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
  • 黄家信著(百色学院)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3557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壮族-土司制度-研究;壮族-改土归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现状评述1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8

三、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概念的界定8

第一章 壮族的源流、分布和历史文化特点10

第一节 壮族的源流10

一、广西境内的远古人类10

二、壮族的民族特征19

三、壮族的布洛陀神话体系24

四、壮族的族称27

第二节 壮族的分布31

一、广西地区的建置沿革31

二、历史上广西地区的民族分布39

三、广西现代壮族的分布46

第三节 壮族历史文化的特点49

一、悠久的自治传统51

二、以“峒”为社会单元53

三、族群符号58

四、有体系的语言和文字64

五、逐渐加强的汉文化影响70

第二章 中央政权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制度74

第一节 秦代以前壮族地区与中原的关系74

一、朝贡制度的建立74

二、岭南、岭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76

第二节 中央政权在壮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制度78

一、秦到隋对广西地区的控制措施78

二、唐宋时期羁縻机构的设置82

三、羁縻政策及其作用85

四、羁縻制度存在的问题89

第三章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建立及演变95

第一节 元代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形成96

一、元代土司制度的建立96

二、元代土司制度的主要内容100

三、元代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104

第二节 明代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完善106

一、明初壮族土司制度的建立106

二、明代壮族土司制度的完善108

第三节 清代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对明制的沿袭和发展115

一、清初壮族土司地区的平定115

二、清代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对明制的沿袭和发展116

第四章 明代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126

第一节 明政府在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126

一、明政府对壮族土司“示弱长骄”126

二、明代壮族土司的兼并战争128

三、明政府镇压壮族土司叛乱的战争135

第二节 明政府改土归流的手段137

一、征剿137

二、众建139

三、他迁140

四、仍置土司141

五、自然过渡144

六、改土复土146

七、善后147

第三节 明政府关于改土与留土的争论149

第四节 明代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效果与评价152

一、明代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效果152

二、对明代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评价156

第五章 清代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161

第一节 清政府在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简述161

一、清代前期被改土归流的壮族土司161

二、清代后期被改土归流的壮族土司164

第二节 清代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类型165

一、与三藩叛乱有瓜葛而被改土归流166

二、因为土司犯罪而被改土归流166

三、因为争袭而被改土归流178

四、因为土官绝嗣而被改土归流180

五、因为民众主动要求改土归流186

第三节 清政府在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193

第四节 对清代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评价197

第六章 民国时期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完成199

第一节 民国时期被改土归流的壮族土司199

一、旧桂系时期被改土归流的壮族土司201

二、新桂系时期被改土归流的壮族土司20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实施203

一、旧桂系实施的改土归流203

二、新桂系实施的改土归流210

三、最后一个被任命、改流的壮族土司云南广南侬氏213

第三节 民国时期壮族地区的民族同化政策218

第四节 对民国时期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评价221

一、民国时期壮族地区改土归流成功的原因221

二、对民国时期壮族地区改土归流的评价222

三、土司制度与流官制度的比较222

第七章 泗城岑氏土司——壮族土司的个案研究225

第一节 泗城岑氏土司的起源225

第二节 泗城岑氏土司世系231

第三节 改土归流后保留的政治、经济特权235

一、特许管理当地瑶族235

二、奉祀官管理的四庄田236

第四节 泗城岑氏土司的文化遗产237

一、摩崖石刻237

二、石碑239

三、啸天龙岩棺葬240

四、钟241

五、岑大将军庙:土司文化的重要标志241

第八章 改土归流对壮族社会的影响249

第一节 壮族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249

一、延续了“以其故俗治”249

二、保护了壮族文化252

三、促进了民族融合255

四、保卫了祖国边疆257

第二节 改土归流对壮族社会的影响260

一、改变了壮族聚居区的格局260

二、彻底改变了壮族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261

三、促进了壮、汉民族融合261

四、加速了壮、汉民族同化的进程262

五、造成壮族族群边界更难维持263

结论267

参考文献271

后记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