 程序设计结构方面141

5.4.2 系统的组织结构方面141

5.5 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软件构件技术141

5.5.1 软件构件技术简介142

5.5.2 软件构件技术的产生143

5.5.3 原则144

5.5.4 构件与对象145

5.5.5 构件与构件的分类146

5.5.6 构件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147

5.5.7 实现构件技术的条件147

5.6 构件技术的研究内容148

5.6.1 构件模型和构件描述语言148

5.6.2 构件的获取149

5.6.3 构件的表示和检索149

5.6.4 构件组装150

5.6.5 构件组装技术150

5.6.6 构件及构件库的标准化150

5.7 基于构件技术的复用与传统复用的区别151

5.8 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实践活动151

5.9 构件技术与中间件的关系152

5.9.1 中间件:构件存在的基础152

5.9.2 构件思想对中间件的作用152

5.10 复用的其他相关技术153

5.10.1 领域工程153

5.10.2 软件构架154

5.10.3 软件再工程155

5.10.4 开放系统技术156

5.10.5 CASE技术156

5.11 主流构件模型技术156

5.11.1 JavaBean/EJB156

5.11.2 CORBA158

5.11.3 COM/DCOM158

5.11.4 EJB和其他技术的比较160

5.12 相关技术162

5.12.1 .NET(DOTNET)162

5.12.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163

5.13 EJB开发技术与应用实例163

5.13.1 EJB技术概述164

5.13.2 EJB构件的开发步骤166

5.13.3 EJB开发实例166

小结170

习题五171

一、选择题171

二、填空题172

三、简答题172

四、上机操作题173

第6章 软件Agent技术174

6.1 软件Agent技术起源及发展概述174

6.1.1 软件Agent技术的起源174

6.1.2 多Agent系统175

6.1.3 软件Agent技术发展现状175

6.2 软件Agent的概述176

6.2.1 软件Agent定义176

6.2.2 软件Agent的功能177

6.2.3 软件Agent技术的标准化177

6.2.4 软件Agent的联邦结构178

6.3 软件Agent的分类179

6.4 软件Agen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180

6.5 Agent状态181

6.6 移动Agent182

6.6.1 固定Agent的定义182

6.6.2 移动Agent及相关概念的区别182

6.6.3 移动Agent的特点183

6.6.4 移动Agent的体系结构183

6.6.5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计算模型184

6.6.6 实现移动Agent系统的关键技术186

6.6.7 移动Agent的优点187

6.6.8 几种典型的移动Agent平台188

6.7 Voyager的移动代理编程189

6.7.1 启动和终止Voyager189

6.7.2 使用移动Agent190

6.7.3 开发移动Agent190

6.8 移动Agent的应用195

6.8.1 电子商务195

6.8.2 分布式信息检索196

6.9 移动Agent存在的问题197

6.9.1 效率问题197

6.9.2 标准问题197

6.9.3 安全问题197

6.10 移动Agent未来的研究方向197

6.11 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198

6.11.1 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之间的关系198

6.11.2 几种典型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201

6.12 多Agent系统开发平台——JADE203

6.12.1 JADE内容概述203

6.12.2 JADE的主要功能204

6.12.3 多Agent系统的创建204

6.12.4 目录服务(DF)205

6.12.5 Agent管理系统服务(AMS)205

6.13 Agent类与JADEAgent类205

6.13.1 Agent生命周期206

6.13.2 Agent内的通信207

6.13.3 带有GUI的Agent207

6.13.4 Agent任务与Agent行为207

6.13.5 JADE对移动Agent的支持208

小结208

习题六209

一、选择题209

二、填空题209

三、简答题209

四、上机操作题210

第7章 软件应用集成技术211

7.1 集成概念的发展与集成模型的分类211

7.1.1 集成概念的发展211

7.1.2 集成模型的分类212

7.2 集成与耦合213

7.3 三种集成模型概述214

7.3.1 表示集成模型214

7.3.2 数据集成模型215

7.3.3 功能集成模型215

7.4 软件集成的应用模式216

7.4.1 企业应用集成216

7.4.2 电子商务220

7.5 多数据库集成221

7.5.1 CORBA与多数据库集成的技术223

7.5.2 基于CORBA的多数据库集成策略223

7.5.3 基于CORBA的多数据库集成结构和访问途径223

7.5.4 基于ASP的多源数据库集成224

7.6 XML技术以及基于XML的应用集成225

7.6.1 XML技术简介225

7.6.2 利用XML进行应用集成227

7.7 Web Service技术与三种开发平台228

7.7.1 Web Service技术简介229

7.7.2 三种典型的Web Service开发平台233

7.8 基于Web服务的系统集成234

7.9 CORBA与Web服务的集成235

7.9.1 CORBA简介235

7.9.2 CORBA与Web服务的集成235

7.9.3 集成网关的设计236

7.9.4 关键技术237

7.10 Voyager和CORBA集成237

7.10.1 Voyager CORBA编程基础237

7.10.2 Voyager CORBA应用程序举例238

小结240

习题七240

一、选择题240

二、填空题241

三、简答题241

四、上机操作题241

第8章 数字城市的软件组建模型242

8.1 数字城市的相关概念242

8.1.1 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242

8.1.2 数字城市的内容243

8.1.3 数字城市意义和作用244

8.2 基于元数据的数字城市数据组织模型244

8.2.1 数字城市中元数据的内涵244

8.2.2 数字城市中元数据的特征247

8.2.3 基于元数据的数字城市数据组织模型247

8.3 基于软件Agent的数字城市软件构架模型249

8.3.1 软件Agent在数字城市中的适应性249

8.3.2 基于CORBA/DCOM的软件Agent数字城市模型249

小结253

习题八253

一、选择题253

二、填空题254

三、简答题254

附录 上机实训255

实训1 用结构化方法验证“歌德巴赫猜想”255

实训2 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学生信息管理257

实训3 用Delphi 7.0中的组件实现优化的数据库设计259

实训4 用CORBA实现分布式照明系统263

实训5 用RMI实现“城市信息”服务器的应用程序开发269

实训6 基于CORBA的数值计算应用程序272

实训7 基于CORBA的银行应用程序275

实训8 使用Voyager开发移动代理程序279

实训9 Voyager和CORBA的集成282

参考文献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