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散曲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散曲综论
  • 梁扬,杨东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241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1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散曲-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散曲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渊源所自1

第一节 散曲渊源之一:诗3

第二节 散曲渊源之二:词5

第三节 散曲渊源之三:诸宫调10

一 宫调与曲牌12

二 套式15

三 用韵18

四 衬字与增句20

五 语言风格24

第四节 散曲渊源之四:赚词26

第五节 南曲与北曲29

第二章 发展轨迹34

第一节 元散曲:一代文学,高峰巍峙34

第二节 明散曲:追摹元曲,自见机杼42

第三节 清散曲:强弩之末,亦有面目52

第四节 民国散曲:回光返照,旧瓶新酒59

第三章 体制形式61

第一节 散曲的分类61

一 小令61

(一)名称61

(二)渊源62

(三)变体64

1.带过曲64

2.集曲69

3.幺篇与重头71

二 套曲72

(一)特征72

(二)“散套”辨74

第二节 散套联套规律及其与剧套之比较77

一 北曲套数与南曲套数体式特征比较77

(一)北曲套数特征77

(二)南曲套数特征80

二 北曲套数联套规律与套式类型比较84

(一)仙吕宫套84

(二)南吕宫套90

(三)黄钟宫套93

(四)中吕宫套94

(五)正宫套98

(六)双调套102

(七)越调套109

(八)商调套111

(九)般涉调套113

(十)大石调套114

(十一)小石调套与商角调套114

三 南曲散套联套规律与套式类型115

(一)南仙吕宫套115

(二)南南吕宫套116

(三)南中吕宫套118

(四)南正宫套120

(五)南仙吕入双调套120

(六)南商调套122

(七)其他宫调作品125

四 南曲剧套套式类型与联套规律125

(一)概况125

(二)三种二级套式例析127

1.[菊花新]式127

2.[霜天晓角]式131

3.[一剪梅]式133

(三)组合规律137

第三节 尾声论139

一 尾声的性质139

二 尾声的作用与创作要求142

三 尾声的名称与结构类型145

四 尾声的渊源151

五 北散套尾声与北剧套尾声使用规律之比较154

六 南散套尾声与南剧套尾声使用规律之比较158

七 南、北剧套几种特殊尾声现象之比较159

(一)“双尾声”与“短尾”160

(二)尾声位置不在“尾”167

八 北散套、北剧套不用尾声现象之规律及比较172

(一)北剧套172

(二)北散套173

九 南散套、南剧套不用尾声现象之规律及比较175

(一)南散套175

(二)南剧套178

第四章 格式韵律184

第一节 宫调与曲牌184

一 宫调184

(一)传统宫调185

(二)南北曲宫调186

(三)宫调的作用187

二 曲牌189

(一)名称与渊源189

(二)作用与数量191

(三)生成途径192

1.从词牌中取用193

2.从古代大曲、杂曲、赚词名目中取用194

3.从诸宫调曲牌中取用194

4.从民间俗曲、边地少数民族乐曲名(主要是胡乐曲名)中取用194

5.以“集曲”形式创制新牌名195

6.以“带过曲”方式构成新曲牌197

7.文人以其他方式自创新曲牌197

第二节 用韵198

一 传统诗词韵198

二 曲韵199

(一)《中原音韵》199

1.“平分阴阳,入派三声”200

2.大量归并韵部,压缩韵部数量200

(二)曲韵的特点201

1.自立韵部201

2.平仄通押201

3.一韵到底,不能换韵202

4.韵密204

5.不忌重韵205

第三节 衬字与增句206

一 衬字206

(一)概念206

(二)元明曲学家对“衬字”的论述208

(三)衬字的作用210

(四)衬字的使用规律211

(五)正字、衬字之辨211

二 增句212

第五章 作家作品(元代)215

第一节 前期作家215

一 马致远:艺冠群英,曲坛“状元”215

二 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221

三 张养浩:咏“百姓苦”,歌退隐乐227

四 贯云石、薛昂夫:色目双杰,两相辉映231

1.贯云石231

2.薛昂夫235

五 刘时中:身世难明,长曲惊世238

六 王和卿:玩世不恭,滑稽之雄243

七 卢挚:“自成一家”,风格“媚妩”245

八 白朴:“风骨磊磈,词源滂沛”249

九 杜仁杰、睢景臣:以少胜多,一曲千载253

1.杜仁杰253

2.睢景臣254

十 元好问:先“吃螃蟹”,犹近词风256

第二节 后期作家257

一 张可久:“不羁之材”,“词林宗匠”257

二 乔吉:“句句用俗”,“种种出奇”262

三 徐再思:情思景语,“人不能道”268

四 周德清:“天下正音”,可为“定格”271

五 周文质:形式翻新,特色分明274

六 曾瑞:喜赞隐逸,喜咏风情276

七 钟嗣成:另类幽默,颇见本色280

八 张择:冷嘲热讽,虽少亦精284

九 汪元亨:高咏归隐,形式别致285

十 刘庭信:善写别情,“风流蕴藉”287

十一 杨朝英:创作平平,另有贡献289

第三节 其他作家290

一 冯子振290

二 邓玉宾292

三 鲜于必仁295

四 姚燧296

五 王恽297

六 曹德299

七 赵善庆300

八 吴弘道301

九 任昱302

十 无名氏304

第六章 作家作品(明代)309

第一节 前期作家309

一 汤式:承前启后,“语皆工巧”309

二 朱有燉:“调入弦索,稳惬流利”313

第二节 中期作家317

一 陈铎:“言言蒜酪”,“前无古人”317

二 康海:“放情自废”,豪词“迭宕”326

三 王九思:“蕴藉”平和,“康大不如”330

四 王磐:“脱口成趣”,“殊足解颐”334

五 金銮:滑稽嘲戏,“令人绝倒”338

六 冯惟敏:“独为杰出”,“尤号当家”343

七 杨慎:“风流旖旎”,“流脍人口”350

八 黄峨:“幽思绮语,溅人齿牙”354

九 梁辰鱼:“艳歌清引”,“词家所宗”357

十 刘效祖:俗曲风格,惟妙惟肖361

十一 薛论道:一集千首,铁马金戈365

十二 朱载堉:自成一体,别开生面372

十三 陈所闻:抒情写事,多见真情376

十四 其他作家379

1.唐寅379

2.沈仕380

3.李开先382

4.常伦384

5.王克笃386

6.张鍊388

7.张凤翼390

8.韩邦奇391

9.史槃392

10.杨廷和393

11.王守仁394

12.王越395

13.高应玘396

第三节 后期作家397

一 施绍莘:末代巧手,套曲巨擘397

二 沈璟:笔法拘谨,花样翻新402

三 沈自晋:乱世鸿爪,遗民心声404

四 赵南星:取法民歌,俚俗酣畅407

五 丁维恕:唱田园歌,吟“河南韵”409

六 丁綵:借物寓意,另辟新径411

七 王骥德:善写艳情,喜作集曲415

八 周履靖:形式新奇,内容单薄418

九 冯梦龙:题材狭窄,以“真”取胜421

十 夏完淳:志士悲歌,时代强音422

十一 杜子华:咏物成癖,堪称“花痴”424

十二 其他作家427

1.卜世臣427

2.高濂428

3.徐媛430

第七章 作家作品(清代)431

第一节 前期作家431

一 尤侗:名士之笔,香艳风趣431

二 沈谦:旧饭新炒,亦备一体433

三 陆楙:量丰质次,大而无当435

四 朱彝尊:文人法度,雅致爽朗437

五 张潮:隐括之作,时见灵气439

六 徐旭旦:曲作集句,形式新颖441

第二节 中期作家443

一 金农:跳出窠臼,自创新体443

二 厉鹗:不涉风情,亦有可观445

三 黄图珌:只作集曲,作必有序447

四 王庆澜:题辞为主,牢骚满腹449

五 何承燕:颇喜嘲讽,时见妙趣451

六 孔广林:喜加序跋,语多酸腐453

七 吴锡麒:状物精细,间含哲理456

第三节 后期作家458

一 赵庆熺:雅而不弱,俗中见巧458

二 严廷中:本色甚浓,自成一家461

三 王维新:绘景歌隐,薄怨轻愁463

第四节 其他作家465

一 蒲松龄465

二 林以宁467

三 许宝善469

四 凌廷堪471

五 仲振履472

六 林乔荫474

七 范驹481

八 谢元淮482

九 许光治484

十 俞樾485

十一 袁龙486

十二 朱冠瀛487

十三 无名氏490

第八章 作家作品(民国)493

第一节 迷恋传统题材的作家493

一 吴梅:技巧娴熟,多作题辞493

二 陈栩:文词老到,内容空泛496

三 陈翠娜:题材狭窄,笔法优雅499

四 庄临:追步“录鬼”,亦见特色501

第二节 注目现实社会的作家502

一 卢前:一代大家,多有创举502

二 孙为霆:难称“樵唱”,实为“哀音”510

三 周梅初:忧时愤世,讥刺丑恶512

四 于右任:抗敌号角,民族战歌515

五 李天根:川味长曲,直咏时事516

热门推荐